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佛教 > 专题 > 正文
【艺术】佛教建筑漫谈
2007年04月01日 13:37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寺院] [艺术] [建筑] [佛塔]

现存宋、辽、金、元时期建筑的佛寺,包括大体保留原总体或某一院落布局的,或单存一殿一堂的,还有不少。如河北正定隆兴寺、山西大同善化寺、天津蓟县独乐寺等。结合传世图画如元代王蒙《太白山图》中所绘的天童寺以及有关史料,可知这一时期基本沿用唐五代的寺院四合院院落布局。只是由于契丹族有“朝日”的习俗,北方的辽、金寺院均面向东向。大都市内大寺院的廊庑和某些院落成为“庙会”临时设摊的地点,集市使寺院更加社会化。寺院前出现永久性的戏台。唐代禁寺院击鼓,寺院无鼓楼,故仅钟楼与藏经阁对设,且常立于后殿前。宋代以下则钟、鼓二楼对设。藏经阁另设于后进院落中。转轮藏开始流行,多为之单设二至三层高阁。宋代禅宗大盛,寺院明确划分为禅寺、讲寺。南宋著名大寺“五山十刹”,均为禅宗寺院。禅宗寺院布局有“伽蓝七堂”说,意指具备七种主要殿堂的寺院。七堂,与人头部七窍或人体头、心、阴、四肢相对应,表完整一体之义。后来讲寺亦采此说。其名称与配置,因时代、宗派之异而有不同。如禅宗的一种说法是:佛殿、法堂、僧堂、库房、山门、东司、西浴。讲寺的一种说法是:塔、佛殿、讲堂、钟楼、藏经楼、僧房、斋堂。 

从元代起,北方内地出现了佛寺的新类型喇嘛寺。佛教在七世纪中叶传入吐蕃,与本地区原来的苯教相融合,显密双修,成为中国佛教中另一大派系,称为藏传佛教。教中高僧称“喇嘛”(意为“超人”),故又称为喇嘛教。其寺院称喇嘛寺。元世祖忽必烈拜萨迦寺法王八思巴为国师,命其主管宗教事务,喇嘛教大盛于中原,并传播到内蒙和外蒙。按成熟期的喇嘛教教观,大型寺院实行“四学”制,设四“扎仓”(经学院),分别修习显宗、密宗、历算和医药。各扎仓都是大型经堂建筑,其中修习显宗的扎仓为入寺喇嘛共用,规模特大,称为“都纲”(大经堂)。扎仓以外,寺内设有专为供奉各种佛像的“拉康”(佛殿),各级活佛的“囊谦”(公署)、辩经坛、印经院、“嘛呢噶拉”殿或廊、塔(藏经塔或纪念塔)以及大量的喇嘛宅。藏族地区的喇嘛教寺院一般依山就势建造,各个扎仓和囊谦相对集中,没有明显的整体规划。元代以下中原及内外蒙古地区的喇嘛寺逐渐受汉文化传统建筑构思影响,形成较规整的纵中轴线布局。

宋、辽、金留存的塔相当多。方形平面布局已极少见,八角形的占主导地位。现存我国古代仅存的楼阁式木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世界性的国宝。可是,宋、辽、金、元时是砖塔发展的高峰时期,除北方流行密檐式外,南方更流行砖身木檐的混合结构方式,多为楼阁式,便于登临。 

元代起,从尼泊尔等地传入西藏的覆钵式瓶形喇嘛塔又流行于中原。现存单体塔的重要作品为北京妙应寺白塔。

琉璃塔出现,代表性的是河南开封相国寺塔。铸造工艺应用于大型塔,代表性的是湖北当阳玉泉寺铁塔。 

中唐以后随密宗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石制经幢大量涌现。代表性的如河北赵县陀罗尼经幢,雕刻精美,尺度高大,是这一时期最大的经幢。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吴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