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伟:舍利与佛教的普及
2009年09月14日 19:40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共有评论0

净土宗以末法思想为基础,提出称名念佛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的法门。念佛思想在中国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以庐山慧远为代表的观想念佛,另一个是以昙鸾为代表的称名念佛。庐山慧远是东晋时期的著名高僧,他所创立的东林寺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尤其是对于净土宗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慧远亲自组织信徒念佛,以期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慧远的念佛并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念诵阿弥陀佛的名号,而是一种观想,也可以说是禅定的一种。《高僧传?慧远传》中言:“夫称三昧者何?专思寂想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寂,则气虚神朗,气虚,则智恬其照;神朗,则无幽不彻。” 这是慧远对三昧的说明。三昧,就是集中自己的意念以达到一种神秘的宗教境界。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在慧远看来,念佛是其中的理想手段,“又,诸三昧,其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何者?穷玄极寂,尊号如来,体神合变,应不以方。故令入斯定者,昧然忘知,即所缘以成鉴,鉴明则内照交映而万象生焉,非耳目之所暨而闻见行焉。” 慧远的这种思想被后来的禅宗等义学宗派所继承,是“唯心净土”的重要思想源流。慧远的这种念佛虽然是一种观想念佛,但其目的仍然是西方极乐世界。因此,慧远在中国净土思想发展中的地位是不能忽视的。与慧远不同,昙鸾则开了称名念佛的先声。“又宜同志,三五共结言要,垂命终时,迭相开晓,为称‘阿弥陀佛’,愿生安乐,声声相次,使成十念也。” 昙鸾之后,道绰、善导继承了这一思想,成为中国净土宗的主流。中国净土宗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佛教世俗化、民间化的表现。佛教的高深的哲学理论已经遭到厌弃,尤其是民间的厌弃。相反,具有信仰特征,能够给人们带来希望的净土宗则受到欢迎。在这种氛围下,舍利就起到了巩固人们的净土信仰,增强人们往生西方净土信心的作用。

净土宗历来被人们之为难信之法,这种难信就在于净土宗所提出的条件似乎太容易(当然,实际上念佛并不容易),往生的境界又那么理想。实际上,是人们不太相信这么小的努力可以得到那么大的收获。在潜意识里,人们还是认为要成佛,要达到理想的境界还是需要比较大的努力的。这样以来,净土宗的称名念佛尤其是临终之际的十声念佛往生净土就需要一种外在的表现来证明。净土宗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就是传统的经证,也就是佛教经典的说法,对于净土宗而言,就是著名的三经一论,即《佛说阿弥陀经》、《佛说观无量寿经》、《佛说无量寿经》和《往生论》。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所谓的瑞象了,这种瑞象有两种,一是临终的瑞象,二是往生后的舍利。所谓临终的瑞象,佛教的僧传中多有记载。“十五年二月。诣万寿寺。埽粹祖塔。辞诸山外护。属曰。幻缘不久。人世非常。虚生可惜。各宜努力念佛。他年净土好相见也。三月。还山。命预办茶毗事物。十月十七日。集众付院务。命弟子松泉领众住持。诫曰。念佛法门。三根普被。无机不收。吾数年来。与众苦心建此道场。本为接待方来。同修净业。凡吾所立规模。永宜遵守。不得改弦易辙。庶不负老僧与众一片苦心也。临示寂半月前。觉身微疾。命大众助称佛号。见虚空中幢旛无数。自西而来。乃告众曰。净土相现。吾将西归矣。众以住世相劝。师曰。百年如寄。终有所归。吾得臻圣境。汝等当为师幸。何苦留耶。十二月十六日。命监院师贯一设涅盘斋。十七日申刻。告众曰。吾昨已见文殊观音势至三大士。今复蒙佛亲垂接引。吾今去矣。众称佛号愈厉。师面西端坐合掌曰。称一声洪名。见一分相好。遂手结弥陀印。安详而逝。众闻异香浮空。供奉七日。面貌如生。慈和丰满。发白变黑。光润异常。二七入龛。三七茶毗。获舍利百余粒。门弟子遵遗命。请灵骨葬于普同塔内。” 此外,象临终之际天乐响起,异香充满等等比比皆是。二是荼毗之后所得到的舍利。这里的舍利不是我们一般意义的人的遗骨,而是具有鲜明特征的遗骨,也就是具有各种颜色的结晶体。如典型的近代的印光大师,我们的印光法师:“大师生西百日而荼毗,适逢世尊涅槃圣节,是日天气忽尔晴朗,缁素送者二千余众,真达老和尚举火。入晚,烟白如雪,现五色光。翌日晚,灵岩住持妙真和尚,偕众赴荼毗所检骨,色白质坚,重如矿,触之,作金声;顶骨裂五瓣,如莲花;齿全不坏,三十二颗。发现舍利无数,其形有珠粒者,有花瓣者,有块式者;其色有红者,有白者,有碧者,有五彩者,形色殊异,数以百计。检毕,别为六聚,各盛以盘,识之曰:五色舍利珠,珠者粒圆而散者也;曰五色小舍利花,花者珠粒相黏成花状也;曰五色大舍利花,大花者薄片如花朵者也;曰五色血舍利,血者肉所化也;曰五色舍利块,杂形如块者也;曰牙齿三十二粒,所谓牙齿舍利也。” 修行净土念佛的人在荼毗之后,出现的这种舍利,对于普通的净土行人有着莫大的鼓舞作用。因为,他们确实是看到了念佛结果。所以,舍利对于推动净土宗的发展有着不能忽视的作用。

以上,我们分别从佛教从哲学到宗教的转变、中国佛教的发展以及净土宗的盛行等三个方面讨论了舍利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佛教从哲学到宗教,实际上也就是佛教从精英到民众的发展;佛教在中国的引进和发展,也是佛教不断扩大范围深入民间的过程;净土宗的流行更是佛教民众化、普及化的表现。因此,我们可以说,舍利在佛教的普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王公伟   编辑: 李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