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信:河南嵩岳寺佛舍利与阿育王塔
2009年09月14日 18:07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共有评论0

河南少林寺所在地登封,历史上曾经属于嵩州。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治所在今登封市告成镇告成村。地处嵩山南麓,因以为名。辖境相当于今登封市东境、南境和禹州市相邻。隋仁寿四年(604)废(《郑州大辞典》、1997年《郑州市志》)。

嵩岳寺是嵩山地区北魏的寺院,《洛阳城北伽蓝记》卷第五说:“嵩高中有阙居寺、(示*西)禅寺、嵩阳寺、道场寺。上有中顶寺,东有升道寺。”“阙居寺”即是“闲居寺”,后改为“嵩岳寺“。(见下文)明傅梅《嵩书》卷三说:“嵩岳寺在法王寺西一里许,元魏宣武帝于永平二年(509),幸冯亮与沙门统僧暹、河南伊甄深等,同视嵩山形胜之处,创兴土木。”此寺刚建伊始,就应隶属皇家的寺院。《魏书》卷十六《京兆王传附元叉传》曾云:“正光五年(525)秋,灵太后对肃宗谓群臣曰:‘隔绝我母子,不听我往来儿间,复何用我为?放我出家,我当永绝人间,修道于嵩高闲居寺。先帝圣鉴,鉴于未然,本营此寺者,正为我今日。’”灵太后因为母子分开,故极为不满,要求到闲居寺出家,他特意申明“本营此寺者,正为我今日。”也就说明这是皇家的寺院,由皇室拿钱修的,也是为皇室人员所用的。唐淄州刺史李邕撰,胡英书《嵩岳碑》云:“嵩岳寺者,后魏孝明帝之离宫也。正光元年(524)牓闲居士(寺)。”此说可能有误。孝明帝是宣武帝之子,《魏书》中已明载为宣武帝时建有“闲居寺”,灵太后欲居之。

《魏书》卷一九上,列传第七上载:“初,太兴遇患,请诸沙门行道,所有资财,一时布施,乞求病愈,名曰‘散生斋’。及斋后,僧皆四散,有一沙门云乞斋余食。 太兴戏之曰:‘斋食既尽,唯有酒肉。’沙门曰:‘亦能食之。’因出酒一斗,羊脚一只,食尽犹言不饱。及辞出后,酒肉俱在,出门追之,无所见。太兴遂佛前乞愿,向者之师当非俗人,若此病得差,即舍王爵入道。’未几便愈,遂请为沙门,表十余上,乃见许。时高祖南讨在军,诏皇太子于四月八日为之下发,施帛二千匹。既为沙门,更名僧懿,居嵩山。太和二十二年终。”此事发生在孝文帝期间,太兴系京兆康王子推之子。孝文帝“南讨在军”是在太和二十一年(497),“六月庚申,车驾自长安。壬戌,诏冀、定、瀛、相、济五州发卒二十万,将以南讨。”(《魏书》卷七、下帝纪第七下)次年太兴去世。但在这一年春正月丙申,孝文帝“立皇子恪为皇太子”。(同上)“恪“就是孝文之后的宣武帝。《魏书》卷八帝纪八称他“雅爱经史,尤长释氏之义,每至讲论,连夜忘疲。”《佛祖统纪》卷第三十八引太兴出家事时说:“勅皇太子以四月八日为落发于嵩岳寺。”如果按此说法,嵩岳寺的建造时间应该更早,宣武帝即位以后,将曾经“下发”的寺院,予以扶正作为皇家寺院。太兴出家很可能就住在这里,并且终老于此。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释永信   编辑: 邢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