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热瓦克佛寺遗址:千年风沙掩埋不了的历史
在维语中,热瓦克的意思是亭台楼阁。这建于公园二至三世纪的亭台楼阁是早期佛教传入中国历史遗迹。曾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西域佛教的
原视频标题:热瓦克佛寺遗址为佛教传入中国重要历史遗迹
文字实录:
解说:在维语中,热瓦克的意思是亭台楼阁。这建于公园二至三世纪的亭台楼阁是早期佛教传入中国历史遗迹。曾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西域佛教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热瓦克所在的古于闐为西域南道势力最强的一个地区,这个丝绸贸易的重要据点,各地商旅云集,东西文化汇聚,一时繁荣空前。
由于国王尉迟家族虔诚信仰并极力弘扬佛教,于阗境内佛院林立。东晋的高僧法显与公园399年前往西域印度寻求佛教经典。当他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于阗国时,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
段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那是非常大的寺,一敲那个木钟啊三千人齐刷刷地进入食堂,三千人坐在那里吃饭,没有声音。僧人依寺而居的这种现象和于阗的这种寺庙制度是有关系的。
李肖(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所教授):大量的寺庙,作为国王王室家族他有他自己的寺庙,每个家他有他的家庙。因为生活在中亚地区,它的生存环境各方面比较恶劣,所以这些人是比较讲究信仰的。
解说:古代丝绸之路分北中、南三条线路。丝路南道又被称为于阗道,它东起阳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经若羌、于阗、莎车等至葱岭。由于占据及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古代于阗国成为了世界的贸易重镇。
巫新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比如说美国最时尚的东西会很快地传到中国来,和田当时什么地位呢,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我们的北京,我们的上海,美国的纽约。所有的高端的全世界最时尚的物质文化、精神产品都通过这个地方往其他的核心文明区去传播。
李肖:高僧、商队、来来往往的,当然呢,中间穿插着还有很多政府的官员。因为这个丝绸之路它整个政治格局是一体的。在那个时候各个国家之间政治关系上的互动是很频繁的。它跟同时期的世界其他地方比,这确实是一块人间乐土,远离战争、瘟疫、饥饿,哪儿的人民过得非常非常幸福。
解说:尽管路途遥远而艰险,但都无法阻挡千百年间在这条横贯亚欧大陆的古代文明大动脉上商贾、使节、僧侣的幸苦跋涉。
段晴:过去那个商队走呢,他是拉家带口。他要驻扎在那里,要休养生息,在那住一两年,耕种啊,像当地人一样地生活一段时间。然后住两年以后呢觉得又可以再走了,再打包再继续前进。一个粟特的商队的一个商主,他托这个当地的一个和尚一个高僧帮他记录的一些他的出账。所以呢他那里头就买的东西也特别地丰富,看起来,一条一条记。比如说买地,好几条都是买地,买了好几块地。还买酒,还买了洋葱,买兔子,兔子挺便宜的,当地出产的锦,丝绸、锦啊什么之类的。就在文书上也特别详细地记载。
张化杰(和田地区文物局局长):这是一件于阗文的文书,据我了解,和田历史上,先后使用过十几种的文字,有汉文、佉卢文、吐蕃文、于阗文、察合台文等等。这件文书是采集于洛浦北部的沙漠中。反映的是策勒县老达玛沟区域一个官员租用了农民五棵桑树。在古代这个蚕桑业是当时经济的主要产业,他租用农民的五棵桑树有租用的时间,它的利息,中间人,实际它是一个契约文书。
段晴:除此以外呢,那个地方还发现了犹太的就是希伯来字的一封书信,是犹太教的一个神职人员。为什么会有神职人员出现,这说明这个地方有犹太聚落,他只要带着钱来,而且他是多种货币经营的,现在可以看出来。那么他只要,人们认他的钱,那么他买一块地就住下了,那么他的宗教信仰什么随他走。
解说:据史书记载,佛教传入前,生活在这里的人还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景教和拜火教。西汉末,匈奴一度控制了西域诸国,切断了西域与中原的来往。公元73年,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班超来到于阗国。国王广德迷信巫术,政治上倾向匈奴,对班超态度十分冷淡。班超设计砍下巫师的头颅送给广德,广德王因此大为所动,杀了匈奴的使者,而归降了汉朝。由是,西域各国的国王纷纷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汉朝作为人质,以示归顺。至此,西域与大汉断绝了六十五年的交往又得以恢复。
沿着和田河北上,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第一束阳光唤醒了麻扎塔格,山顶千年的古堡。麻扎塔格戍堡位于和田卡瓦克乡北部,依山垒筑,千年以前,这里是交通要道,更是军事要塞。它是古代于阗国的门户与桥头堡,其战略地位无法取代。当年伊斯兰教东扩,引发了与佛国于阗之间旷日持久的宗教战争,当时发生的一个关于信仰与背叛的传说,至今还在当地流传。据传在十一世纪初的宗教战争,有一个叫玛江汉的佛教徒在战役最为关键的时刻皈依了伊斯兰教,并暗中传送情报。事情败落之后,被佛教徒以叛国罪处死,然而,当伊斯兰军队突破了麻扎塔格最后的防线占领了和田之后,曾经的叛徒却成为了最忠诚的信徒,新的统治者为他修立坟墓供人凭吊。
巫新华:塔里木盆地很多地方可以看到很多所谓的麻扎或者是圣墓,这些都是宗教战争遗留下来的东西。所谓的圣墓都是古战场,古战场战死的伊斯兰将士集中安葬了以后,把它变成一个追思和加以崇拜甚至是扩张伊斯兰的这么一个圣地。
解说:新的宗教信仰,完全改变了古于阗的社会面貌,然而旧城之下,依然掩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历史的真相在这里扑朔迷离。
李肖:根据我们考古学家在那做的调查发现很有意思,这些圣地往往同时又是一个佛教的遗址。这个就很可笑了,这个战士明明是征服这个佛教的,他死了以后他怎么会又埋在寺院上面呢。这就说明当时的佛教徒宗教改变不是一下从内心里改变,佛教遗址虽然被破坏,但使遗址还在那。他还是要到那去,去朝拜。朝拜你得有个理由啊,可能对外说我们是纪念在这战死的伊斯兰教的勇士。但是他们的孩子他们的孙子,慢慢慢慢就把佛教的东西忘掉了,只知道我们每年一定要到那去朝拜。究竟当时是此怎么回事,跟佛教有没有关,这个东西两三代人之后这个文化就断了线了。
张化杰:这是从度瓦煤矿出土的一批佛教的范。有佛头范,羊范,手范,火焰范。因为佛像它是偶像崇拜,这些范的出土是在皮山县的度瓦煤矿,当时宗教战争的时候因为伊斯兰这个部队已经打到跟前了,这些人在匆忙中逃走,但又舍不得把这些佛教的用具毁坏,或者仍穷。他们就把它埋藏在那个磨矿里头就现在是煤矿,当时应该是个坑。想到可能有朝一日他们还在返回再把它挖出来。
解说:麻扎塔格山脚下干涸的河床中,千年古杨枯而不朽,见证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生死变迁。伊斯兰教徒占领古于阗之后,安拉成了一片土地的主。
在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策勒县,有一片被称达玛沟的区域,这个地名来自佛教中的梵文,“达玛”即是梵文“达摩”,意为“佛法”,达玛沟就是“佛法汇聚之地”。2000年,就在这里的一处红柳沙包下,一个维族青年意外的发现震惊了全世界的考古界。
巫新华:当时的一个打柴的一个维吾尔族青年,他在挖柴火的过程中发现有佛寺和壁画残像,然后往下挖。挖的过程中认为像古代遗址里面应该有财宝,后来没有发现金银之类的财宝以后,他有些生气。就对一个完整的佛像踢了一脚,之后传说发生了一些戏剧性的变化。就是说这个小伙子当即在骑摩托车返回的路上摔断了自己的腿。不管它真实与否,但是有两个非常真实的历史文化背景因素在里面。一个是对当地保留下来古老的东西,当地居民有敬畏之情,另外一个古代和田自古以来这个区域的人民是对着宗教有着非常强烈的虔诚和信仰。
解说:这一不经意中的发现,迅速地引发了国内国际的高度关注。2002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新疆考古队队长巫新华,带领考古队来到达玛沟,抢救发掘了这一处佛教遗址并命名为托普鲁克墩一号佛寺。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小的殿堂式佛寺。佛寺坐北朝南,整体呈方形,由木骨泥墙构筑而成。其中东西北三面残墙的高度,约为1.3米,南墙现只残存有木骨。估计是进出佛寺的门。整个佛寺面积只有4.5平方米,内壁绘有精美的大乘佛教壁画,佛寺中央为一尊佛像残高0.65米,脖颈以下保存完整,胸部以上毁坏,站立在佛寺正中,佛像与人只有咫尺之距。千年前的古人,竟然可以如此近且地面对佛像,行膜拜之礼。
巫新华:这是目前塔克拉玛干,也是我们迄今为止我们国家早期佛教遗迹里面保存状况最完整,规模最小。尤其是那尊塑像,那是塔克拉玛干迄今为止不管是外国探险家拿走的,还是我们所能够发掘出土的地表佛寺里面最完整的一尊。
解说:小佛寺的看护员名叫穆塔力甫,1996年从新疆大学历史系毕业时他绝没有想到,今后的工作会是看护国内面积最大的佛教建筑遗址。更不会想到要天天守着世界上最小的精美殿堂式佛寺。
穆塔力甫(托普鲁克墩佛寺遗址博物馆看护员):现在这个地方(监控设备)可以演了吗现在?
嘉宾:不能不能,演不成。你整个这儿都坏了,不是坏了一会儿半会儿了,我只是过来给你复查一下,看一下。这样的话回头采取什么措施。
穆塔力甫:好的好的。
嘉宾:好,把梯子张开吗,这个放好。
穆塔力甫:你放手吧。
嘉宾:现在把这个系上,系上了吗。
穆塔力甫:哥们儿,我够不着。
嘉宾:你放心上去不能往后退。
穆塔力甫:我们现在有两个班,一个班四个人,我们轮班值班。然后一般来看博物馆的人我们接待。我们值班的时候两个人一起巡逻,托普鲁克墩佛寺遗址周围,也是保护范围地区。一天我们去南边,一天去东边,一天去西边。这个遗址完全转的话四天之内(转不完)。
解说: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千年风沙,没有掩埋历史和现实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祖先的信仰不仅仅是沙包之下的遗址、图案、纹饰、建筑、饮食,看似遥远的历史记忆,依然鲜活地存在于和田人每天的生活之中。
巫新华:宗教战争场面留下大片尸骨的这个地面上,我当时捡到陶器上的一个纹饰,是一个典型的莲花形状。然后拿给老乡们看,当地的就是我们同行的这些维吾尔族学者和随行的驼工们看,就是馕上的一个痕迹,馕大家都知道,新疆吃的大饼,烤饼上的痕迹。戳出来的印记实际上就是莲花。你说佛教文化到现在没有影响吗,仍然是在新疆人的地毯上,在新疆人的客厅上,建筑的天花板上,精彩的繁杂的这种木雕里面,大量的佛教比如说莲花图案的背景在里面。这都是一个佛教文化传承以后在生活中不能磨灭的一个痕迹。你想把它弄掉,老百姓并不愿意,或者老百姓会无意识地坚持下去。
吐尔文江(新疆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喀什的有一些清真寺里面我就见过,它的顶上面的话,装饰什么的有的莲花图案。建这个清真寺的工匠他只是把它作为一种比如说师傅交给他的一种手艺,或者说他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看的美观的一个图案,他自己可能并不理解。新疆的文化它实际上是个多元的文化,包括新疆的宗教信仰也好,等等都是多元的。它仅仅从宗教上你可以看多,在新疆这块地方,从古到今那是经过了不同的宗教反复的一个更替的过程
解说:对于年轻的穆塔力甫来说,守护历史不仅仅是他的梦想,也是他日常的生活。长期在小佛寺工作的他有一个外号叫“大和尚”,每次听见有人喊他“大和尚”,穆塔力甫都会憨厚地笑笑。对于一个生长在和田的维吾尔族小伙子来说,他对这样的外号并不介意。他说,叫就叫吧,我们维吾尔族的祖先也信仰过佛教,这里的壁画都画着呢。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