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济讯息:全校垃圾 一天只一袋?
外社小学师生们勤于分类垃圾,即使垃圾桶没有套塑料袋也能保持干净。(摄影者:颜霖沼) 为了环境卫生,外社小学增加打扫次数,却增加了塑料垃圾袋使用量;师生改变方法,放下对垃圾袋的依赖,成功减量,更为彼此
外社小学师生们勤于分类垃圾,即使垃圾桶没有套塑料袋也能保持干净。(摄影者:颜霖沼)
为了环境卫生,外社小学增加打扫次数,却增加了塑料垃圾袋使用量;师生改变方法,放下对垃圾袋的依赖,成功减量,更为彼此环保成绩大加分!
“现在是打扫时间,请各班小朋友尽快打扫。”上午八点,台湾桃园芦竹乡外社小学的同学们拿起扫把、畚箕,以清洁校园的劳动,为一天的学习暖身。
就如其他历史悠久的老学校,校史近百年的外社小学也有许多高大茂密的老树,因此学生每天要扫的落叶为数可观,但他们却不用塑料袋盛装,而是直接把枯叶倒进围墙边的“落叶堆肥区”。
在环保达人指导下,那些落叶经自然分解、发酵熟成后,不只当肥料滋养校树,还能吸引同学们喜爱的甲虫如独角仙前去产卵,让大家观察牠们如何繁衍下一代。
室内空间如教室、办公室、厕所,虽然也一样放置垃圾桶或资源回收桶,但特别的是“有桶无袋”,师生们不在桶里套塑料袋,不将废弃物大包小包地打包,而是把要丢掉的垃圾、用过的卫生纸,统一倾倒在学校侧门的大垃圾袋。根据校方长期观察,现在每天只需使用一个大塑料袋,就可将全校垃圾打包完毕。
师生们两年多的环保实践经验,包括减少水、电、资源消耗,获得桃园县环保局“低碳校园”认证。
洒扫庭除兼顾环保
郑淑珍校长向慈济志工学习到许多好的环保理念,并应用于校园,与师生一同力行节能减碳,让外社小学成为桃园县的“低碳校园”示范学校。(摄影者:颜霖沼)
外社小学校长郑淑珍是慈济教师联谊会的一员,在2001年时就与桃园区的慈济环保志工结缘,之后协助成立中路环保站;2012年8月派任外社小学校长,除了请大爱妈妈志工入校园推广静思语,加强孩子品格教育外,也引进环保概念。
外社小学师生总数不过一百多人,废弃物的产量本来就比市区大校少很多。有一天,郑淑珍巡视校园,发现新的厕所盖得相当好,设备舒适,于是思考如何维护这得来不易的卫生设施。特别是学校往往会在假日时开放校园供民众运动休闲,一周七天使用频繁,垃圾量随之增加,如果一两天打扫一次,不仅异味重,清理起来也更麻烦。
于是校方修改清洁规则,由中高年级的“环保小尖兵”,于每天早上、中午及下午到厕所简单打扫,周一早上的清洁则由工友或临时人员负责,以因应周末假日废弃物较多的情况。“时时勤拂拭”之下,厕所的卫生情况大为改善,但相对地垃圾袋的使用量也增加。
由于上环保课时,老师向同学们倡导,塑料袋滥用将对环境有很严重的破坏,而今使用量不减反增,不合乎环保的精神,因此师长们也思考,如何才能不用、少用这些无法自然分解的东西。
“一开始,我们用旧报纸、广告纸折成筒状取代塑料袋,可是后来发现,油墨味会挥发出来,而且容易招来蚊蝇,后来就试着什么都不套。”训导组长高翠敏老师分享了改变的过程。一开始试行不套袋、不装纸,师生们确实不习惯,但一段时间之后,发觉脏、不干净只是心理的感觉,只要常常清理废弃物、清洗垃圾桶,一样可以维持清洁,而且卫生程度也不会打折扣。
早餐营养地球健康
干枯的落叶经长时间发酵腐熟之后,成为绝佳有机肥,不仅能用于滋养校树,也能吸引甲虫在落叶堆产卵繁衍后代,是自然课的活教材。(摄影者:颜霖沼)
突破了厕所卫生的心理障碍,在办公室、教室推动不用塑料垃圾袋就容易多了。郑淑珍估算,十几间厕所,加上六间教室、六间办公室所放置的垃圾桶不下三十个,如果每天打包、更换塑料袋,一年下来的使用数量相当可观;而今观念转个弯,不仅为大地减轻沉重的负担,就连最实际的经费支出也省下不少。
“我们已经一年多不用买塑料袋,之前买的到现在都还在用呢!”郑淑珍表示,学校能用于环保清洁的经费十分有限,如果省下了塑料袋的支出,就能添购足量的打扫用具,而且各班能自由运用的环保经费也能多一些,就可以做更多事,或者购买小礼物鼓励班上的环保小尖兵。
除了出于环保的自觉,主动降低塑料垃圾袋的用量外,县政府补助校方提供早餐,也意外地让塑料袋及免洗餐具的消耗量大减。
其实提供早餐的最初用意,是要解决弱势学童的营养问题,“曾有学生在升旗时昏倒,我们询问之后才知道,他没吃早餐,而且很久没吃了。”教导主任邱定文老师心疼地说。
对于正值发育期的中小学生来说,长期没吃早餐、饮食不正常,对成长及学习都有不良影响,桃园县政府调查发现,县内“纸片孩子”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于是自2013年9月开始为期一年的“快乐早餐,元气饱饱”计划。
有鉴于校内单亲、隔代教养等弱势学童偏多,外社小学师长于是把握因缘申请加入,成为县内十所试办学校之一。为了兼顾环保,校方运用“低碳校园”奖助金购置了许多不锈钢环保碗,并请厂商在提供豆浆、米浆等饮品时,不要拿塑料或纸杯分装,而是一整桶送到学校,再由工友阿嬷舀给孩子们食用。
外社小学加入桃园县“活力早餐”试办计划,超过八成师生在校内用餐,使用一般餐具,也减少塑料提袋、免洗餐具废弃物数量。(摄影者:颜霖沼)
根据县府教育局的实施办法,符合资格的学生由公费补助餐费,一餐二十五元以月计费;造册呈报后,外社小学八十七名学生中,有一半获得补助,亦有不少学生乃至教职员自费加入。校长郑淑珍估算,现在每天会在学校用早餐的师生,约有八十人,没吃早餐或是在上学路上随便买、随便吃的情形大为减少。
“以前,小朋友进校门时,手上就一杯豆浆、一个提袋,里面有个纸盒,可能是装蛋饼之类,全校算下来,你看量有多少?”高翠敏老师分享了实施早餐计划后带来的改变:“小朋友的健康顾到了,他们也不用排队买早餐浪费时间,而且学校的垃圾量减少很多。”
师生们用心推动分类回收,减少塑料垃圾袋使用量,加上早餐计划“无心插柳”的环保效益,使外社小学的废弃物产量一减再减。“以前一天要丢好几包垃圾,后来减成一天一包,有时候一天下来还装不满,甚至两、三天倒一次。”在校服务八年的总务主任黄燕足,见证了垃圾减量,环保加分的历程。
不套袋的垃圾桶,不亚于花园的优美校园,证明了多用一点“环保心”,少用一些塑料袋并不难;避免使用“用过即丢”的食器,对个人身心及大地环境的健康皆有帮助。外社小学师生们的环保成绩单,证明了改变观念从小地方做起,不无可能成就大大的环保效益。
相关专题: 台湾慈济视频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