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教育中的律仪教育琐谈
2009年03月29日 13:13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已有评论0

我的面前放着一封读者来信,信中说:

法师你好。我不是佛教徒,只是去年底开始去庙宇拜观世音菩萨,才接触佛教。我这十多年来在事业上、感情上一直不顺利,除了检讨自己的过错外,亦知道跟业障及我的冤亲债主有关。我很想消除自己的业障,跟冤亲债主和解,但我又怀着疑问,不知怎么去做,于是,亲往数间寺院请教、查询,但结果很失望,那些出家师父,不大有心响应我。可能我找不对地方。但对一个初接触佛教的人,好像香港没有佛教团体能像基督教那样令人容易亲近,并能及时给迷惘时的人解除心中疑问。对不起,我绝无冒犯之意,只是有点感慨……

这封信,近乎投诉。他到寺院来找师父,诉说困惑,寻找人生答案,盼望解除心中疑问,但是,他怀着失望的心情回来了,而且同香港的基督教作了一番对比。我是一个出家人,读了这封来信,心情沉重,感到惭愧。我们常讲〝弘法利生〞,对此,抚心自问:所弘何法?利生何在?

春节过后不久,深圳一位弟子,一再说,岭东海边某地新盖了一座庙,风景很美,人很纯朴,希望带我去看一看。我为她的真诚所感动,选了一个星期天,带我的徒弟,一众从深圳出发,约三个小时车程就到了。庙在山上,不是深山藏古寺,而是浅山露新宇。未到山前,从公路上老远就望到了对面山上醒目的几栋红墙绿瓦。车蜿蜒而上,直达寺前。殿宇并不规则,亦无中轴线,烧香的地方是〝伽蓝殿〞。立在伽蓝殿前,我顶礼三拜。先问讯,抬头一看,殿中塑像头戴冕旒,颌有胡须,不知是城隍、龙王、玉皇大帝,还是何方神圣?我心中想,我是拜佛,顶礼佛陀,顶礼三宝。走到另一角,有地藏殿,殿内两侧,塑为〝十殿阎罗〞。据说,大雄宝殿还未盖,已在计划之中。接待我的一位出家师父,身穿中褂裤,迎到会客室,斟茶、就座。言谈间,说他没有师父,希望拜我为师。虽然没有介绍他的职务、上下。但从他陪同当地──县政协主席、县统战部长,县宗教局办公室主任几位领导来看,不是住持,也是监院了。因为他是自始至终的接待者、陪同者。

这趟旅行,当然感慨很多。现在由居士盖庙,请一位出家师父来管理的,可能不少。在没有寺庙的地方,造了庙宇,的确不简单,白手起家,更不简单。没有规划,不懂设计,也情有可原。既有出家人,也有佛事,有香火,有信众,还得到当地政府领导的关怀、重视、批准、支持,我从内心十分感动。但是,这里从设施、布置,到行仪,大概只是民间佛教,或民俗佛教吧。与传统的汉传佛教,大乘佛教相距太远了。汉传佛教,有宗下,有教下,或者,有宗门,有祖师承传,有剃度制度,有丛林规范,这是没有疑义的。而这里,显然没有这方面的任何数据可询,尤其对那位身为寺院负责人的出家师父,我更是不知说什么好。所以,参访中,我们几乎没有一句直接的对话。不是不想说,而是彼此都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说什么呢?寺庙盖起来了,出家师父也多了,来的信众、领导、各界人士,确实不少。但戒、律、仪,不能没有,也不能不知啊。在各地讲课时,我讲戒,戒,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我讲律,律,就是标准化、规范化。那么,仪是什么?仪是外现,是体现出来的律,体现出来的规范。佛门讲三千威仪,讲八万四千细行,这是从〝戒〞来的。从比丘戒250条大戒而言,体现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250×4=1000),便有一千种律仪体现。再从菩萨的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言,1000×3=3000,于是,提出三千威仪。由于这些威仪要求,无不涉及身、口行为,身三(杀、盗、淫),口四(妄语、绮语、两舌、恶口),亦即七支。这七支又是从意来的。意有贪、嗔、痴三毒,再加等分(贪嗔痴等众烦恼)合为四,7支×4=28,前述3000威仪×28=84000,这就有了八万四千细行的严格要求。三千粗行,八万四千细行,无不体现于身口意三业之中。

对今天的僧众来说,从三千威仪八万四千细行去要求,可能不实际。但起码要保持僧律僧仪的基本特色。没有这个〝特色〞,失去了这个〝特色〞,〝言为人师 行为世范〞的庄严僧相恐怕也就无从谈起了。那位初机学佛者,到寺院中来,寻访真理,意求解脱困惑,希望得到师父开示,即使不能有满意的答复,但能在接待上,如法如仪,让其心生恭敬,心生欢喜,不是失望而去,我想也是应该能够做到的。正因为律仪不彰,礼不周到,话不投机,不免失望而去。盖了一座新庙,招来了当家师父,或者有僧住持,但总要如律如仪管理丛林,守护业林,接待十方。身穿中褂裤,殿前舍后,跑来跑去,如此接待各方人士,又是拍照,又是应答,僧仪何在?僧人讲戒,戒品何在?

天台宗耆宿谛闲大师在给其法孙宝静法师的一封信中说:〝聋子不怕雷……自身未知,自身先犯《梵网经》第十八条之无解作师戒之罪,若犯第四十一条为利作师戒,其罪更重。……诚可谓以盲引众盲,相牵落火坑。全是虚费,罪有攸归。……,我谓其聋子不怕雷,即此意也。〞读谛公老法师这席话,真让我汗颜不已。自身未知,自身不知,人家又称呼〝师父〞,以师相敬,一个〝无解作师〞,一个〝为利作师〞,都是犯戒,都是罪重,能不惊心胆惕!好一个〝以盲引众盲〞,外行领导外行,可怕不可怕?难怪谛公老法师在后面要慨叹〝宗风扫地,狮虫食狮肉矣。思之,不禁泪堕。……〞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觉真   编辑: 李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