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版大藏经》琐记
2009年03月28日 15:38 】 【打印已有评论0

为了保存佛教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经国家文物局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文物出版社于1988年4月至1990年6月,历时26个月,依初印本用旧雕刻版,成功地重印出版了宣纸经折装《乾隆版大藏经》,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出版工程之一。

《大藏经》作为佛教“经律论”三藏的总汇,包含了古印度和中国历代重要的经典论著,可以说是中印文化交流和结合的结晶。其主要内容可简单分为西土著述和本土著述两大类,即由西方传来的译经和国内高僧学者的各种佛学著作,包括论著、注疏、语录、传记等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我国官刻汉文大藏经始于宋代。宋太祖赵匡胤于开宝四年(971年)下令雕造了我国第一部大藏经,史称《开宝藏》。以后,有辽刻《契丹藏》、金刻《赵城藏》、元刻《普宁藏》和《元官藏》、明刻《南藏》和《北藏》及清代的《乾隆版大藏经》。《乾隆版大藏经》又称《龙藏》、《清藏》,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开刻,乾隆三年(1738年)完成。板片79000多片,全部重量达480吨。全书共收佛典1675部,7240卷,724函,每函10册,共计6700万字,是我国最大的版刻典籍。《乾隆版大藏经》内容十分丰富广博,按经、律、论三藏和杂藏分类,依《千字文》为序编目。其中包括一些印度早已失传的经、律、论;在杂藏中,有我国一些著名历史人物对佛教理论所作的阐释。它不仅是佛教界研究佛学的重要典籍,也是研究古代东方语言、文学、艺术、哲学、逻辑、历史等多学科的珍贵资料。

目前,世界上只有两部汉文大藏经的经板保存至今。一部是现藏于韩国海印寺的《高丽藏》,另一部就是我国的《乾隆版大藏经》。《龙藏》自乾隆雕成以来,共刷印150多部,历经战乱沧桑,保存至今的总数不超过30部,而且每部书都残缺不全。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苏士澍   编辑: 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