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叶尊者到惠能大师:禅宗西天东土三十三祖
佛祖以正法眼藏,付其弟子摩诃迦叶,并敕阿难,副二传化,至达摩祖师传至东土,禅宗之花开于华夏。
释迦牟尼文佛讲法坐像(汉白玉)(图片来源:北海禅院)
【释迦牟尼文佛】
佛示生于中天竺国,为净饭圣王之子。寻舍转轮圣王位出家,成无上道,转大法轮。其后七十九岁,垂般涅槃。乃以正法眼藏,付其高第弟子摩诃迦叶,并敕阿难,副二传化。复以金缕僧伽梨衣,令大迦叶转付当来补处弥勒佛。
其说偈曰:
法本法无法 无法法亦法
今付无法时 法法何曾法
赞曰
万德庄严 一尘不立
四十九年 太煞狼藉
末后拈花 笑倒迦叶
正法眼藏 千圣不识
【印度初祖摩诃迦叶尊者】
尊者,本摩竭陀国人,出婆罗门氏,其形金色。见佛出家,冀度诸有。佛于众中,称为第一。一日,佛于灵山会上,拈出一枝金色钵罗花示众。时大众默然,惟尊者破颜微笑。佛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复以金缕僧伽梨嘱曰:“转授当来慈氏佛。”尊者作礼曰:“恭依佛敕。”后尊者以法转付阿难,即持僧伽梨入鸡足山入定,以俟慈氏下生。
赞曰
破颜微笑 醍醐毒药 金襕袈裟 何处安着
传个甚么 将错就错 殃祸儿孙 龟毛兔角
【印度二祖阿难陀尊者】
尊者。王舍城人。斛饭王子。佛之从弟也。多闻第一。一日问迦叶曰。师兄。世尊传金栏袈裟外。别传个甚么。迦叶召阿难。尊者应诺。迦叶曰。倒却门前刹竿着。后迦叶乃告尊者曰。我今年不久留。今将正法付嘱于汝。汝善守护。后尊者转付法于商那和修。于恒河中流入灭。涌身虚空。现十八变。入风奋迅三昧。分身四分。一奉忉利天。一奉娑竭罗龙宫。一奉毗舍离王。一奉阿阇世王。各各造宝塔供养。
赞曰
多闻总持 慧性圆悟 倒却刹竿 两手分付
难弟难兄 是子是父 虽然如此 绘事后素
【印度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尊者,摩突罗国人也,姓毗舍多,在胎六年,应瑞而生。后出家学仙道,居雪山。因阿难将入灭,时山河大地六种震动。尊者同五百仙人礼阿难足,而跪请曰:“我于长老,当证佛法,愿垂度脱。”阿难即变恒河为金地,为说大法曰:“昔如来以正法眼付大迦叶,转付于我,我今付汝。”尊者既得法,降二火龙,以建梵宫,转大法轮。后付法与优波多,即隐罽宾国象白山,现十八变火光三昧,用焚其身。
赞曰
应瑞而生 转妙法轮 五百仙众 惟祖特尊
无端一语 印破面门 降龙伏象 道播乾坤
【印度四祖优婆毱多尊者】
尊者,吒利国人也,姓首陀。年十七,投三祖出家。祖问:“汝年几何?”答曰:“十七。”祖曰:“汝身十七耶?性十七耶?”答曰:“师发已白,为发白耶?心白耶?”祖曰:“我发白,非心白也。”答曰:“我身十七,非性十七也。”祖知是法器,遂为落发受具。告之曰:“昔如来以无上法眼付嘱迦叶,展转相授,而至于我。我今付汝,勿令断绝。”尊者得法已,随方行化,魔宫震动,波旬愁怖。后得提多迦已,遂踊身虚空,呈十八变,复坐,跏趺而逝。
赞曰
身性十七 有何交涉 降伏波旬 全凭渠力
震动魔宫 了无伦匹 巍巍堂堂 光舒化日
【印度五祖提多迦尊者】
尊者,摩伽陀国人也。生时,父梦金日照曜天地。长遇四祖,求出家。祖曰:“汝身出家,心出家耶?”答曰:“我求出家,非为身心。”祖曰:“不为身心,谁复出家?”答曰:“夫出家者,无我我故,即心不生灭。心不生灭,即是常道,诸佛亦然。心无形相,其体亦然。”祖曰:“汝当大悟,心自灵通。”即为剃度受具,付以大法。尊者得法已,行化至中印土,转付法与弥遮迦。乃踊身虚空,作十八变,火光三昧,自焚其身。
赞曰
心非生灭 欲隐弥彰 法非常道 好肉剜疮
梦中说梦 家丑外扬 火光三昧 雪上加霜
或说偈曰 ◎宣公上人作
父梦金日祖降生 不迷本性觅离尘
无我出家非异灭 有愿脱俗断苦因
与佛为邻思齐圣 同师护教正法兴
火光三昧焚幻体 魔宫震动鬼神惊
【印度六祖弥遮迦尊者】
尊者,中印土人。初学仙法,因五祖至彼国,尊者瞻礼,曰:“昔与师同生梵天,我遇仙人授我仙法,师逢佛子修习禅那。自此,报分殊途,已经六劫。”祖曰:“支离累劫,诚哉不虚!今可舍邪归正,以入佛乘?”尊者曰:“今幸相遇,非宿缘耶?愿师慈悲,令我解脱。”祖即与剃度授具,付以大法。尊者得法已,游化至北天竺国,付法与婆须密。即入师子奋迅三昧,踊身高七多罗树,却复本座,化火自焚。
赞曰
一悟宿因 脱尽知解 归正舍邪 两彩一赛
师子奋迅 是何三昧 千古悠悠 清风遍界
【印度七祖婆须密尊者】
尊者,北天竺国人也。因六祖游化,见尊者手持酒器,逆而问曰:“师何方来?欲往何所?”祖曰:“从自心来,欲往无处。”尊者曰:“识我手中物否?”祖曰:“此是触器,而负净者。”尊者曰:“师识我否?”祖曰:“我即不识,识即非我。”后为披剃圆戒,付以大法。尊者得法已,行化至迦摩罗国,广兴佛事。后付法于佛陀难提,即入慈心三昧。复起,示众曰:“我所得法,而非有故。若识佛地,离有无故。”语已,还入三昧,示涅槃。
赞曰
云呈祥瑞 金色晃烨 手持触器 归源路直
现慈心相 胶盆拈出 说法示众 胡饼呷汁
【印度八祖佛陀难提尊者】
尊者,迦摩罗国人也。顶有肉髻,辩才无碍。初见七祖论义,祖曰:“仁者!论即不义,义即不论。若拟论义,终非义论。”尊者知祖义胜,心即钦服,曰:“吾愿求道,沾甘露味。”祖遂与剃度授具,付以大法,偈曰:“心同虚空界,示等虚空法;证得虚空时,无是无非法。”尊者得法已,领众行化至提伽国,转付法于伏驮密多,即现神变,却复本座,端然示寂。尔时众建宝塔,葬其全身。
赞曰
论即非义 一语便了 廓彻灵源 撒却珍宝
甘露门开 三更日杲 今之古之 清光皎皎
【印度九祖伏驮密多尊者】
尊者,提伽国人。年已五十,口未尝言,足未曾履。一日,见八祖所说:“真吾弟子!”尊者即起礼拜问曰:“父母非我亲,谁是最亲者?诸佛非我道,谁是最道者?”祖曰:“汝言与心亲,父母非可比;汝行与道合,诸佛心即是。”尊者闻偈已,便行七步。祖曰:“此子昔曾值佛发愿,虑父母难舍,故不言不履耳!”长者遂舍出家。祖乃剃落授具,付以大法。尊者得法已,至中印土行化,转付法于难生。即入灭尽三昧,而般涅槃。
赞曰
语未出口 言满天下 足未出户 虚空遍跨
【印度十祖胁尊者】
尊者,中印土人。因随父谒九祖,父曰:“此子处胎六十岁,因名难生。尝有仙谓,此儿非凡,当为法器。今遇尊者,可令出家。”祖即为落发授具。羯磨之际,祥光烛座,仍感舍利三七粒现前。自此精进忘疲,胁不至席,人遂号为胁尊者。后祖付以大法,尊者得法已,行化至华氏国,转付法于富那夜奢。即现神变,而入涅槃,化火自焚。四众各以衣裓盛舍利,随处建塔。
赞曰
胁不至席 于道何切 满座祥光 冲破铁壁
地摇六震 眉横鼻直 千古万古 为人天则
【印度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尊者,华氏国人。因十祖行化至其国,憩一树下。尊者适来,合掌前立。祖问:“汝从何来?”答曰:“我心非往。”祖曰:“汝何处住?”答曰:“我心非止。”祖曰:“汝不定耶?”答曰:“诸佛亦然。”祖曰:“汝非诸佛。”答曰:“诸佛亦非。”祖因说偈曰:“此地变金色,预知有圣至;当坐菩提树,觉华而成已。”祖知其意,即为剃落授具,因付以大法。尊者得法已,行化至波罗奈国,转付法于马鸣,即现神变,湛然圆寂。众建宝塔,閟其全身。
赞曰
诸佛亦非 圣凡何立 敷坐树下 地现金色
谈真实义 人天罔测 觉花一开 高悬慧日
【印度十二祖马鸣大士】
大士,波罗奈国人。谒十一祖,问曰:“我欲识佛,何者即是?”祖曰:“汝欲识佛,不识者是。”答曰:“佛既不识,焉知是乎?”祖曰:“既不识佛,焉知不是?”大士豁然省悟。祖为剃度,乃曰:“此人昔为毗舍利国王,运其神力,分身为蚕,国人得衣。后生中印土,马人悲恋,因号马鸣。如来记曰:‘吾灭后六百年,当有贤者,度人无量,继吾传化’,今正是时。”遂付以法。后得迦毗摩罗,即入龙奋迅三昧,挺身空中,如日轮相,然后示灭。
赞曰
宿运神力 与裸者衣 何者是佛如菜作齑
恁么悟去 正眼难窥 远受记莂栽眼上眉
【印度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
尊者,华氏国人。初为外道,通诸异论,有大神力。初见十二祖,作礼忏悔。祖问:“汝名谁?眷属多少?”尊者曰:“我名迦毗摩罗,有三千眷属。”祖曰:“尽汝神力,变化若何?”曰:“我化巨海,极为小事。”祖曰:“汝化性海得否?”曰:“何谓性海?我未尝知。”祖曰:“山河大地,皆依建立;三昧六通,由玆变现。”尊者闻言,与徒众俱求剃度。祖召五百罗汉,与授具戒,复以大法付之。得法已,游化至西印土,转付龙树。即现神变,化火焚身。
赞曰
唱出多端 拍拍是令 以心印心 似镜照镜
竭尽玄微 顿超凡圣 正眼看来 钵盂安柄
【印度十四祖龙树菩萨】
尊者,西天竺国人。因十三祖行化至彼,龙树出迎曰:“深山孤寂,龙蟒所居;大德至尊,何枉神足?”祖曰:“吾非至尊,来访贤者。”龙树默念,祖知其意。龙树悔谢,祖即与度脱,及五百龙众俱,授具戒,付以大法。得法已,行化至南印土。彼国之人多信福业,祖为说佛性义,众闻,悉回初心。复于座,现身如满月轮。众中有迦那提婆曰:“此是尊者,现佛性体相,以示我等。”后付法于迦那提婆已,入月轮三昧,广现神变,凝然示寂。
赞曰
佛性之义 非有无相 现三昧轮 珊瑚月上
是克家儿 不落趣向 揭却双眉 一锤两当
【印度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尊者,南天竺国人。初求福业,兼乐辩论。后谒龙树祖,祖知是智人,先遣侍者,以满钵水,置于座前。尊者见之,即以一针投之而进,欣然契会。祖即为说法,不起于座,现月轮相,唯闻其声,不见其形。尊者语众曰:“今此瑞者,师现佛性,表说法非声色也。”祖即为剃度,付以大法。尊者得法后,行化至迦毗罗国,转付罗睺罗多,即入奋迅三昧,放八光而归寂焉。
赞曰
佛祖巴鼻 智者难谙 钵水投针 落二落三
月轮三昧 大地腥膻 毕竟如何 试着眼看
【印度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尊者,迦毗罗国人,父名梵摩净德。家有园树,生耳如菌,味甚美。唯净德与次子罗睺罗多得取而食,随取随长。因十五祖至其家,曰:“汝年八十一,此树不生耳。”净德闻,弥加叹服。且曰:“弟子衰老,不能事师,愿舍次子,随师出家。”祖曰:“昔如来记此子,当第二五百年,为大教主。今之相遇,盖符宿因。”即与剃度,执侍,后付以大法。得法已,行化至室罗筏城,转付与僧伽难提,即安座归寂。
赞曰
宿因既符 玄机默契 树大法幢 弥天匝地
二千年来 斯宗绵继 堪笑儿孙 擎叉断臂
【印度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
尊者,室罗筏城宝庄王子也。七岁即厌世乐,愿请出家。一夕,至大岩石窟,晏寂其中。十六祖至彼,见安坐入定,祖俟之。三七日,方从定起。祖问:“汝身定耶?心定耶?”曰:“身心俱定。”祖曰:“身心俱定,何有出入?”曰:“虽有出入,不失定相。”祖诘之,尊者豁然,即求度脱。祖以右手擎钵,至梵宫取香饭,与尊者同食;尊者以右手,入金刚轮际,取甘露水,以琉璃器持至。祖付以大法。后至摩提国,得伽耶舍多,即右手攀树而化。
赞曰
弃舍王位 晏坐石窟 忽遇作家 掀翻故物
是娑罗王 当面着贼 击碎钵盂 金河海阔
【印度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尊者,摩提国人。十七祖至其国,见一童子持鉴造祖前,祖问:“汝几岁耶?”曰:“百岁。”祖曰:“汝年尚幼,何言百岁?”童曰:“我不会理,正百岁耳。”祖曰:“汝善机耶?”童曰:“佛言:若人生百岁,不会诸佛机;未若生一日,而得决了之。”时闻风吹殿铃声,祖问曰:“铃鸣耶?风鸣耶?”尊者曰:“非风铃鸣,我心鸣耳。”祖曰:“心复谁乎?”答曰:“俱寂静故。”祖曰:“善哉!善哉!”付以大法。尊者后得鸠摩罗多,即踊身虚空,现十八变,火光三昧,自焚其身。
赞曰
持鉴而来 便与扑破 非风非铃 分明错过
诸佛之机 是个甚么 得僧伽黎 反遭玷污
【印度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
尊者,大月氏国人。因十八祖至,尊者问曰:“是何徒众?”祖曰:“是佛弟子。”彼闻佛号,心神竦然,即时闭户。祖良久扣其门,尊者曰:“此舍无人。”祖曰:“答无者谁?”尊者闻语,知是异人,遂开关延接。祖曰:“昔世尊记曰:‘灭后一千年,有大士出现于月氏国,绍隆玄化。’今汝值我,应斯嘉运。”于是出家授具,付以大法。尊者得法已,后得阇夜多,即于座上,以指爪剺面,如红莲开,放大光明,照曜四众,而入寂灭。
赞曰
闻佛闭门 且信一半 此舍无人 抱臧贼汉
说法梵天 煤里洗炭 记莂将来 慧命一线
【印度二十祖阇夜多尊者】
尊者,北天竺国人。闻十九祖语,顿释所疑。祖曰:“汝虽已信,而未明业从惑生,惑因识有,识依不觉,不觉依心。心本清净,无生灭、无造作、无报应、无胜负,寂寂然、灵灵然。汝若入此法门,可与诸佛同矣。一切善恶,有为无为,皆如梦幻。”尊者领旨,即求出家,受具。祖付以大法,得法已,至罗阅城,转付婆修盘头,即于座,奄然归寂。
赞曰
善恶二轮 皎然不谬 影响忽闻 脱落窠臼
法无生灭 木鸡啼昼 没量大人 开眼漏逗
【印度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
尊者,罗阅城人。一食不卧,六时礼佛,为众所归。二十祖至彼,问其众曰:“此头陀能修梵行,可得佛道乎?”众曰:“我师精进,何故不可?”祖曰:“汝师与道远矣!”众曰:“尊者蕴何德行,而讥我师?”祖曰:“我不求道,亦不颠倒。我不礼佛,亦不轻慢。我不长坐,亦不懈怠。我不一食,亦不杂食。心无所希,名之曰道。”尊者闻已,发无漏智,祖乃付法。后至那提国,得摩拏罗,即踊身高半由旬,屹然而住。四众仰瞻虔请,复坐,跏趺而逝。
赞曰
无漏智通 白日说梦 玉蕴荆山 珠含老蚌
光透重重 贤者不重 继起慧灯 天惊地动
【印度二十二祖摩拏罗尊者】
尊者,那提国常自在王之子也。年三十,会婆修祖至彼国。王问祖曰:“罗阅城土与此何异?”祖曰:“彼土曾有三佛出世,今王国有二师化导。”王曰:“二师者谁?”祖曰:“佛记第二五百年,有二神力大士,出家继圣。即王之次子摩拏罗,是其一也;吾虽德薄,敢当其一。”王曰:“诚如尊者所言,当舍此子作沙门。”祖曰:“善哉大王,能遵佛旨。”即与剃落授具,付以大法。尊者得法后,付鹤勒那,即跏趺奄化。
赞曰
王宫诞生 不居尊贵 闻师指示 顿明宿慧
泡影非真 施大无畏 体露堂堂 千花万卉
【印度二十三祖鹤勒那尊者】
尊者,月氏国人。年二十二出家,常有鹤众相随。尊者问二十二祖曰:“以何方便,令彼解脱?”祖曰:“我有无上法宝,汝当听受,化未来际。”而说偈曰:“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时鹤众闻偈,飞鸣而去。尊者既得法,行化至中印土,转付师子,即现十八变而归寂。
赞曰
法说龙宫 道服羽族 指归其源 顶门亚目
得师子儿 唱还乡曲 月氏国中 信香薰馥
【印度二十四祖师子尊者】
尊者,中印土人。问二十三祖曰:“我欲求道,当用何心?”祖曰:“汝欲求道,无所用心。”曰:“既无用心,谁作佛事?”祖曰:“汝若有用,即非功德;汝若无作,即是佛事。”因付以大法。游化至罽宾国,转付法与婆舍斯多。后王秉剑至尊者所,问曰:“师得蕴空否?”曰:“已得蕴空。”王曰:“离生死否?”曰:“已离生死。”王曰:“既离生死,可施我头。”曰:“我身非有,何吝于头!”王即挥刃,断尊者首,白乳涌高数尺,王之右臂旋亦堕地。
赞曰
无心可用 大用现前 廓通佛理 舍尽第筌
按剑引颈 海口难宣 芦花白雪 秋水长天
【印度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尊者,罽宾国人。初,母梦得神剑,因而有孕。既诞,拳其左手。父引见师子祖,问其故,祖即以手接曰:“可还我珠。”尊者遽开手奉珠,遂舍出家。祖为剃度曰:“吾师密有悬记,罹难。正法眼藏,转付与汝。”得法后,潜隐山谷,国王天德,迎请供养。后王太子德胜即位,信外道法,致难尊者,出衣示之。王命焚衣,五色相鲜,薪尽如故,王即追悔,致礼。后付法衣于密多,即现神变,化火自焚。平地舍利,可高一尺。
赞曰
未出门墻 玄珠已握 传此信衣 化被蒙族
患难不侵 火煅金昱 胜王追悔 法幢高卓
【印度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
尊者,南印土天德王之次子。投婆舍祖出家,祖问曰:“汝欲出家,当为何事?”曰:“我若出家,不为俗事。”祖曰:“当为何事?”曰:“当为佛事。”祖付以大法。游化至东印土,彼王名坚固,奉外道师长爪梵志,即以幻法,化大山于尊者顶上。尊者指之,忽在彼众顶上。彼众怖惧,投祖。祖再指之,化山随灭。乃为王演法,俾趣真乘。后得般若多罗,即辞王曰:“吾化缘已终,当归寂灭。”即还本座,跏趺而逝。
赞曰
智慧宿培 师其乃圣 降彼群魔 邪不胜正
瑞兆有征 王者信敬 不动巍巍 道山万仞
【印度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
尊者,东印土人。因国王与不如密多祖同车而出,尊者稽首于前,祖曰:“汝忆往事否?”答曰:“我念远劫中,与师同居,师演摩诃般若,我转甚深修多罗。今日之事,盖契昔因。”祖乃谓王曰:“此子非他,即大势至菩萨是也。”后南印土国王,一日请尊者,斋次,王问:“诸人尽转经,唯师为甚不转。”尊者曰:“贫道出息不随众缘,入息不居阴界。常转如是经,百千万亿卷,非但一卷两卷。”后转付菩提达摩,两手各放光明,化火自焚。
赞曰
远劫同居 当面作窃 是势至来 彼此饶舌
肘后悬符 通明廓彻 转如是经 阳春白雪
【印度二十八祖菩提达摩祖师】
祖师,南天竺香至王三子也,姓刹帝利。初王供养般若多罗,因试以宝珠。祖发明心地,般若遂付法。偈曰:“心地生诸种,因事复生理;果满菩提圆,花开世界起。”祖得法久之,念震旦缘熟,航海来梁。抵广,刺史萧昂,表闻武帝。乃诏见,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祖曰:“廓然无圣。”曰:“对朕者谁?”祖曰:“不识。”帝不契。祖由此渡江,涉魏,至嵩。少后得神光,授以大法。乃偕徒往禹门千圣寺,坐化,葬熊耳山。唐代宗谥“圆觉大师”,塔曰空观。
赞曰
震旦初来 对朕不识 窠臼掀翻 敲空出血
得断臂人 熊峰路绝 分髓分皮 霜上加雪
【慧可大师(第二十九祖中华二祖)】
二祖慧可大师,俗姓姬,虎牢(又作武牢,今河南成皋县西北)人。其父名寂,在慧可出生之前,每每担心无子,心想:“我家崇善,岂令无子?”于是便天天祈求诸佛菩萨保佑,希望能生个儿子,继承祖业。就这样虔诚地祈祷了一段时间,终于有一天黄昏,感应到佛光满室,不久慧可的母亲便怀孕了。为了感念佛恩,慧可出生后,父母便给他起名为“光”。
慧可自幼志气不凡,为人旷达,博闻强记,广涉儒书,尤精《诗》、《易》,喜好游山玩水,而对持家立业不感兴趣。后来接触了佛典,深感“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于是便栖心佛理,超然物外,怡然自得,并产生了出家的念头。父母见其志气不可改移,便听许他出家。
慧可禅师四十岁时前往少室山求法,在达摩祖师面壁的洞外静候,通宵达旦,丝毫不敢懈怠。一年腊月初九晚上,寒风刺骨,天降鹅毛大雪。慧可禅师仍久立不动,直至积雪没过了膝盖。
这时,达磨祖师才慢慢地回过头来,看了他一眼,问道:“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
慧可禅师流泪悲伤答道:“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达磨祖师道:“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
为了表达自己求法的殷重与决心,慧可禅师暗中拿起锋利的刀子,“咔嚓”砍断了自己左臂,并把它放在祖师面前,鲜血瞬时染红了一地白雪。
达摩祖师被慧可禅师的虔诚举动所感,知道他是个法器,于是就说:“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
达磨祖师于是将神光的名字改为慧可。慧可禅师问道:“诸佛法印,可得闻乎?”祖师道:“诸佛法印,匪(非)从人得。”
慧可禅师听了很茫然,便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祖师回答道:“将心来,与汝安。”慧可禅师沉吟了好久,回答道:“觅心了不可得。”祖师于是回答道:“我与汝安心竟。”
慧可禅师听了祖师的回答,当即豁然大悟,心怀踊跃。原来并没有一个实在的心可得,也没有一个实在的“不安”可安,安与不安,全是妄想。
慧可禅师开悟后,继续留在达磨祖师的身边,时间长达六年之久(亦说九年),后继承了祖师的衣钵,成为禅宗的二祖。
据史料记载,二祖慧可付法给三祖僧璨后,即前往邺都,韬光养晦,变易形仪,随宜说法,或入诸酒肆,或过于屠门,或习街谈,或随厮役,一音演畅,四众皈依,如是长达三十四年。
灯录上记载,慧可禅师活了一百零七岁,寂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谥大祖禅师。
传法偈曰
本来缘有地 因地种华生
本来无有种 华亦不曾生
【僧璨大师(第三十祖中华三祖)】
三祖僧璨禅师,姓氏及籍贯均不详。史料只记载,他最初以白衣的身份拜谒了从北方前来舒州司空山(金安徽岳西县西南店前镇)避难的二祖慧可祖师,并得到祖师的点拨、印可和传法,成为禅宗的三祖。
二祖付法完毕,即离开司空山,前往邺都酬债。僧璨禅师于是谨遵师旨,没有急于出来大肆弘扬祖师禅法,而是韬光养晦,往来于司空山和皖公山(今安徽潜山县西部)之间,过着一种隐修的生活,长达十余年。
在这期间,僧璨禅师只有道信禅师一个弟子。据《楞伽师资记》记载,“璨禅师隐思(司)空山,萧然净坐,不出文记,秘不传法,唯僧道信,奉事粲十二年。”
三祖僧璨大师寂于隋大业二年(606)。入寂前,僧璨禅师曾告诉大众云:“余人皆贵坐终,叹为奇异,余今立化,生死自由(别人都把坐着入灭看得很重,认为这样的走法稀有难得,我则不然,我今天要站着走,以示生死自由)”,说完,便用手攀着树枝,奄然而化。后谥“鉴智禅师”。
传法偈曰
华种虽因地 从地种华生
若无人下种 华地尽无生
【道信大师(第三十一祖中华四祖)】
四祖道信大师,俗姓司马,河内人(今河南沁阳县),生而超异,自幼即对大乘空宗诸解脱法门非常感兴趣,宛如宿习。道信禅师七岁出家。其剃度师戒行不清净,道信禅师曾多次劝谏,但是对方却听不进。没有办法,道信禅师只好洁身自好,私下地持守斋戒,时间长达五年之久,而他的老师竟然一点儿也不知道。
后来,道信禅师听说舒州皖公山(今安徽潜山县)有二僧在隐修,便前往皈依。这二僧原来就是从北方前来避难的三祖僧璨大师和他的同学定禅师。
在皖公山,道信禅师跟随三祖僧璨大师学习禅法。道信禅师开悟见性,当在这期间。
道信禅师寂于永徽二年(651)闰九月初四日,春秋七十有二。临终前,将法衣付嘱给弘忍禅师,并垂诫门人说:”一切诸法,悉皆解脱。汝等各自护念,流化未来。”言讫,安坐而逝。后谥”大医禅师”。
传法偈曰
华种有生性 因地华生生
大缘与信合 当生生不生
【弘忍大师(第三十二祖中华五祖)】
五祖弘忍大师,俗姓周,蕲州黄梅人。弘忍禅师出家后,便住在双峰山,师事四祖。弘忍禅师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宽忍柔和。同学经常欺负他,他也不争辩,泰然处之。他白天混迹于大众中,干各种杂活儿,晚上则摄心打坐,通宵达旦,精进修行,经年累月,不曾懈怠。
弘忍禅师的人品、精进和悟性,使他渐渐地成为同道们的学习楷模。道信禅师尚在人世的时候,就有很多人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亲近弘忍禅师,所谓“四方请益”,“月逾千计”。这一点令四祖非常高兴。
于是,四祖经常给他开示顿悟之旨,不断地随机钳锤,使他的道行很快地进入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终于有一天,因缘成熟了,四祖把他的法衣传付给了弘忍禅师。弘忍禅师也就成了中土禅宗的五祖。
弘忍禅师得法之后,不久开法于黄梅冯茂山,又称东山,手下有十位得意的弟子,包括神秀、慧能、智诜、老安、法如等,其中,又以慧能最为出色。据《楞伽师资记》记载,弘忍入寂于唐高宗咸亨五年(674)二月,春秋七十四。入灭前,他将祖衣传付给六祖慧能大师。
传法偈曰
有情来下种 因地果还生
无情既无种 无性亦无生
【惠能大师(第三十三祖中华六祖)】
六祖惠能,俗姓卢,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父亲名行瑫,武德年间遭贬官,徙居到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贞观十二年(638)二月初八,惠能就出生在新州。惠能三岁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成人后,家境愈发贫寒,只能靠上山打柴和帮人做零活维持生计。
惠能三十三岁时北上求法,先于宝林寺住三年,后遇智远禅师指点,去黄梅往谒五祖弘忍大师。五祖慧眼识其为法器,但行韬晦之略,只将其打发至碓坊舂米。
一日,五祖要求弟子写偈上呈佛法见地。首座神秀作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惠能听闻后,知其未明心见性,也诵出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见后,令惠能半夜来到丈室,为他讲解《金刚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慧能豁然大悟,一连以五个“何期”表达自己悟道时的惊喜和见地:“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五祖终将顿教法门以及祖师衣钵传付给惠能,并嘱咐“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惠能遵师嘱,一路南行,韬光养晦十五年,终至岭南,在印宗法师座下剃度,开始了他辉煌的弘法生涯。
在惠能禅师之前,禅宗一直是单传。自惠能禅师以后,禅宗很快在大江南北盛传开来。惠能禅师的弟子很多,据《坛经》记载,有一千多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法海、法达、智常、志彻、神会等。禅宗史上非常有影响的青原行思、南岳怀让和南阳慧忠等大禅师,也都是慧能禅师的法嗣。
惠能禅师入寂于先天元年(712),春秋七十六。他生前的主要讲法,由弟子法海整理成书,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读到的《坛经》。在佛教史上,中土人的著述,被称之为经的,唯惠能禅师一人。
传法偈曰
心地含诸种 普雨悉皆生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