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恢复落实宗教政策后,各地开始兴办佛学院,但几十年来,成才者却寥寥无几。虽然近年来中国佛教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至今依在困境中徘徊。2011年5月21日,深圳弘法寺佛学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这在中国佛教教育史上还是第一次。那么,弘法寺的创新之举能否给中国佛教教育带来一些启示?中国佛教教育又将如何走出困境呢?

传印长老:佛教教育要赶时代,不能视而不见

文革以后佛学院和50年代、60年代有本质的不同,现在是要赶上时代,提高发展,提供条件,鼓励我们加强发展,给我们的空间前途开拓很广,很广远。过去是改造思想。现在把我们佛教这个事,与把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崛起联系在一起,提高到这种高度。我们中华民族、中华文化要崛起,其中包括佛教文化,就是佛教要赶上来。佛学院的学生应该是已经出家的,没出家也可以,考上佛学院再出家也可以,前提都要出家,要百分之百地地道道自己反省,自愿信佛出家而没有任何力量左右。改革开放时代的发展,要同步的向前推进,所以不能够老翻过去的老黄历,现在是新事物层出不穷。比方说,网络世界,网络空间,太虚大师那时候没有,现在非常不可思议。有这样的发展,我们佛教教育不能说是视而不见。 [详细]

王雷泉:中国佛教界存在着“三资危机”

迄今为止,中国大陆对佛教教育的理解和具体实施,几乎都局限于僧伽教育;在办学形式上,则几乎都是仿照世俗教育的全日制学校模式。这种办学方式的效果已引起海峡两岸、教内教外学者的反省。迄1949年为止的全中国僧教育,释东初断言“可谓是彻底的失败”;从1948年至1991年四十三年中台湾佛教教育的成就,蓝吉富认为“仍然无法让人满意”;闽南佛学院前院长妙湛法师指出,中国大陆从恢复落实宗教政策以后,“近十几年来,各地佛学院办了不少,成才者寥寥无几,这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吗?”,但至今依然在困境中徘徊。[详细]

俞学明:佛教教育发展不只关乎于佛教自身

有了佛教自身超越时空的基本特质,佛教的发展问题,事实上就是佛教如何更好地“应”当今社会的“机”,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内在生命力的问题。当代社会全球化、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存环境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但这种变化并没有消解佛教的生存基础;相反,仔细分析当今社会的特点,我们注意到,佛陀建立的教法与当代社会现实之间,有着更为明显的契合,使人们更容易贴近佛教的宗旨,体贴佛法的精义。具体表现为:全球化使得人类的共生性加强,相互联系、彼此依赖的关系更为鲜明;个体的生存流动性加强。[详细]

调查

您觉得当下中国佛教教育是否面对困境?
没有
不知道
        
您觉得培养高素质的僧才是不是佛教教育的命脉所在?
不是
不知道
       
佛学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对于中国佛教教育的发展是否具有促进作用?
没有
不知道
       
 

正慈法师:中国佛教的当务之急 培养人才

赵朴初老居士曾大声疾呼:“中国佛教的当务之急,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台湾圣严法师言:“今天不办教育,明天就没有佛教”。两位大德 的话不少人引用和理解过,但是中国大陆是不缺乏建寺立庙的人才的,缺的是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有担当有修证的人才。不少寺院长期打水陆、超亡灵、拜忏搞得乌烟 瘴气,低俗惑众,甚至骗人钱财,培养佛门担当人才各佛学院在教研过程中加以贯彻。[详细]

如意法师:社会大众是僧源僧才的资源宝库

佛教要适应时代,适应社会,必须契机契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质量的佛教人才,使他们能够担当起弘法利生的重任。按当前的情况来看,佛教在人才培养上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面向佛教内部的僧伽培养;二是面向外部社会大众的普及培养。其中僧伽培养是佛教教育的核心,在佛教教育中占有主导的地位,而面向社会大众的普及培养是佛教教育的另一重要方面。应当说,这两种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僧伽是住持佛法的主体。[详细]

黄夏年:对新世纪的佛教发展靠佛教人才

中国古代佛教丛林式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师徒关系是培养人才的基本模式,徒弟跟着师父学,师父有多大的本事,徒弟就能学到多少东西,如果师父教不了,徒弟还可以再拜其它师父,所以一位高僧往往要拜很多的师父,最后才成为一名大家。有人指出,佛教教育不同于一般的世俗教育,因为佛教教育是教人怎样做人,予人精神 解脱。[详细]

十方翘首宗风振 第一功劳在树人

深圳弘法寺佛学院公开聘教师 开中国佛教之先河

回顾中国佛教历史,我们会发现,以往的中国佛教教育,主要由寺院承担,许多寺院办佛学院,招聘老师多数由本寺的僧人承担,或由寺院在外请聘。此次弘法寺在社会上公开召聘学院教师,不仅是中国佛教教育史上的第一次,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详细]

深圳弘法寺佛学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这在中国佛教教育史上还是第一次。
那么,弘法寺的创新之举能否给中国佛教教育带来一些启示?中国佛教教育又将如
何走出困境呢?

主编: 崔明晨

责任编辑:邢彦玲

电话:010-62111406

凤凰网华人佛教出品 欢迎收藏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