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正光:生命关怀,更需要悟性
2008年05月12日 11:13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已有评论0

心灵世界,往往不大容易理解。心灵世界主要指个人的一种超现实的心态。人总是生活在现实之中,现实生活有成功与失败,有欢乐与痛苦,有喜怒哀乐,有七情六欲。人类早期,不知其由,便归结为超现实的“天意”或“神”。这样一来,反而可以减轻痛苦的折磨,保持心灵的平静。所以,人类始终为自己保留着这块地盘——我们称之为“心灵世界”。而这种“天意”或“神”被形象化(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形象,便形成后来的不同的宗教),成为人们的一种信仰。即便到了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人类认知能力大大提高的今天,人们始终存在这样的问题:如何更有效地减轻痛苦,特别是对死亡的恐惧?如何更有效的劝人向善,包括各个阶层的普通人,以减少社会的恶行?为此,人们在心灵深处仍然(需要)保留一个超现实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拥有虔诚的信仰,获得终极的关怀。只是把它同处理外部世界的(理性)思维方法区别开来而已,我们把它称之为“悟性”——一种超现实的思维方式,心诚则灵,既不拘泥于事实,也不需要逻辑的证明,是一种心灵的约定。如同基督教中的“新约”、“旧约”一样,是以上帝的名义,一大群人的约定,并虔诚地相信这个约定,这就是信仰——一种源于神力的相信。信仰的思维方式(按照“约定”进行思维,而不是按照事实与逻辑进行思维)我们称之为悟性的思维方式。信仰,给人寄托,助人宁静,引人向善。

不同的领域(科学、艺术和信仰),不同的世界(客观世界、情感世界和心灵世界),有不同的思维方式(理性、感性和悟性)。

(二)从感性到悟性

想象或幻想,是生命的一部分。一个人一生中,始终想念或怀念的人——母亲。母亲迟早要离我们而去。母亲离开我们时候,是一件很悲痛的事情。但是,从情感的角度,从艺术的角度,我们可以想象,母亲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有人叫天国,有人叫净土。天国是什么样子,不知道,反正很好,只有去了才知道,给人留点念想。净土却描绘得很细致,那里,物质丰厚,鸟语花香,与世无争,相亲相爱。母亲在那里很快乐,很幸福。而且,母亲随时都在看着自己,护佑自己。因此,自己做事,要让母亲放心,高兴,自己老了,才有脸去见母亲,在另一个世界,再次同母亲相聚。显然,这种想象是很美的,满足了人们对情感的需求。而且,第一,把对死亡的恐惧,变成与母亲在另外一个世界相聚的期待——给人寄托,给人以永生的希望;第二,为了让母亲高兴,为了将来能与母亲相聚,一定要多做善事——引人向善。这种想象,这种幻想,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是情感,这是艺术,这是以美为追求目标的感性思维。但这种感性,可能时有,时无,可能你有,他无。如果变成源于神力的相信——信仰,一种悟性的思维方式——那就有可能是恒有,皆有,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时的想象到永恒的、虔诚的信仰。这就是宗教的力量。

这里,无论是感性,还是悟性,都不科学,不是科学,不必科学,无需科学。需要的是心灵的约定,一种美好的约定,并源于神力的相信——虔诚地信仰。在宗教里,无论是天国,还是净土,已经不是想象,而是源于神力的相信,虔诚地信仰。

神力,一种超现实的力量,是人所不及,无坚不摧,无往不胜,能助人一臂的,驱恶行善的力量。如果是行恶的力量,那就是魔力。

(三)理性的生死观、感性的生死观和悟性的生死观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佛教频道栏目组   编辑: yu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