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藏经六年实际工作
2009年03月28日 16:09凤凰网华人佛教频道 】 【打印已有评论0

从宋朝、元朝到明朝,大藏经代有编集;到明朝万历年间,大藏经已有四种版本,其中包括明太祖洪武年间的南藏(在南京刻),及永乐年间的北藏(在北京刻)等。到了清朝,世宗皇帝于雍正十一年(西元1733年)命王公大臣及汉、藏僧侣等一百三十多人,于北京贤良寺设立藏经馆,以明初的北藏为基础,校勘修订,开始编集重刻大藏经,是为清藏。这部大藏经于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竣工,也称乾隆大藏经,俗称龙藏。这是中国官刻大藏经的最后一部,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部大藏经版,也是目前最为完整的一部汉文大藏经。

大藏经,是将一切佛教经典作有组织、有系统地整理、汇集。佛入灭后,佛教经典是如来正法之所系、众生慧命之所寄,影响深远、关系重大。而历代朝野对大藏经的编集,不但整理、校对、保存了历代汉译之佛经,同时,各朝代之藏经编集者亦不断收集并增补当时新发现之各种佛教文献及相关资料。这样的努力,正是对法宝的保护,使法典得以不断流传,也使当时及后世之大众于学佛时有所依凭。

以目前我国现存的唯一一部大藏经版,龙藏经版为例,即可知古人刻印大藏经时,对保护经藏所用之苦心。目前龙藏经版有一部份保存于北京云居寺,我于 2003年至云居寺参访时,曾有幸亲见龙藏之部份经版,包括龙藏中惟一的一块整版雕画--全佛图。

龙藏木经版全由上等梨木制作雕版,而且,每块经版都是用一整块梨木雕刻而成。梨木材质坚硬不易变形,且木纹平直,纹理密集整齐,是用来制作雕版的上好材料。虽然我国早在宋代就发明了活字印刷法,但清朝刻印龙藏,反而使用老式的整版雕版印刷法。这是因为雕版印刷虽然比活字印刷效率低,但其版本较容易完整保存。也正因如此,龙藏经版多数至今尚能完好保存,也才能使我国保存下来最完整的汉文大藏经。

当然,讨论对经藏法宝的保护,不能不推崇房山石经。汉朝司马迁云:“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房山石经将保护经藏、藏之名山,传诸万世的苦心发挥到了极致。

佛法东来之后,在我国北魏太武帝及北周武帝时曾遭遇两次法难,经书被焚烧破坏。同时,南北朝时,战乱不止,手写经本也难以保全。为了将经藏妥善保护,不被世间灾难及战乱毁坏,以令正法长存,北齐慧思大师即有意将重要佛典刻于石上,藏于山洞中,以作将来重行拓印流通之底本。

房山石经即是由静琬大师秉承其师慧思大师之遗愿,于隋朝大业十二年(西元605年)开始创刻。刻经事业自隋至明(西元1644年),经历六个朝代,上下绵延1039年。师徒相承,代代接替,共镌刻佛经1122部、3572卷、14278块,规模之宏大,用心之良苦,令人叹为观止。

2003年我至云居寺参访时,先在地宫见到了在恒温、恒湿下妥善保存之石经板,再有殊胜因缘,得以到对面石经山上原刻经洞参访。面对万千手刻石经板,对古代大德沤心沥血、弘护正法之弘愿,实深觉震撼,感戴无已。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林丽淑   编辑: 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