仏教——平和の実现に向け
2009年03月28日 23:22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已有评论0

三、身心如一的智慧

始自佛祖释迦牟尼的佛教,其实是在不断地深化这样一种“智慧”——亦即,包括自然与物质在内的所有存在,都与我们人类的认识与意志紧密相关。《大智度论》被誉为印度佛教的缜密经典。在《大智度论》中将“世间”分为“三世间”,即:“国土世间”、“五蕴世间”和“众生世间”,而这三者之间又是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以自然和物质为中心的国土世间与象征人类的众生世间是密不可分的,而连接这两者的正是“五蕴世间”。

“五蕴”是指将包括外在世界的众生之心与身分为“色”、“受”、“想”、“行”、“识”这五个要素。“色”表示一般物质与身体,“受”表示感受作用,“想”表示体现直观的心理活动的表像作用,“行”表示冲动的欲求和意志,而“识”则表示总括体现心的识别活动。

换言之,“五蕴”就是说我们人类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即,从作为外部环境或身体构成要素的物质,到无意识或感受性以及构成意识为止的这样一种“身心如一”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是人类以外所不能及的。这样说来,精神与物质这两者共存于人体之中,与人类自身的感性与意志以及人类周遭环境共为一体,不可分离。

四、佛教的平等性

科学技术内涵的“知识”呈现这样的特征:将外部世界视为自身以外之物的客体,并对其构造进行探求。出于某种意图,对本来是不可分的、并且具有一贯性的东西加以划分,人类因此而获得了巨大的能力。

当然,人们无法丢掉已经获得的体现能力的“知识”,但是,如果没有本应体现身心如一、不可划分的“智慧”的存在的话,“知识”亦会成为脱缰的野马。这不也正可以说,是现在的世界所呈现出的危机状态吗?

也许,世界和平意味着确立“平等”。而“平等”则无法产生于任何的一方视他方为客体,并对其加以制约的情形。“平等”意为:透过深邃的“智慧”的觉醒,使人类每一个个体自身与世界成为和谐的、不可分的一体。也就是说,唯有如此方可以照亮人类自身内在的“无明”的根源。

五、佛教与世界和平

现在,世界各国希望通过联合国实现超越政治的大融合。于人类历史而言,这确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毋庸赘言,宗教人士通过包括宗教对话等各种各样的方式,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和平所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只是,真正的世界和平,是应该建立在全世界所有国家的人们真正地探寻每一个人类个体存在的意义,以及以此为认知的基础之上的。

也许有人会说,这条路实可谓任重而道远,而人类的认识也远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但是,我相信,可以称其为佛教徒的、或以佛祖之教义为生者,会切合实际地不断探索,以期实现照亮全球的“无明”。我们尤其需要用佛祖无尽的智慧不断地完善现实,使之朝向更加正确的方向。

真心希望,与全世界虔诚的佛教徒一起,真诚祈愿真正的人类和平,并将这一志向贯彻至终。

作者简介:

持田贯宣,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话会会长、日莲宗本山藻原寺贯首。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持田贯宣   编辑: 李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