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很美的隐居,适合现代人吗?| 两个和尚134期

看上去很美的隐居,适合现代人吗?| 两个和尚134期

自动播放

印能法师:你的心在哪,你的心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延参法师:隐居是一种生活态度,但不能提倡我们放下生活,都隐居去吧?

隐居在中国古来有之,尤其是修行者,常常隐居深山。然而世事变迁,现代人的隐居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什么是真正的隐居?隐居是否等同于修行?小说里的隐居真实存在吗?欢迎观看本期的两个和尚锵锵锵!

栏目截图

以下为谈话内容精选:

尤志东:今天我看到一个搞笑新闻。说前几个月,早年隐居终南山读书摄影种菜的小楠姑娘,因为租借的小院租金从400涨到2万,不堪重负,不得不回到城里来找工作了。

延参法师:2018年我许了一个愿,能去一下终南山,因为没去过嘛,觉得好神奇,终南山是这么描绘的:“这个世界最后一片净土”。

延参法师:专门去了一下终南山,并且还去了几个寺院。他这个新闻是没错的,就是说为什么租金涨?因为为了爱护终南山的生态环保,秦岭的这种生态原貌,我们说生态到了一个很危机的时刻,就是私搭乱建。

印能法师:你去终南山古观音禅寺,当时那个寺庙的方丈住持打电话问我,我们俩好朋友嘛。

延参法师:悟宣法师。

印能法师:他就说,他说你赶快来,你的老搭档来了,我说谁啊?难道延老吗?他说是啊,他说正好你来我们银杏树这,你们两个在银杏树这给我直播一次,就是“网红和尚遇见网红树”。

印能法师:我要说的第二点就是什么呢?隐居,有一种隐居就是说,大家去了终南山避世,那人少,但是你现在看人少吗?太多了,就不叫避世了。

延参法师:它就成为了一种“隐居产业”。

尤志东:大隐隐于市。所以我们在人世间也是在隐居吗?

印能法师:如果你要想隐居那也可以。

尤志东:就关在家里变成宅男,我们年轻人说法叫宅男。

印能法师:但是那是你定义的隐居,我定义的隐居是什么?比如说我根延老来录节目,我跟东东来录节目,我们叫隐居。

印能法师:我觉得在哪都可以。隐是什么呢?是讲心静下来,如果你心能静下来,我自无心于万物。

印能法师:就像《楞严经》讲,“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你有的定是有出有入,那还不叫真正大定。没出没入,那才叫大定,这是一个《楞严经》的话,隐居也是一个道理。

延参法师:他文学作品看多了,他看到的隐居就是,“终南山下,活死人墓”,那一类的。

尤志东:就不见人,我不见人,我要与世隔绝,我要不见人,就古代的这种隐居嘛,是吧。

延参法师:你要不见人,开门闭门,你自己本身就是个人。

尤志东:那我还有个问题,不好意思,也是看电视剧知道的,就是大师,他要闭关一段时间,这个闭关跟隐居是一个事吗?

印能法师:你听我说,你把自己关起门来叫闭关,但我见人难道就不叫闭关了吗?

尤志东:都闭关了还见人,那你就开关了。

尤志东:所以你看什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都是瞎演,是不是,动不动隐居,一个人躲在山洞里,不让别人看见。

印能法师:你的心在哪,你的心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延参法师:隐居是一种社会状态,也是一个社会百态中的一个生活方法,但是不能大力提倡我们放下生活,我们都隐居去吧。

印能法师:只能这么说,说我通过创造一个外部环境让自己静下来。我今天谁也不见,我在家里闭门,思过也好,静坐也好,我这叫隐,这叫闭关,对不对?这叫闭关,只是一种形式的。因为闭关是有形有象,闭关只是一个手段,是需要一个方法,是要把我们的心境达到一个什么状态。

印能法师:修行就是把自己的身心调整在最佳的状态,就是俩字:调整。

印能法师: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我非得这样就能调整,有多少人闭在那把自己闭成忧郁症了,不爱说话了,或者分裂了。

延参法师:给广大网友朋友们理清一下思路,第一,“闭关”不只是佛门存在的一种生活状态,“隐居”也并不代表着一种消极和敷衍,浪费生命,隐居可以说它是对人生的又一种超脱。第二,希望大家认清自身的时代背景,就是在这个时代中,你辛苦,你压力大,或者你感觉到力不从心,是反常的吗?其实是正常的,因为你受过良好的教育,又身处在一个竞争力很大的时代背景下,难道不调节自己吗?所以说学会休息是为了再一次鼓足勇气继续出发,所以说一定要记住,不要把佛学消极化。

扫描上方二维码,两个和尚在微博等你哦

(本文章版权归凤凰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19

凤凰网佛教官方微信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