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就隐居,你真准备好了吗? | 两个和尚135期

一言不合就隐居,你真准备好了吗? | 两个和尚135期

自动播放

延参法师:达摩大师面壁九年,这九年是坐到那里一动不动吗?

印能法师:我有个老同参,梅花洞住了三年,下来背米,还背面,背油,还是要的。

前几月,早先隐居终南山读书摄影种菜的小楠姑娘,因为租借的小院年租金从400涨到2万,不堪重负,不得不回城来找工作,引起热烈讨论。隐居一定要待在山里吗?在我们印象中,隐居的人都普遍清贫,那他们的衣食住行怎么保障呢?这世界上有没有真正的隐居圣地?有的话,它在哪?欢迎观看本期的两个和尚锵锵锵!

节目截图

以下为谈话内容精选:

尤志东:两位平时生活在寺庙,然后也经常出来社会人世间走动,你们更享受哪种状态呢?

印能法师:延老到哪他都自在,他在哪都OK,所以他就不存在到哪去,他当下就挺好的。

延参法师:我给大家讲个故事。达摩大师面壁九年,很多人误会说,一个老和尚对着墙,有什么想不通的,九年。还会想到一个问题,这九年是不吃不喝吗?他这九年是坐到那里一动不动吗?其实都不确切。

尤志东:应该也吃。

延参法师:他还要活动。大家在看故事的时候一定不要被故事特别代入。

尤志东:我觉得是不要在乎这些细节,因为他传达的是一种精神。

印能法师:或许他一坐十天没动,十天以后他起来了,去梳洗一下,吃点东西,或者是清理清理肠胃,有可能。你刚才有句话我认为对,它传达的是一种精神。

延参法师:前几天有个网友跟我抬杠。给我提出一个问题,说达摩大师一苇渡江,他是真踩着一根芦苇就跨过长江吗?有可能,但大多数还是不可能,它的真相是什么?是用芦苇做成了一个工具,当无人渡自己的时候,自己想办法渡过去,所以说是用芦苇形状的一些材料,我们说一叶扁舟,如此这般渡过了长江。

印能法师:一苇渡江不禁有遐想,按照延老这么一说,一苇,我一船的苇,我也叫一苇。

延参法师:你那是运送芦苇。

延参法师:所以说刚才提到了,说隐居怎么样,不管你是准备隐居,还是正在隐居中,衣食住行还是要保障。

我们说这是一个现代社会,假如说个人的身体状况,得了病,远离医疗救助机构,或者说医院,怎么办?到最后还是动用社会力量。

印能法师:人类是依众靠众的,我讲个小故事。我有个老同参,一个修道的朋友。他跟我说,他在终南山住了三年,在山里边有个山洞,梅花洞住了三年。那我不禁有遐想了,老同参,你这三年一天也没下来吗?下来背米,还背面,背油,还是要的。

延参法师:并且树上的梅花都让他吃光了。

印能法师:我会有一种遐想,他到底是吃饭还是没吃饭?然后有病你吃不吃药?所以想东西,我的观点什么呢?别把它想的太那个天马行空就行,

尤志东:就不要以一种神话的方式去理解这种形式。

延参法师:对于“隐居”的理解,也提醒广大网友朋友们,每一个人都可以隐居,每个人都可以在生活当中放下脚步,我们说等一等自己的灵魂。有网友提了问题说,在都市里怎么样隐居。其实我们说,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个良好的内心氛围和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良好的处世风采。在生活的琐碎当中,超越生活,不要被生活的纷扰所纠缠、痛苦、郁闷,这就是都市隐居的一些具体条件。推开门是红尘万丈,但是关上门来是一方净土。

就提醒广大网友朋友,你们家三百平米大客厅就是个隐居的好地方。

印能法师:东东你家三百平?

尤志东:没有,没有这么大。就是在哪里都隐居,只要你心是属于那个静的状态。

延参法师:对。

尤志东:隐居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争议?可能很多人把隐居当成一个更形式感的事情,就觉得说,好像必须要去到终南山,我必须要去跟外界隔离,它才是隐居。那在两位法师看来,只要你心静的话,其实你在哪里都是隐居,它是一种心理的生存状态,而不是一个完全由外部来决定的一种状态。今天感谢两位法师,以上就是本期的《两个和尚锵锵锵》,我们下期再会。

扫描上方二维码,两个和尚在微博等你哦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