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佛光山在台湾的信众教育
2009年03月29日 13:36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已有评论0

三、提升佛教信众教育的几点刍议

(一)层次区分落实化

在信众教育的层次区分上,笔者有二点看法。一者在信众教育活动的安排上,要先考虑参加者的年龄、职业、教育背景与学佛因缘等问题。若能将层次区隔更落实,则信众所接受的课程,将会更充实。另一方面,在解门与行门的信众教育中,不能只开设初级课程或修持活动,来接引初机信众或有心学佛者,在未来要更重视进阶程度者的需求。例如:现在有许多佛教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举行信众活动或课程,但有部分佛学基础较为深厚或学佛多年者,仍苦于少有佛教信众教育的活动,能适合或相契于自己的程度。因此,佛教各道场寺院于规划信徒教育活动时,若能在各方面因缘具足下,应做好完备的安排与全程的计划。

(二)教学方式多元化

笔者认为:面对广大群众的差异性,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一般佛教信仰者或有心向佛者,办理信徒函授大学或网络佛学院是未来提升佛教信众教育的一大方向。也就是采取在家庭学习、于寺院检定的方式。将课程的内容作不同程度的分类与安排,且可利用电视、网络、录音(影)带等为教材,不分道场宗派,皆可以运用此一管道学习佛法。对于青少年朋友,应利用因特网或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让大众能随时学习。透过网络不仅可以普及佛法的传授,更可以开设问答信箱,以解决现代众生对信仰的疑问,或消除生活中的烦恼或困惑。在修持方面,也应逐渐改变以往只限定在寺院道场或佛殿禅堂举行的观念,进而将修行带到山林水边,如山水禅、禅净密三修法会的举行。

(三)师资阵容健全化

佛教信众教育可分为二大类,一者为佛法修持的教育,一者为信徒技艺教育。前者的师资人才,除专业的僧众教师外,未来也能加入更多的在家布教师,共同来实现佛法普及的理想。在僧众部份,应该以受过佛学院的专门教育,取得毕业证明者为师资,更能提升整体佛教信众的水平。在家布教师的认定,也要明订考核内容与资格取得的办法。佛光山星云大师有鉴于此,已于国际佛光会中,制定檀教师、檀讲师办法,以培养更多的佛学师资人才。在此,笔者还要强调佛学弘扬者自身的健全化,如出家僧众的专门修持、在家教师的宗教情操与日常行为,都应该为大众的楷模与榜样,才不会将佛法教育只是落于学理的传达。对于生活技能或才艺方面的度众教育,更应该重视专业师资的聘请,才能提升授课的水平与学习的成效。如生活保健讲座、外文会话、歌唱舞蹈、专题演讲等。

(四)教材内容生活化

所谓的内容生活化,并非是将佛法世俗化。而是把握佛法修行的真义及其精神,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并针对现代信众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具体的修行方式与对治的方法。例如:情绪管理、亲子教育、婚姻关系、临终关怀、远离忧郁等。笔者以为星云大师的著作,实为信众教育的教材。

(五)事业组织永续化

现代管理强调组织的永续经营,诸如:人才的培养、经验的传承、愿景的共造等。目前,信众教育在各佛教团体或寺院中,逐渐被重视与落实。然应如何让这份工作与使命,长久的延续发展,是值得大众关切的课题。

在此,提出个人几点浅见,(一)设立信众教育的专责单位,如设有社教处、信众部或社教馆等,以承办所属的各项业务,与发展工作。(二)培养信众教育的专职人才,可在佛学院设立弘法行政系,或于寺院道场开设培训讲习等课程。

四、结语

撰述本文时,因对佛光山信众教育田野调查与访谈未能落实,与资料搜集的不足,且加上写作时间的有限,上有需多相关问题,未能作广而深入的探讨。例如:现阶段信众教育需求的评估、因应海外地区信众教育的发展方向等。笔者只是很粗浅地以一位出家僧人的立场,来关怀这个主题。衷心希望藉此抛砖引玉,使佛教信众教育,继续提升与普及,也期望关心信众教育的各位先进们,能继此次论坛后,相续地关心佛教信众教育的永续发展,并推动相关的研究,则未来佛教的信众教育,将更能普及于大众、落实于人间。

作者简介:

慧宽,佛光山丛林学院院长。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慧宽   编辑: 李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