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往日辉煌——萨迦北寺考古记
2009年08月24日 14:25中国西藏 】 【打印共有评论0

萨迦寺的形成

古老的萨迦寺在西藏无人不知,这座藏传佛教萨迦派的祖寺坐落在现萨迦县城以及仲曲河北部的山坡上,分为南、北两寺,县城里的是南寺,河北边山坡上的是北寺。整个寺院不仅规模相当宏大,而且建筑形制特殊,寺藏文物丰富,在西藏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1961年就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萨迦南、北两寺中最先建造的是北寺,1073年,一位吐蕃贵族昆氏家族的后裔贡却杰布在仲曲河北岸温波山的南坡上,首先修建了一座修行小庙,后被称为萨迦阔布。由于温波山为灰白色土壤,故在此修建的寺庙也称为萨迦(意为灰白色土)寺,贡却杰布虽然是萨迦教派的首创者,但那个时候教法还不完备,并没有流传开来,所建寺庙也极简陋。

贡却杰布的儿子贡嘎宁布自幼随父学法,并游历各地,广拜名师,遍学佛教显、密教义,完善了萨迦派的道果教授法,声名大振,获“萨钦”(萨迦派大师)称号,后被尊为“萨迦五祖”第一人。贡嘎宁布不仅在萨迦教派创立的过程中有所建树,对修建萨迦北寺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拉章夏”是他创建的修行之所,接着修建的“古绒”建筑群由护法神殿、塑像殿和藏书室组成。北寺的主要建筑“乌孜尼玛”大殿也是贡嘎宁布创建,经其子索南孜摩、扎巴坚赞等加以扩建,后来又加了金顶,使这一建筑更加壮丽。元朝时在大殿的西侧又建一座八根柱子的配殿,俗称“乌孜萨玛殿”。以后历代萨迦法王陆续在山坡上扩建、增加了许多建筑,逐渐形成逶迤重叠、规模宏大的寺院建筑群。

据传萨迦北寺共有拉康(佛殿)、贡康(护法殿)、颇章(宫殿)、拉章(主持宅邸)等建筑108座。14世纪以后,随着宗教活动中心逐渐向南寺转移,北寺不再有大规模的建设,到了近代更为冷落。上个世纪50年代已经有不少建筑坍塌,再加上60年代的人为破坏,大多数建筑仅存高低错落的残垣断壁,只有贡康努、拉章夏、仁钦岗等少数建筑近十几年来进行了修复。

萨迦南寺是八思巴委托萨迦本钦释迦桑布于1268年开始兴建的。八思巴(1235~1280)法名洛珠坚赞,为“萨迦五祖”中的第五人。10岁随伯父萨班贡噶坚赞去凉州。1251年萨班在凉州病故,八思巴作为萨班的继承人,备受元朝政府的优礼。1253年八思巴应召谒见元世祖忽必烈,并随侍左右;1260年被封为国师,萨迦教法也随之广为弘传;1269年,这位“幼而颖悟,长博闻思,学富五明,淹贯三藏”的八思巴大师被元朝皇帝封为的“帝师大宝法王”。

萨迦南寺,是一座城堡式的寺院建筑,建在仲曲河南岸的平地上,主要建筑是在统一设计后陆续建造的,显得集中而规整。城墙分为内、外两重,内城高大厚实,东面开设大门,四角设有角楼,四面有马面,顶部原有垛口,并可供人环绕行走。外城墙(“羊马城”墙)则相对低矮,用土坯或夯土筑成,外城之外还有护城河壕沟。城墙内最早的建筑是拉康钦波(大佛殿),由门廊、大经堂、欧东仁增拉康、普巴拉康、次外拉康、拉康拉章等组成,殿内有许多大型佛、菩萨、护法及萨迦祖师的造像和灵塔、宝座,收藏有数量巨大的佛教经典和珍贵文物。

发掘辉煌的德确颇章

2005年的考古工作重点是萨迦北寺德确颇章遗址的发掘和萨迦南寺羊马墙及护城河的清理。

德确颇章遗址位于整个萨迦北寺建筑群偏西侧的位置,地势较高,由萨迦第二祖索南孜摩创建于12世纪中叶。建筑群内的房屋在20世纪60年代被全部拆毁,仅存残垣断壁,到处都是厚厚的倒塌堆积。德确颇章周围环绕着高达5米的夯土墙,墙内的建筑分为三组,呈品字形排列,南侧一组,北侧两组,我们将之分别编号为Ⅰ区、Ⅱ区、Ⅲ区。

考古发掘本身就是一项艰苦工作,在青藏高原上进行考古发掘更为艰辛。通过发掘清理,我们大体清楚了德确颇章的总体布局、各组建筑的相互关系以及单体建筑的柱网分布、墙体结构、门窗位置、建筑技术,三组建筑的功能也有了较为明确的定位。

根据我们对发掘出的遗迹、遗物的分析以及通过萨迦寺年长喇嘛在现场的回忆指认,南侧的建筑(Ⅰ区)是法王寝宫,东北侧的建筑(Ⅲ区)是护法神殿,西北侧的建筑(Ⅱ区)是藏药加工厂。

法王寝宫建筑类似一座四合院,中间是铺着石片的庭院,周围环绕回廊,东、西、北三面的建筑都是两层,墙体厚重结实。Ⅲ区的护法神殿中倒塌堆积土厚达3米,从中清理出排列有序的11尊护法神塑像残躯,其中有萨迦寺法力最大的根本护法神“萨迦巴姆”残躯,发掘时不断有萨迦寺的喇嘛前来朝拜,口中还念诵着经文。Ⅱ区的藏药作坊从18世纪以来在后藏就很有名,在这里我们清理出不少加工藏药的石臼、石磨盘、石磨球以及藏药原材料等,其中一间小房子里就有5个大石臼和十几个石磨球。这组建筑原来应该是法王的居所,北侧的大房子面积近百平方米,夯砸着阿嘎土的地面,至今坚实平整,屋内保留着排列整齐的12个柱础石,南墙上原有硕大的落地窗,西墙上残留着一些壁画痕迹。据考,法王迁往南寺以后,这里才被用作藏药加工作坊。

在这一发掘面上,清理中出土了大量文物,有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铜鎏金菩萨像、铜文殊菩萨坐像、石雕护法神像等造像;银质金刚杵、铜质金刚杵、铜质金刚铃;骨质颅碗、铜质颅碗、陶质颅碗、象牙质骷髅等法器;青花盘、青花碗等瓷器;银质藏币、铜质藏币、铜质印度币等货币;玛瑙珠、珊瑚珠、料珠、银镶绿松石等装饰品以及炭化经书残页、各类擦擦(模制小陶像、小塔)等,共计出土各种类型的文物500余件(组)。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张建林   编辑: 李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