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日本佛教纪录片:故宫至宝 虔诚的求佛心


来源:凤凰播客

人参与 评论

一直以来,佛教都支撑着由多民族组成的中国社会,5世纪,兴盛于北魏时代的中国佛教,不久后,与儒教、道教并肩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大支柱。对弥勒的祈祷,对观音的祈祷,留存于故宫博物院的佛像穿越时代,包含着人们虔诚的求佛之心。

日本佛教纪录片:故宫至宝虔诚的求佛心(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文字实录:

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最古老的佛像——铜佛立像,高17公分。据考证,这尊佛像制作于3世纪中叶的犍陀罗。浓密的胡须,直垂双肩的长发,这些皆展现了犍陀罗佛现的特点。佛教自印度,经犍陀罗传入中国。此后,佛教的教义为中国社会注入了一股新风,那么,佛教文化是如何在中国绽放的呢?

西元前2世纪,自汉武帝第一次挥师西域以来,丝网之路便成为了东西交流的重要路径,佛教越过了丝网之路的漫漫黄沙来到中国。遥远的求佛之路,在这求佛之路上,如今仍留存着几处石窟寺院。其中之一便是敦煌莫高窟,在4世纪后半,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全长1600米的大石窟寺院。4世纪,佛教开始在印度逐渐式微,来自西域的外来僧人途径敦煌,接连来到他们所憧憬的新天地——中国。

铜镀金莲花手观音立像,高17公分,制作于5世纪末的佛像。这是一尊镀金观音像,在佛像后面的背光上刻有连珠纹。修长的身体上穿着薄布,右手持莲花的花蕾,端庄且安详的面庞,这便是救赎受苦民众的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在台座的铭文上,记录着这尊佛像是北魏时代太和23年,即西元499年所制。北魏是北方游牧民族鲜卑族所建立的王朝,5世纪,北魏时代游牧民族开始统治华北大地。此时,佛教广泛的渗透到社会之中,背光的内侧刻有佛的坐像以及信徒的跪姿。北魏时代,佛教的信徒急速增加。

铜菩萨像,高9公分,是北魏时代的青铜制佛像。这尊佛将身披薄布,细长的面庞是北魏佛像的一大特征。当时,中国大规模与建石窟寺院,首都统治华北的游牧民族——鲜卑族所建立的北魏王朝,其佛教政策推动了这股潮流。

这是位于北魏都城,即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齐名。云冈石窟的佛将超过5万尊,其中极为引人注目的是第20窟的大佛。高13.7米,大佛造型雄伟,气魄浑厚。大佛的面庞模仿北魏皇帝而雕刻。北魏王朝的皇帝认为自己是现世佛,意图通过佛教来统治国家。不久后,佛教的教义渗透到百姓阶层。

1954年,在河北省一座名为修济寺的寺院遗迹中,出土了众多的石佛,这些是北魏至唐代制作,约2200尊石佛。这些工艺简单的石佛蕴含着百姓虔诚的求佛之心。这是出土的石佛之一,观音菩萨立像,高35公分,北魏时代的石佛,石佛由纯白色的大理石,即汉白玉雕刻而成。这尊观音像笑颜和蔼,表情安详。台座上的铭文如此记录着:永熙二年十月十六日,赵曹生,妻赵张法为祭奠儿子作此观音像,这是一尊为自己英年早逝的孩子而造的观音像。北魏时代,佛教的教义广泛的深入到平民百姓的心中。

弥勒菩萨坐像,若是向弥勒菩萨祈祷,弥勒菩萨便会现世,救赎世人。北魏时代,这种对弥勒菩萨的信仰流传开来,弥勒像的右手还有“施无畏之印”,左手则同“与愿之印”相连,这寓意着若是依求佛教必会连成所愿,对弥勒的信仰包含着百姓们追求安定生活的祈愿。

思惟玉坐像,高47公分,同样是弥勒菩萨像,右足置于左膝之上,呈半跏之形。上身前倾,耽于冥想之中,失去的右手原本贴于脸颊,这种佛像在日本被称为半跏思惟佛像。面部轮廓呈椭圆形,这种略带微笑的表情表示着烦恼消失之后的喜悦。铭文记录到这尊佛像是一位名叫惠照的僧侣为祈求家人生活平安而造。

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灭亡,中国北方再度陷入到动荡的乱世之中,身处这样的时代中,佛教越发成为了人们的心之寄所。

北魏之后,在众多王朝的反复更替中,佛教也在中国社会深深扎下了根基,佛教圣地,山西省五台山。自北魏时代在此修建寺院以来,五台山便成为了中国佛教的中心地。

在7世纪的隋唐时代,佛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此时出现了禅宗、华严宗、净土教等宗派,也加入了一种名为“密教”的新的教义。自古以来,便极为重视儒教、道教的中国社会,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接受对佛教的虔诚信奉,孕育出了精美的佛教艺术。

杨柳枝观音金铜菩萨像,高19公分,隋代制作的观音像,头部与腰部微微扭动,身披薄衣。人们相信向观音菩萨供奉柳枝与净水,便会有祛病消灾之效,因此观音右手持有柳枝,古称杨柳观音。左手所持的壶中,盛有可以治愈疾病的清水,杨柳观音是百姓们极为喜爱的一种佛像。杨柳枝观音金铜菩萨像,高19公分,这尊杨柳枝观音像据考证是唐初所制,佛像的背后附有呈三角状的宝珠型背光。丰满的面庞是唐代佛像的特征,细长的身段呈现出一种流畅之美,大唐璀璨的佛教文化亦广为流传至以日本为主的东亚诸国。

画千手千眼观音菩萨,总长1.77米,是一幅宋代佛画,10世纪,在极为重视艺术的宋代,皇家宫廷内设有画院,创作了众多的精美佛画,这幅佛画亦被认为是宫廷画院的作品。四位天王支撑着立于莲花之上的观音像,之后是四位仙女,在其下面绘有佛教的守护神——八部众。在观音像的周围密布着无数双手,每只手上皆绘有眼睛,人们相信千手千眼观音将会以千双慈悲之手救赎人类。在此观音像的额头还绘有第三只眼,这是密教佛的特征,密教与印度教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种诞生于印度的佛教教义。

10世纪后半,宋王朝集全国之力翻译密教经典,使得教义在各地广为流传,宋代创作了为数众多的密教佛画。密教的教义亦流传至西藏,其后形成喇嘛教,在西藏受到了广泛的信仰。13世纪由蒙古人所建立的元王朝,将喇嘛教定为国教。14世纪,灭亡元朝的汉族王朝——明,为了对西藏施行怀柔政策,亦对喇嘛教加以优待。其后,17世纪,由满族建立的清王朝信奉喇嘛教,筑建了众多的佛教寺院。

这便是其中之一,在普宁寺有高22米,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木制佛像。在普宁寺有高22米,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木制佛像,有着历史上最大版图的清王朝,亦统治着蒙古族、藏族等诸多民族。清王朝通过对各民族所信仰的宗教,给予极大的保护,来维护这个由多民族所组成的国家。

银宗喀巴像,高18公分,银质的喇嘛教佛像,这尊佛像是由西藏进献给清王朝。轮廓鲜明的脸庞上浮现着笑容,这尊佛像所雕刻的宗喀巴是喇嘛教的最高领导者之一。在皇帝的居城紫禁城内也建有喇嘛教寺院,在释迦宗喀巴的诞辰日,将会在寺院内举行盛大的祭奠。

金嵌珠松石楼式佛龛,这同样是西藏进献清王朝之物,所谓的佛龛便是收纳佛像的柜子,这件金光闪烁的佛龛每层有三扇门,共收纳了六尊佛像。这种多门的建筑布局是西藏建筑的特点,所有的门皆以珍珠镶边,门两侧的绿色装饰物是土耳其石,这种纹样象征着喇嘛教的教义。我们在房顶上所见到的是喇嘛教寺院上最为常用的装饰物——宝瓶。从建筑物的构造到细致的装饰,这件佛龛都展现着喇嘛教的特点。

铜镀金嵌珠宝四臂观音像,这是一尊四臂镀金观音像,整尊佛像上镶嵌着珊瑚、珍珠、青金石等等众多宝石。佛像中央的手呈合掌状,右手表示神圣的佛,左手则寓意着不洁的人类。左端的手持有莲花,这尊佛像是清康熙帝为给祖母祝寿而命人制作的。台座的铭文上雕刻着汉字、蒙文、藏文、满文四种文字。

一直以来,佛教都支撑着由多民族组成的中国社会,5世纪,兴盛于北魏时代的中国佛教,不久后,与儒教、道教并肩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大支柱。对弥勒的祈祷,对观音的祈祷,留存于故宫博物院的佛像穿越时代,包含着人们虔诚的求佛之心。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付鹏]

标签:故宫 日本 佛教 记录 国宝 佛像 艺术

人参与 评论
日本佛教纪录片:故宫至宝 虔诚的求佛心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06/12/9584ef44-a1d0-47fe-b9e0-5fa6eb3fecbe.jpg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