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世界 众缘和合
2009年03月29日 08:41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已有评论0

三、人我平等可以和谐

佛教有一句话“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充分表现了平等的真理。佛陀最初成立和合僧团,即以“四姓出家,同为释氏”,打破了印度长久以来种姓制度的不平等,也打破了尊卑贵贱、性别年龄等种种的不平等。

“平等”是佛法的根本精神,现在社会也在高喊“男女平等”、“两性平权”、“种族平等”,这是时代的潮流。然而平等的道理人人会说,世界上还是有很多的不平等,例如贫富不平等、智愚不平等、强弱不平等……;因为不平等,因此世界战端时起,人我纷争不断。

所谓平等,不是用强制的手段逼迫对方就范,而是视人如己,立场互易;平等也不是盲目的、任性的、齐头式的要求,而是理性的立足于彼此互相尊重之上,不分大小有无、不分贫富贵贱、不分种族国籍、不分你我彼此,要能顾及对方的尊严、权益,才是平等的真义。

世间万相,有种种的差别不同,能在差别中取得平等,才能在矛盾中达到调和。因此,平等要“适得其用”,要“分工合作”,如同我们的六根,眼睛用来看,耳朵用来听,鼻子用来嗅,这便是分工合作,这就是适得其用。人我之间也是一样,彼此要相互依靠才能生存,不要排挤他人,也不要嫌弃任何一人,更不要和他人比较、计较。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能以平等心做人处事,自然能知足常乐;人人能用平等心来看这个社会,那么“四海之内皆是兄弟”,这就是“大同世界”,也是“地球村”的实现。

总之,佛教主张世间万法互为缘起,彼此关系密切;一切众生佛性平等,无有差别。如果我们能体会“生佛平等”、“性相平等”、“自他平等”、“事理平等”、“空有平等”的真理,自然人我能平等;人我能平等,才可以消弭人世间的不公平,达成人我之间的和合。人我平等,不但能美化自己,也能美化群众、美化世间的一切;能在同体共生的认知上,各自呈现善美的特色,在相辅相成中共同扶持,如此一来便可以共创和平的世界。

四、共生共存可以和谐

《国语》有一段话:“声一无听,色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意思是说:只有一种声音不会好听,只有一个颜色没有文采,只有一种味道不会可口,单一的物品没有好坏可言。这正说明了众缘和合的重要。

所谓“和谐”,并不是要求大家都一样,而是“异中求同、同中存异”,要能容许差别中的共同存在。就如衣服有五彩缤纷、花园有万紫千红,颜色搭配协调就可赏心悦目;一团乐队,有吹、拉、弹、敲的不同,只要音阶和谐就会悦耳动听;一支舞蹈,尽管各个舞者有不同的肢体语言,只要能表现共同的主题,就会产生艺术美感。

以人类的生命来说,在因缘法则之下,人不能单独存在,彼此要共生才能共存。佛教的僧伽即“和合众”之意,依“和谐共住”为轨范,得以保障僧团的清净和乐。即使后来的佛教,分有部派佛教、大乘佛教、藏传佛教等不同,但佛祖是一个,教理是一味,彼此还是共同包容存在。因此,佛教讲“同体共生”,宇宙世界就是一个大我的生命,万物彼此共生共存,才能众缘和合。

美国向来有“民族大熔炉”的称号,他们在去年选出非裔的欧巴马当总统,显示各族群融和共存的伟大;新加坡这个国家,有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各民族之间保有各自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由于彼此能共存共荣,因此在经济、教育等方面都成为世界的模范。

综观人生在世,因为有许多人给我们因缘,我们才能生存,所以我们也要给别人一些因缘,让他们的生命都能自由自在的存活下去。每一个人都能贡献自己的力量,把个人的生命融入到社会、国家、民族、宇宙之间,才能成就“大我”的生命共同体,因此人人能有“共生共存”的体认,世界才能和谐。

最后以一则故事说明“众缘和合”的意义与重要。

有一次,宫女们端上一碗鲜美的羹汤给弥兰陀王。一旁的那先比丘借机上前问道:“大王,现在这碗羹汤,不知道您是否有办法把里面的辣味、酸味、咸味、甜味一一区分开来呢?”

弥兰陀王说:“这怎么可能?所有的菜都已经化为羹汤,百味融和成一味,任谁也没有办法把它们分开了。”

那先比丘见机不可失,马上接着说道:“大王,我们的国家社会正如这一碗羹汤,是融和了不同的男女老少、尊卑贵贱,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是国家的子民,社会的一个成员。希望王能以同体的慈悲心来看待他们,就像生儿育女,不管是儿子、女儿,做父母的都应该要一视同仁,尽心教养的道理一样。”

今后和谐世界的创造,就如同这一碗百味羹汤一样,必须依靠众缘和合才得以成,所以唯有大家彼此和谐,才能共谱人类美好的未来。祝福大家,生耕致富,和谐圆满!

作者简介:

星云,南华大学董事长。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星云   编辑: 李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