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良小学、培德中学创办人宣化上人,中国东北吉林省人。幼年家贫失学,至十五岁始入私塾读书,由于体会出读书贵在“专心”之诀窍,在两年半的时间即学贯四书、五经等古书及十余本医书。有感于自己书读得太晚,贫穷人家甚至没有受教育之机会,因此自十八岁(1936年)开始,在自家创办公益学校,免费教导邻近三十余位贫苦儿童读书。这是上人创办义学之始。
1962年上人由香港赤手空拳到美国弘扬佛法,初期住在一个没有窗户的地下室中,自称“墓中僧”,待缘而化。1968年应华盛顿州立大学师生之请,开设暑假楞严讲修班,九十六天后结业时,五位美籍青年请求剃度出家,随后到台湾受具足戒,这是法界佛教总会在美国建立僧团之始。由于上人德行感召,追随者逐渐增多,僧团亦日益壮大,分支道场相继成立。
上人有感于世风日下,道德渐趋沦亡,唯有提倡教育,才能振衰起蔽,挽救世道人心。因此于1976 年,在三藩市国际译经学院成立育良小学,顾名思义,就是要培育优良的儿童。学校以“孝”为宗旨,目的是要教育幼童做人的根本道理,尤其在西方国家,提倡孝道是最契机的方法。
一开始,只有八位4到8岁的儿童,校长则是上人的美籍在家女弟子易果参(Terri Nicholson),教职员则包含了几位比丘尼。“创办学校这个理念既新鲜且令人振奋;我们不但帮助把佛法带入西方国家,还建立学校,教导孩子们如何做个好人。”在庆祝建校三十周年的书上,易果参如此回忆着。
1978年学校迁入距三藩市北部110英里,清净宽广,占地488英亩的万佛圣城。继而于1981年成立培德中学,以“忠孝”为宗旨,除了孝道之外,进一步教育学生忠于国家,对己尽责。学校除了加州政府规定的正式课程外,并以中国“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古八德来教导学生,使他们将来能成为卓越的公民,进而影响整个世界的风气。瑜珈市的市民知道有育良、培德之后,逐渐地把子女送来就读,学生人数因而增多。为了让学生专心课业,1982年开始采男女分校制。
除了正规的学术课程外,佛学课、打坐课、道德课,都是本校最具特色的课程。学校以中文为第二语言,弟子规、论语等儒家思想,是教导学生的主要素材,让学生在做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有行为之准绳。并每年参与北加州中文学校联合会所举办的学术赛,如演讲、作文、翻译、书法、绘画等等不同的项目。此外也参加中国文化常识比赛,学生在这些比赛中,除了学习更广泛的常识外,更能拓展视野,与其他学校学生做学术交流。课外尚有国乐、舞龙、舞狮、书法、太极拳、民族舞蹈等极具中国传统文化之社团活动。
陈曼亿是毕业生嘉凡的母亲,她说:“中国文化的薰陶,是我和许多家长送孩子来圣城求学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她们有许多是第一次触摸中国乐器,第一次学习中国舞蹈。看着这些孩子渐渐地在优质的传统文化洗礼下,越来越有属于中国女性的典雅气质,心里就有说不出的感动。嘉凡最大的收获之一,是代表学校参加中国文化常识比赛。这个宝贵的经验让她常常津津乐道,反复回味。这个经验已为她的人生写下丰富的一页,也把她的中文和中国文化常识,带进了另一个让她无比欣慰的层次。”
作者:
释近梵
编辑:
栓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