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局长小文先生、各位领导、各位法师、各位嘉宾,大家吉祥!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感谢诸位领导协助,让两岸三地的佛教界得以打破往例,在平等尊重的立场下,共同来举办这一场会议 在这历史的一刻,不仅是两岸佛教的盛事,也将为未来世界和平起了一个指标作用,因此意义至为重大。
谈到和谐世界,面对国际间战争频仍、人世里苦难不断,人们日渐体会到,人类必须有共存共荣的理念、互助互重的雅量,以及彼此透过和谐会谈、沟通交流,才能共创“自他双赢”的局面,为这个世间带来欢喜与融和。因此,仅就今天的主题,提出以下四点,供作参考:一、慈悲尊重可以和谐;二、包容异己可以和谐;三、人我平等可以和谐;四、共生共存可以和谐。
一、慈悲尊重可以和谐
慈悲与尊重,是融和彼此的不二法门。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教的慈悲,是不分你我彼此、不分远近亲疏,是所有一切有缘、无缘的众生,都要度化摄受。慈悲,也包含了自他尊重的深刻意义:慈悲是利他护生──尊重生命的价值,慈悲是怨亲平等──尊重彼此的雅量,慈悲是共享福利──尊重大众的拥有。
在佛教里,诸佛菩萨无不以慈悲摄化人间;佛陀过去曾以“亲族之荫胜余荫”感动琉璃王退兵,阻止了一场残酷的战争;佛教行者也常劝人「当以慈心育养幼弱,见禽兽虫蛾、下贱仰人活者,常当愍念……,莫得加刀杖,伤绝其命」,这些都是慈悲尊重的具体实践。所以真正的慈悲,必须站在尊重对方的立场,给予服务济助;慈悲是充满智慧、是不求回报的布施奉献,是成就对方的一种愿心,也是万物生生不息的泉源。
慈悲尊重,也有平等融摄的意思,亦即体现“生佛平等”、“圣凡一如”、“自他同体”的精神。尤其现在是一个“地球村”的时代,要有“地球人”的思想,小至物我之间的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乃至国与国的互惠互利,如果彼此皆能以慈悲尊重的态度来相互融摄,便可化瞋恨为和平,转暴戾为祥瑞。尤其世间一切都是“众缘所成”,今天我帮助你,就是爱护自己;我仇恨你,就是打击自己。有了慈悲,便可以扩大我们的心量,让私我的感情,升华为对一切众生的尊重爱护,所以今后人类世间要和谐,不可以没有慈悲尊重。
二、包容异己可以和谐
世间上,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人,也有地域的不同、性别的差异,以及语言文字,乃至思想、信仰、生活习惯等种种的不同。虽然有这么多的差别,但彼此之间却又息息相关,需要众“缘”的互助,才能相得益彰,成就多采多姿的世界。因此,一个人如果没有容纳异己的雅量,就不能体会世间众缘所成的美妙,更无法认识诸法无我的真理。
“包容异己”是崇高的美德,俗语说“有容乃大”,大海容纳百川,所以能成其大;虚空容纳森罗万象,才能成为虚空。一个人的心能包容一个家庭,他就能成为一家之主;能包容一个城市,就能成为一市之长;能包容一个国家,就能成为一国领袖;能包容一个地球,乃至三千法界,就能与佛心契合无间。因此,做人要像大海、像虚空,能包容异己,人格才能崇高圆满。
说到包容异己,佛教是最讲求包容的宗教。两千多年来,佛教所以能和世界各地的文化相互融和,便是因为教义的包容性。佛陀度化众生,只要发心向道,不分种族、地域、宗教、各种人等,无论身份尊卑贵贱,佛陀无不接引,佛法因此能迅速开展弘传。佛教东传中国后,隋唐八宗昌盛的景况,使得佛教呈现缤纷灿烂的局面。后来佛教传至东亚及西方各国,也都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内涵。可见包容异己,不但无损自己的光彩,还能促成百花齐放的盛况。
包容,实在是天地间最珍贵的美德了!佛经上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只要我们的心能包容世间万物,就能拥有整个法界。因此包容异己,才是彼此的和合之道;人人能包容异己,世界必定和谐安乐。
作者:
星云
编辑:
李雅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