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音乐亟待抢救和保护——以五台山佛教音乐为例
2009年03月28日 21:42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已有评论0

20多年来,我们曾对佛教音乐做了一些事情。首先是汇总。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被誉为“文化的长城”的全国“十大文艺志书集成”的编纂过程中,考虑到了佛教音乐,并把所搜集到的佛教音乐编辑了进去。其次是组织演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音乐研究所和宗教艺术研究中心分别与1990年和2003年在北京组织了“佛道音乐精粹展演”,另有一些小型的如到欧洲、美洲、台湾、香港等地的演出时有不断。再就是学术交流,除台湾较早召开过小型“佛教音乐研讨会”外,中央音乐学院佛教音乐研究中心与韩国东北亚音乐研究所合作分别在中国和韩国召开了4次“中韩佛教音乐研讨会”,并在2007年改为“东亚佛教音乐交流暨学术论坛”在台湾举行,以上的学术研讨会大多都出了论文集。重要的是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遗存,“北京智化寺京音乐”和“五台山佛教音乐”被国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所做的一切,对佛教音乐的认识和推动佛教音乐的社会化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这一切似乎对佛教音乐本身来说却没有起到关键的作用。佛教音乐并没有因为我们的重视而发生变化。所以说:中国佛教音乐目前最主要的是抢救。

我们首先要全面了解和认识中国佛教音乐。在编纂“十大文艺志书集成”时,由于历史的局限,佛教音乐在当时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只是有目的、有重点的地进行了局部搜集,并把搜集结果放在了《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中。因此,目前有必要做一次彻底的普查。通过普查甚至有可能在佛教音乐中发现我们中国传统音乐中仍然“活”着的遗产。

其次是深入地研究,总结佛教音乐的流派、风格,以及风格流派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发展规律,并能够描述出佛教音乐在中国的历史,使我们对佛教音乐有理性的认识,也为中国音乐的历史填补空白。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把我们调查、研究的结果回归于佛教之中,使当前的佛教音乐更加丰富,法事更具有多样性和艺术性,使佛教音乐真正在它生存的环境中“原生态”地存活下去,使法事成为艺术品,达到弘扬佛法的目的。

传播和发展是重要的,但不认识传统、不了解规律的发展有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佛教音乐要发展,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抢救更是非常重要、当务之急的事情。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韩军   编辑: 李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