董群:从“缘起论”出发,建立中国佛教文化自信

董群:从“缘起论”出发,建立中国佛教文化自信

编者按:2019年5月25日—27日,由中国文化院、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北京三智文化书院、九江市佛教协会共同发起主办的第二届庐山论坛将于文圣山——庐山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佛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东南大学教授董群提交了论文《佛教缘起观与文化自信》,他在论文中从缘起论出发,阐述佛教哲学对于世界哲学的贡献,也以此论证中国佛教文化自信的缘由。凤凰网佛教编发董群论文如下:

null

东南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教授董群(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印度佛教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与传统的儒道文化长期交流,形成独特的中国佛教,成为三大文化流派之一,俗称儒释道三教,教是“教化”之意,这三者共同承担起既各有特色又相互配合的文化功能,以致于有这样的说法,“天有三光日月星,人有三教儒道佛”,三光,依《隋书·隐逸传》中的说法,“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作为一个中国人,在文化结构上也必须是三教兼备,“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则一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一个中国人,要建立起自己的文化自信,起码必须在这三教层面入手。

本文则是从佛教角度来谈这一议题,佛教的原理非常丰富,从何下手?缘起论是学的基础性原理,从事物的现象(相)的角度谈其本质,追究其因由。从缘起论出发,佛教建立起非常丰富的理论,这些理论反映了佛教史上的思想家们的探索创新。首先阐述缘起论的最基本表达,揭示其丰富的含义,其次阐述缘起论的具体展开过程中的业感缘起,从中分析包含的丰富内容。最后总结出,缘起论所抽象出的因果论,是佛教哲学对于世界哲学的贡献,其丰富性和创造性,也是中国佛教的内容,这一点,值得自信。

缘起论是什么?

释迦牟尼特别结合十二因缘的原理提出了缘起论的表达:“如来离于两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缘无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所谓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谓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将“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抽象出来,这就是缘起论的最基本的表达。

这一表达有什么含义呢?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有”表示存在、存有,“生”表示产生,这解释了现象之存生成和存在的原因,“因是生故,彼则得生,若因不生,则彼不生。”由于某一对象(此)的产生,导致了另一现象(彼)作为结果的产生,这种因果关系,佛教称之为流转缘起。

“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说明了事物之消亡、不存在的原因,由此某现象(此)的消亡,导致了另外的现象(彼)的消亡,佛教称此为还灭缘起。

佛教的十二因缘,从最初的无明作为原因,辗转生起,一直发展到老病死,是流转缘起。从无明的消除,辗转引起一系列的变化,直而到老死现象的消灭,是还灭缘起。

当然,为了表述的清楚明了,这里已经是非常简化的,讨论此和彼之间的因果关系,事实上,具体的因果关系是非常复杂的,佛教会有更多的阐释。这一基础性阐释,包含了缘生(缘起)和缘灭两个层次的内容,解释了一切现象的有无生灭的原因。从这一原理看,凡因都会引起果,凡果都是有其因。

缘起论不是创造,而是发现

同时,缘起论的原理阐明了事物存在的条件性、相对性、关系性、相依性、平等性原理。由于这样的因果性关系,每一具体事物,不可能无因(条件)而生而存在,这是讲的条件性,从这个角度讲,诸法无我。据此,当人们考察某一事物的时候,就要考察其相关的条件或原因。条件或原因本身并不是永恒的,当其消失,由其引起的现象也会随之而去,因此,从条件或原因的这一特性来看,具有相对性的特点,也因此使事物的存在都有相对性的性质,“诸行无常”。

将这种因果关系放在整个世界的复杂关系中看,每一个事物(此)其实都与其他事物(彼)着相互的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事物之间的关系性存在,或者说,事物之间处在普遍性联系之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的,当然也没有一个事物是绝对的中心,神创论这样的观点在缘起论中是得不到支持的,因此,缘起论直接导致“无神论”的立场。

这种普遍联系,也使得事物之间,一物对于他物,也有某种依赖性,依赖性的延伸,构成一种广泛的现象,形成相互的依赖,可以称之为相依性。从关系性和相依性的角度思考,就可以理解,人为什么是人种伦理性的存在,伦理处理的是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集团与集团等等,都是关系性的存在,由此缘起论,也构成了佛教伦理学的根本基础,缘起论也成为佛教伦理的形上原理之一。

事物都是在相依的关系中存在,并没有一个主宰者,没有一个是绝对的中心,在此基础上诸法都是平等的,佛教从诸种原理中引出平等的原理,从缘起论中,也可以引出这一原理,因此,诸法的存在具有平等性。从人的角度讲,人人都是平等的。因为平等,就不能歧视他者,而应当尊重他人,由此形成的是相互尊重的环境。

这个缘起论,不是某个人所创造的,而是发现的,释迦发现了这个原理,而不是他发明了这个原理,任何人也不能改变这一原理。这不是创造律而是自然律,是所谓“缘起道理法然”。

通过缘起论,建立中国佛教文化自信

上文对于缘起论的相关原理,只是作了一上基本的、最简要的阐述,缘起论的思想还可以继续分析,比如,中道缘起、阿赖耶识缘起、如来藏缘起、真如缘起、无尽缘起论等等,对于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因果关系的探讨,佛教有着非常丰富和深入的观点,与中国佛教之外的中国文化的其他表达类型相比,与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等等相比,佛教的这些表达是非常独特的,也部分地影响了儒学和道教在汉代之后的一些看法,从这一角度,应当看到,这一思想体系的巨大价值。了解清楚这一思想体系,有利于建立对于中国佛教文化的自信。

欢迎关注凤凰网佛教官方微信公众号 “觉悟号”,做智慧的传播者!

欢迎关注凤凰网佛教官方微信公众号 “觉悟号”,做智慧的传播者!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