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盛典。盛举,盛事。被称为“佛之瑰宝”的山东兖州兴隆塔下,惊现富丽堂皇的地下宫殿,内藏有石函、鎏金银棺、舍利金瓶、“安葬舍利”碑刻、青釉瓷碗、陶质佛像等珍贵文物,并发现了佛顶骨舍利、佛牙舍利等佛教圣物。考古专家认为,这是“绝无仅有的珍品”,“其价值不可估量”。
兴隆塔是兖州市的文化标志,初建于隋朝,重修建成年代为北宋嘉佑八年(1063年)。高高耸立在地面的兴隆塔为八角形,共13层,下7层宽大,上6层急剧缩小,形成“塔上塔”奇观。考古专家认为,兴隆塔地宫的发掘,不仅对古代佛教文化研究有重大贡献,并且具有极高历史文化研究、佛教史研究、绘画艺术研究、制作工艺研究的价值,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一、佛舍利的崇拜
“舍利崇拜”是佛教重要的传统之一。“舍利”(sarira)原是梵文中人类死后遗骨的通称。法藏部的《四分律》更明言:“学菩萨道,能供养爪发者,必成无上道。”爪发是舍利中的一种。供养佛陀爪发,可以助成“无上道”,也就是助成佛之因缘,此所以“舍利供养”,自古迄今未曾改易。而史籍之中有关舍利崇拜的感应之事,也颇多记载。近代禅人虚云老和尚在其《年谱》中也曾叙述1898年他自己为报谢亡母而在浙江阿育王寺燃指供养佛陀顶骨舍利的感应经过。他并且强调说:“如来大慈,留此法身真体,使后世众生,生正信心也。”
从佛教信仰的立场来说,“舍利崇拜”是信仰生活的一部分,其感应与神迹也是勿庸置疑。不过,如果“舍利崇拜”的对象,仅止于佛陀或高僧大德所遗留的爪发骨灰,那么,这就可能会忽略了舍利本身所代表的真正意义,也就是佛之所以为佛的本体——依于正法而成就法身的智能。
《华严经》善财童子第二十六参,参访了毗瑟底罗居士,他是佛舍利塔的守护人。当善财童子参访到他的时候,他既不请出佛舍利来让善财童子瞻仰,从头到尾也不谈佛的舍利如何如何。反之,他一方面向善财童子大谈“不般涅槃际法门”,一方面又畅言“佛种无尽三昧”,此一陈述,寓意十分深远。毗瑟底罗居士的动作与表达,可以从几个角度加以理解:
第一,他守护旃檀座如来塔,可见他是一位支持“舍利崇拜”的菩萨行者。基本上,他肯定舍利崇拜的价值。
第二,舍利原是佛陀般涅槃(圆寂)之后的遗骨,但他却宣称:“我知十方一切世界诸佛如来毕竟无有般涅槃者。”换言之,舍利既是佛陀的象征,则崇拜佛之舍利者,更应该从流溯源,借着舍利崇拜而将此崇拜之心提升于佛之所以为佛的本体,此即佛的法身慧命。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清净法师
编辑:
邢彦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