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思想与企业和谐发展
2009年03月28日 21:36 】 【打印已有评论0

互动的和谐发展

佛教组织必须把社会当作共同的工作平台,企业界也应把佛教事业视为本份的职责,一起开拓创新,把佛法宣扬、慈善事业的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结合起来,以积极、先进理念与时并进。

与此同时,佛教十恶十善的分野与认知,也被带入了企业的领域,成为运作中的优良文化。它将自然地散发于主管与下属之间,佛陀的智慧与慈悲,如法雨之洒落,在虚拟与欺诈充满的末法时代,人类的慈爱智商无形中被大幅度的提升了。

佛陀离世已相当久远,而衍生至今的佛教派别与传统不知几许!作为佛教界的一份子,必须认清我们所肩负的宗教道义。秉持著学佛的修养,保持平常心,让人容得下我,我亦容得下人。

我们应对各个传统、宗派有所了解,以客观态度去认识各个宗派的教义。如果只注重自己单一传统方式的学习与修行,对其他一无所知,就免不了产生对别人的误解,而执著地认为自己的传统光芒万丈,其他的就漆黑一片、这不是认识真理的修行态度。

世界上不同文化的芸芸众生,在他们所能认识的范围内,佛教,是柔性文化的生态。佛法,它拥有安宁的内心世界,所以,各方学禅之士慕名远道而来者不计其数。可知佛法浩瀚,正如百川汇海。

本著十共精神 (共存、共荣、共富、共乐、共谐、共觉、共有、共得、共福、共成),互相平等;各宗派之间就不会有文明之间的孤芳自赏与蔑视异己、而是互相尊重、彼此愈加了解。佛教传统中的宗派教义尽可有异,此乃因时因事因人,各渡有缘,而诸法同源,无非都是在于共扬佛陀正法。

  佛法,在构建和谐的进程中,蕴含著丰富的有关启示。佛教活动与企业界建立互相“合作关系”,利用各种资讯管道弘扬佛教的理念,培育更多修行人士与更多志愿捐赠单位。这不仅是给予物质的救济了,它更塑造了人人乐善好施的人文社会,促进道德之文明建设。

我佛慈悲;希望藉由“世界佛教论坛”的因缘,把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意识种子播向世界每一众生的福田。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邹丽英   编辑: 王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