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迎和谐世界
2009年03月28日 23:42 】 【打印已有评论0

再迎一个和谐的世界,是人类的最大愿望,更是佛教的根本要义。再创一个和谐世界,佛教大有可为,因为佛教的要义就是大悲,不害世间万物是佛教的法相。据以上的要义和法相,可知佛教一个突出的擅长就是恶行自断。这从大的方面讲可促进世界和平,从近的方面讲,可促进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从小的方面讲,可促进一个家庭的和谐。另外佛教是任何人都便于修习的,大者修习佛法可得菩萨行的六波罗密多,成为一个觉者;次者作为一个行者断“十不善”,得人天道;小者虽未能修行,也可如云:“断一切恶不善,行一切妙净善,修道养自心,此乃佛教也。”修得今生安逸,来生平安。佛教的今生和来世,因果和报应认为如犯“五无间罪”则来世转生三恶趣。从科学观来讲,当今于社会上如犯“五无间罪”,则必被处死或判刑。

佛教盛行两千五百多年来,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佛祖曰:“我教为活教,后来者应视环境而行”。今后佛法应按规律清廉施教。这样佛教即能与社会相适应并做出贡献。

二、正题

这里向广大信教群众提供八种讲说佛经的有关资料,仅供参考。

(一)皈依法

佛法中提出要学佛经首先要学皈依法,因为皈依法是佛道入门之法,故此先探究皈依处和奉持皈依的理由。

“三宝”是佛教徒的唯一皈依处,这里所说的“唯一”,是指只皈依“三宝”,否则不是佛教。所谓“至宝,即最上稀世之珍,”是指“在世间稀有,功德尊胜者”。这里先说佛宝,综观佛教史,释迦牟尼为什么称为“第四导师”?因为他是在远古的灭累佛、金寂佛、饮光佛以后成佛的。释迦牟尼的称呼不是随欲之名,而是后成之名。为何称释迦牟尼为出有坏世尊?“出”谓超出生死涅槃二边,“有”谓有六功德,“坏”谓坏灭四魔。世尊为六道众生降自兜率,入住母胎,出胎降生,妃眷嬉游,谙练技艺,由家出家、行难苦行、趣金刚座、降伏魔军、现证菩提,转妙法轮和双林涅槃。度五比丘后,人世间就有了三宝。宝可以分为佛宝、法宝、僧宝三种。佛宝指的是无明睡眼已经醒悟,证一切智如莲盛开,福智资粮增长广大,故名为佛宝。佛教需要集中解决的是三毒,三毒是寺庙正殿门外侧壁画之一的生死流转图,中心层绘鸡、蛇、猪以表贪、嗔、痴三种烦恼。那么为什么以猪来表示痴?因为它对于事物的实际,不能如实了知,或颠倒了知,总之如同沉迷于昏睡中杂染生痴。佛祖说:“世间的一切毁败,都源于痴”。另外鸡喻为贪,是因为一种强烈的贪欲,促使贪者贪恋有漏诸蕴。此外蛇喻为嗔,因为生起嗔恨之心,嗔生恨,有着强烈的憎恨之心。

这三者间的关系是:第一,“痴”,由于对事物实际不能如实了知,或颠倒了知而出现取舍不当。又是这种“痴”,促生强烈的贪心,不修习善业之念。由贪心产生的欲望,不可能自然实现,为达到此欲望,犹如充满嗔心的蛇一样,伤害他人。这三毒在世间重度散发时,世界就不得安宁,发生各种战争;中度散发时,一方不得安宁;轻度散发时,家庭和邻居不能和睦相处。佛教的最终目的是征服并阻扼“三毒”。为何叫释迦牟尼?释迦是姓氏,释迦牟尼的意思是能够征服“三毒”。如果能从“三毒”中彻底醒悟,可称之为觉者,即佛。

法宝:佛法的宗旨是止恶行善,慈悲平等,慧观缘起,无常无我。使其可以概括为佛法的见、行、修、果之见。四法印指的是:“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诸行无常指的是如除了天空等无为法的世间一切事物。正如毛主席在《矛盾论》里讲过的一句话“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事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和动植物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有漏皆苦从广意上讲是六道众生之苦,简单的讲是人的生老病死之苦。诸法无我指的是世间所有事物,没有超越六道众生依存的世界及有漏五蕴之外的,需要因和果,缘起等等。比如圆圆的豌豆、尖尖的刺等各种植物的形状都是自然形成,但其必须具备水土、温度等其他外部条件。拿物来举例,种子播下去后,会相应地发芽和结果。拿人来举例,行善事就会有善果,但这些都是由各种因果关系和缘起所决定的,涅槃寂静指的是脱离一切忧苦。释迦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尊者米拉热巴说:“征服自心者,乃正法也”。佛祖首先以自身的实践来征服自己的烦恼,而后为调伏他人弘扬教证教法。这就叫法宝。 

« 前一页123456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珠康·土登克珠   编辑: 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