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中佛教教育的方向和实际
2009年03月29日 13:57 】 【打印已有评论0

2.道德伦理的教育

在道德问题上,道是人伦之道也。这是在社会上,有关人的行动和人的关系的存在形式规范。在这个观点上,道德教育应当有别于严密的知识教育。知识教育是为了强调提高知识的教育,与此有别的道德教育是,包含知识教育在内的精神教育、社会规范教育、人际关系及个人情绪教育。道德教育重点在于,比知识教育更有助于人在社会中正确的生活,更有助于人实现在人际关系上圆和的人格教育。所以,21世纪开始,宗教如何进行道德伦理教育呢?

第一,生命伦理的教育

现在,在世界各处存在着轻视生命现象,这种现象相当普遍。现代的产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物质上的生长和富饶。与此相反,又给人类带来人的心性的荒废化和对生命的疏忽。给人类带来了无情的毁灭和与邻和睦协同的共同体的生活的伦理。即,现代产业社会产生了人与人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和自然关系的破坏和分裂,同时产生了相互对立相互争斗的适者生存的冷酷的世界。这不仅仅带来了伦理上的和精神上的危机,而且带来了生存环境和制度的危机,同时存在着破坏地球上整个人类的生命的危机。

圆佛教大宗师少太山把“如果没有相互关系的对方则不能生存” 定义为恩(圆佛教《正典》四恩之一)。他领悟到恩不仅仅是维持人类社会秩序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内涵与宇宙中的生命力和协调力,自我和所有存在的关系看作是“如果没有相互关系的对方则不能生存”,所有的存在本身就是恩,不能认为只有把自己的生命单独隔离开来才能正确观察和评价其他的存在,只有在扶救众生、同样得到扶救的海洋里,才能相互救助、相互生长、相互依存,与生俱来的秉赋和品性才能得到正确的发展,恩惠是能动的生命。

第二,生相伦理的教育

大宗师少太山醒悟到“没有天地,能否保全存在;没有父母,能否诞生生身,即使是诞生了,没有自力的生身能否生养;在没有人迹没有禽兽没有草木的地方能否单独生存;没有法律能否维持安宁秩序并且生存下去” 的真谛。并且他领悟到,如果没有相互关系的对方则不能生存。宇宙万物的存在根源是,因为有了恩的无限相互生存性。所有关系是不以敌对的相互生存关系,是相依相资的恩惠关系,只有维持这种恩惠关系才是开明。人如果没有天地大自然的恩惠,如果没有父母生育的恩惠,如果没有同胞的相扶相助的恩惠,如果没有法律的保护,他便暂时也无法生存下去。对“ 如果没有相互关系的对方则不能生存”的生命恩惠的四恩进行报恩是理所当然的道理也。这恩的关系不是永恒的固定不变的关系。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着永无止境的变化,但从根本上说, 如果没有相互关系的对方则不能生存,这个观点作为相许生存之道德的实质,意味着应当实践报恩的行为。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金永斗   编辑: 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