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华严宗、华严寺资料概要
2009年10月14日 13:53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共有评论0

三、华严寺

◎华严寺为国际佛教界公认的华严宗祖庭道场(发祥地),据《长安志》载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建寺起,华严寺就成为佛教中心,东阁法堂、会圣院、澄襟院、真如塔院等主体建筑依山而建,规模非常宏大。

◎在佛教史上做出巨大贡献的华严宗五代祖师,在这里弘扬佛法和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圆寂后亦在寺内建塔供奉。

◎华严寺为弘扬《华严经》和华严宗思想的摇篮,唐代华严宗经由华严寺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世界各地,为国内外佛教徒朝圣礼拜的圣地,亦为连接海内外佛教信众桥梁纽带。

◎华严寺在完成佛教中国化进程,促进世界文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和重要的佛教地位。

◎华严寺现存两座祖塔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1956年8月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华严宗信众的精神象征,华严宗“圆融和谐”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连接海内外佛教信众的纽带,更是佛法与中华文明水乳交融之文化符号。为《华严经》、华严宗、华严寺三位一体的精神导向。

四、华严五祖

◎初祖杜顺大师(557-640)。大师法名法顺,俗姓杜,故称杜顺。唐雍州万年(今陕西长安杜陵)人,十八岁依因圣寺道真大师剃度出家。依据《华严经》开创华严宗,大张华严教纲。据《大唐华严寺杜顺和尚行记碑》记载,大师以精湛的医术免费为民治病,主讲《华严经》,因此受到唐太宗礼遇,尊为“帝心尊者”,俗称“敦煌菩萨”。史料记载他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圆寂,享年八十四岁,后于华严寺建塔供养。著有彰显华严宗宗旨的《华严五教止观》,指导行者契入一真法界的《华严法界观门》等。

◎二祖智俨大师(602-668)。大师俗姓赵,甘肃天水人,十四岁依杜顺大师剃度出家。初受杜顺大师的教育,次听智正大师的讲说,后探讨慧光大师的文疏,最终继承杜顺大师的法脉。因在云华寺讲说《华严经》,使华严宗宗风大振,时人称为“云华尊者”。又因居住终南山至相寺,被称“至相大师”。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圆寂,享年六十七岁,后于华严寺建塔供养。著有阐明华严宗止观法门的《华严搜玄记》,根据经义建立十玄缘起的《华严一乘十玄门》等。

◎三祖法藏大师(634-712)。大师本为康居国人,祖父时迁居长安,十七岁依智严大师听《华严经》,前后数年就深领妙旨。新译《华严经》告成后,武则天诏他在长生殿问《华严经》六相十玄的义理,以殿隅金狮子作譬喻,使武后豁然领解;又以镜子和火炬互影交光,使学者通晓刹海涉入重重无尽的义旨。在宣讲《华藏世界品》时“讲堂及寺中地皆震动”。武后赐号“贤首国师”,并为中宗和睿宗授菩萨戒,为华严宗的实际创始人。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圆寂,享年七十岁,后被追封为“鸿胪卿”,后于华严寺建塔供养。著述百余卷,主要有《华严探玄记》、《华严五教章》、《华严经旨归》等。是华严宗思想的集大成者。

◎四祖澄观大师(738-839)大师俗姓夏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十一岁从宝林寺霈禅师出家。广学华严等宗义理的同时,还研究佛教以外的各种学问。为德宗讲《华严经》,诏授“镇国大师”号。宪宗御赐金印,令主持全国佛教事务,加封为“僧统清凉国师”。穆宗和敬宗又先后加封他为“大照国师”,文宗进一步加封为“大统国师”,先后连任“五朝帝师”,使华严宗达到鼎盛时代。唐开成三年(公元838年)三月圆寂,享年一百零二岁,后于华严寺建塔供养。著述达四百余卷,主要有《华严经疏》、《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等,有“华严疏主”之称。他融会诸宗和禅教一致的宗趣,对中唐以后的佛教影响很大。

◎五祖宗密大师(780-841)大师俗姓何,果州西充(今四川西充)人,二十八岁在遂州大云寺依道圆大师出家。读《圆觉经》有悟,得到道圆大师的印可。澄观大师授与《华严法界观门》,得以大弘圆顿教义。后来在圭峰兰若诵经修禅,文宗邀他入内殿讯问佛法大意后赐袍敕号。宰相裴休常受他的教旨,深入堂奥。唐会昌元年(841年)正月圆寂,享年六十二岁,宣宗追谥“定慧禅师”,因居圭峰山,世称“圭峰禅师”,后于华严寺建塔供养。著述有继承智俨大师以后性起说的《华严经行愿品疏钞》,主张教禅一致的《禅源诸诠集》,探究人心本源的《原人论》等。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邢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