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0日6时26分,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湖北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创始人、赵州柏林禅寺退居、当阳玉泉寺退居、黄梅四祖寺、五祖寺方丈、邢台大开元寺住持净慧长老在四祖寺安详示寂。世寿81岁,僧腊67载,戒腊63夏。净慧长老一生弘扬禅风,续慧传灯。净慧长老提倡的生活禅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宗旨,主张“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引领无数学人走进禅门。净慧长老与凤凰网华人佛教法缘殊胜,数年来,我们跟随净慧长老的弘法足迹,见证和记录了一个禅者志大行刚、悲深愿宏的伟大精神。在此,让我们共同祈愿净慧长老不舍众生,乘愿再来。

正在加载中...
    凤凰佛教专访:
  • 净慧长老:回忆同窗道友真禅老和尚
  • 净慧长老:中国佛教的发展
  • 净慧长老举办生活禅夏令营 与来客分享修行心得
  • 净慧长老:中国佛教历经三个阶段
  • 净慧长老:生活禅是禅宗原生态的产物
  • 净慧长老:大众认同 大众参与 大众成就 大众分享
  • 净慧长老:生活禅理念 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 净慧长老:在生活中修行是老的命题
  • 净慧长老提倡生活禅 将佛法溶化于世间
  • 独家专访净慧长老:不为人知的佛教慈善(1)
  • 独家专访净慧长老:不为人知的佛教慈善(2)
  • 独家专访净慧长老:不为人知的佛教慈善(3)
  • 净慧长老:佛教的宗旨是智慧和慈
  • 净慧长老:佛法是一个安顿身心性命的方法和理念
  • 净慧长老:香港人的福报也是修来的
  • 寄语与祝福
  • 净慧长老:佛事活动是无形的文化财产
  • 净慧长老寄语印顺大和尚
  • 净慧长老:寄语水岩寺首任住持存海法师
  •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长老(2010年)
  • 中佛协副会长净慧长老新春祝福(2011年)

净慧长老生平

净慧,祖籍湖北新洲,生于一九三三年。一岁半即由父母送入尼庵抚养。十四岁在武昌三佛寺拜师学经,奠定超脱出世的宗教品格和献身佛教的理想。一九五一年十八岁时到广东云门寺受比丘戒。[详细]

在生活中修行 在修行中生活

禅如何适应现代社会也就是佛教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问题。佛教适应现代社会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问题,不仅仅是讲几句佛法、让大家知道佛教是怎么回事,了怎样在佛教里面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 [详细]

修生活禅的四个要点

我们提倡生活禅,所要强调的就是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这里的修行当然不是仅仅局限于禅,也包括念佛、学教、观心,总之是指佛教修行的一切法门。一切法门都离不开禅定,所以强调了“禅”。[详细]

《六祖坛经》与生活禅

论当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所以六祖大师开了悟以后,尽管他是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人,他能够运用辩证逻辑、辩证思维来破除对方的执著。这显示出六祖见地的高明,显示出他充满着无漏的智慧。 [详细]

《心经》与生活禅 禅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禅

所谓大智慧,按照佛法的解释,智与慧是有区别的。所谓通达有为之事相为智;通达无为之空理为慧。智有照了之功,慧有鉴别之用;智能明了诸法,慧能断惑证真。这就是佛家讲的大智慧的含义。[详细]

生活在包容的世界里

“生活在包容的世界里”。希望各位真正在生活中落实这个理念,并且形成一种氛围。大家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就能够把这种包容的理念带回家去,带回学校去,带回生活中去,将佛法的包容融入进去。 [详细]

弘扬感恩文化 落实人间关怀

报父母恩、报众生恩、报国家恩、报三宝恩,以此心面对世界及天地万物。 包容者修四行,即《二入四行观》所说四行: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以此心此行包容一切,理顺关系。 [详细]

会心当下 生活禅的不二法门

迷与悟在同一点上,染污与清净也在同一点上。烦恼、菩提,此岸、彼岸,众生与佛,都是会心当下即是。如果我所提出的六个对立不能统一在同一点上,那永远就迷失是迷失、开悟是开悟。 [详细]

佛法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的基本问题。人的基本问题就是衣食二字。衣食解决不了,一切善法无从建立。如果佛法不在衣食问题上关心社会大众,佛法所说的修福修慧也就成了空洞的口号。

 

修行很简单,专注当下,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做到这六个字--专注、清明、绵密。念念如是,分分秒秒如是,修行很容易登堂入室。人生一世光阴极为有限,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平平常常、欢欢喜喜过一辈子,即使对方有什么对不起自己的地方,也要出于一种相互的关爱给予谅解,这样的人就会有一种和睦的人际关系。

 

如果我们在主观上能够顺应外在的环境,能够尊重他人的意见和选择,抱着一份感恩的心来面对这个世界,那我们的内心会很平静,我们看到外在的一切东西非常美好,主观和客观、心识与环境就会形成一个和谐相处的良好关系。

 

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都要反观此心,要让自己生活在山青水秀的境界之中,生活在鸟鸣花笑的自然环境之中,使自己的心地充满祥和、充满歌声、充满笑语、充满智慧和慈悲,内心的烦恼自自然然就会逐步淡化。

 

社会有种种的不圆满、有种种的缺陷,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不断突出自我意识、不断扩大自我权威,企图使个体生命意识成为生活的主导、社会的主导、人际关系的主导,不顾他人的利益、不顾他人的尊严、不顾他人的存在,造成种种矛盾。

 

人们彼此为对方的存在提供了条件,提供了服务,提供了生存的环境。每个人都有感恩、感激对方的心态和行为,我们的家庭就能够和睦,我们的社会就能够团结,我们的企业就能够兴旺发达,我们的国家就能够长治久安。

 

每一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主观世界来看待客观世界,客观世界本来是平等平等的,但由于我们每一个众生主观上的见解、心量、智慧不同,所以客观世界反映到我们的主观世界就千差万别。

 

佛法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的基本问题。人的基本问题就是衣食二字。衣食解决不了,一切善法无从建立。如果佛法不在衣食问题上关心社会大众,佛法所说的修福修慧也就成了空洞的口号。

 

我们每一天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实实在在的世界里,而是生活在概念的世界里。在生活中,我们做不到跟着直接的感觉走,而是跟着间接的概念走;并非跟着具体的事物走,而是跟着我们给那个事物所安立的名相和概念走。

 

智慧的力量在当下一念,烦恼的力量也在当下一念。当下一念能够转变,并且从烦恼方面断相续心,从智慧方面连绵不断地延续下去、扩展开来,问题就一定能够得到解决,就能做到内心世界的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生活禅的实践,一方面是要很好地修习禅定;一方面又要落实“优化自身素质,和谐自他关系”、“善用其心,善待一切”等理念,使自己成为人格完善、关系和谐的人,进而推动整合社会和人类的不断净化、进步、和谐。

 

慈悲是智慧的具体展现,它源于对一切生命互为依存这一事实的认识。世间的小智最初的动机往往都是为谋取自己的利益,有时甚至损人利己;而慈悲则是要求得自他的共同利益,必要时甚至要损己利人。 

 

我们时时刻刻对人对事都要有一种包容的态度,对矛盾要能化解,对不同的意见要能够交流和沟通,这样才能够使我们每个人的心态真正获得一种安宁,使我们的人类社会真正过一种祥和的、光明的、幸福的生活。 

 

社会有种种的不圆满、有种种的缺陷,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不断突出自我意识、不断扩大自我权威,企图使个体生命意识成为生活的主导、社会的主导、人际关系的主导,不顾他人的利益、不顾他人的尊严、不顾他人的存在,造成种种矛盾。 

 

不断优化自身素质,就要不断提高觉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断和谐自他关系,就要广修四摄六度,使我们的人际关系在祥和、和谐、友善的气氛中,不断净化和改造,使人类真正趋于和平,使人生真正充满幸福和光明。

 

生活就是禅,“色不异空”是文殊的大智法门;禅就是生活,“空不异色”是普贤的大行生活。以文殊之大智法门觉悟人生,以普贤之大行法门奉献人生,这就是生活禅、禅生活的精微妙义、全体大用。

 

我们为什么苦恼呢?为什么总有那么多痛苦呢?就是因为看不透这一切都是虚假的,一切都是时时刻刻在迁变的。看破了,看透了,还要珍惜,就是说在超越了以后,还要回到现实生活中,踏踏实实过日子。

 

缘有顺、逆之分,因有好、坏之别。种好因,结善缘,良性循环;种坏因,结逆缘,恶性也循环。人生种种际遇,有好有坏,无非顺逆因缘造成。积德行善,人之本分,不可须臾忘怀。

 

我们之所以觉得所面对的这个世界,除了无奈还是无奈,除了挣扎还是挣扎,是因为我们做不了自己的主。因此,要想真正从无奈之中走出来,从挣扎之中得到解脱,那就要真实修行,得大智慧,得大自在。

 

每个人的一片净土就在自己心里,我们要把心里的这片净土变成每个人所在地域的一种现实,那就是要通过我们自身的修行,去影响周围的人,净化环境,美化环境,使我们的环境变成极乐净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2007年7月24日,净慧长老出席柏林禅寺第十五届生活禅夏令营。[详细]

    净戒严持崇圣德,慧命相传般若灯。2013年4月20日6时26分,一代禅门高僧净慧长老于四祖寺安详示寂。回望长老80年佛门生涯,弘扬禅风,续慧传灯,以生活禅为方便,接引无数学人入禅门。祈愿长老不舍众生,乘愿再来!

用户名:

新用户注册

密 码:

内容: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