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元弘传回顾佛教的发展
2009年03月29日 13:24 】 【打印已有评论0

一、佛陀的教育风格

佛陀时代,佛教的弘法以行脚游化为主要传播媒介。在佛典中更记载了佛陀及弟子们在北印度中部恒河流域一带游化,常常是带领着许多弟子;有时带几位或一位弟子,更有时只有佛陀一人,佛陀白天游化 ,晚上则住于王城,或村庄、市镇的公共聚会处。例如,《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谈到:“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人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即知佛陀弘法不会只限于建筑物中,也就是不会限于今日一般人所认知的“教室”。在“地球村”的今日,全球化拉近了距离,但也让许多人担心全球的竞争性不可避免。虽然如此,佛光发展到今日,并不是为了要与全世界的其他宗教或佛教其他体系竞争,却是为了提供不同根机、不同地区的人群有更多元的选择。

为了方便全球认同佛光山理念的人们,佛光山在全球两百多个弘化道场,都渊源于台湾总本山,自从佛光山开山以来,开山宗长星云大师高瞻远瞩,看到台湾佛教的未来,需要大量的佛教弘传人才,故兴办了佛光山第一所佛学院-寿山佛学院,广招各地佛教人才,不只是为了台湾佛教,更为了全球对佛教的需求。

二、佛光山教育事业的发展

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自西元一九五三年驻锡于宜兰雷音寺,为了让有心学佛者能接受完整的佛学教育,从寿山佛学院空间不敷使用,辗转于一九六七年,找到高雄县大树乡麻竹园,开创佛光山,兴办东方佛教学院至今,已扩展至社会教育、高等教育、中等教育,甚至包括国小、幼稚园。此中,皆秉持着佛陀弘化人间的精神,以教育、文化来培养人才及弘扬佛法,在教育方面有创立佛光大学、西来大学、南华大学、各地的社区大学、短期出家修道会、都市佛学院及天眼网路佛学院等各种不同的弘法方式;而历年来从教育体系毕业后,皆秉持佛光人的精神,追随佛陀时代游化人间的慈心悲愿,投入音乐、艺术、传播媒体等弘传方式,让弘传不再限于寺院,而能从寺院走入人间。也因此,星云大师一开始在佛学院的课程安排,就不会仅限于佛学领域,更安排国文、哲学、地理、英文等课程。

今日科技发达,为使文化教育更为便利即时,一般纸本的书籍皆走向电子书的出版。佛光山也将《法藏文库》、《佛教经典宝藏》、《迷悟之间》、《佛光大藏经》等书籍,以电子光碟出版,透过光碟的携带方便,让学佛者能够随时随地作学习。为了让学习更能无远弗届,更在佛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天眼网路佛学院,发挥远胜于佛陀时代游化的区域。有非同步的教学影片,打破时间的限制。有高科技的发展,突破学习空间的障碍。让学习者能更自由、更广博地学习。所以,此中的发展从佛陀一步一脚印,到今日一影一音皆是佛教对人间的关怀。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释觉启 释妙曜 释妙悯 释有德   编辑: 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