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论 () 2014-04-18 第012期
少林寺过度开发引争议 (图片来源:资料图)
少林寺过度开发引争议 (图片来源:资料图)
2014年4月10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考察了少林寺,强调“少林寺的品牌很好,这个品牌谁也代替不了”。刘副总理概括了少林寺的3大贡献:一是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二是少林功夫锻炼体魄,修身养性,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三是少林寺能够让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少林功夫是能够让世界各国人民理解中国文化、接受中国文化的屈指可数的载体之一,值得倍加珍惜。中国已经是世界经济强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在当代,我们对人类的文化贡献乏善可陈,这是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积淀,与中国当今的国际地位不相称的。最近十年,政府在世界各地开办了数百家孔子学院,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化。与此同时,少林功夫以民间交流的形式,传遍世界,在全世界建立了数千家武馆,成为最有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GONGFU(功夫)一词甚至成为英语中少数几个直接以中文发音的流行单词。
少林功夫源于佛教与中国文化传统,将身体训练与心灵修炼,将外在的肢体动作与内在的禅定冥想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受当今人类的喜爱,是契理契机地弘扬中华文化的形式。身心和谐、健康长寿,从来都是人类的基本追求。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人类的精神压力空前增大,促使人们探索新型的身心关系。少林功夫恰恰在这一方面适应了现代化语境下的人类诉求,为人类重塑身心关系提供了东方式的选项。这就是少林功夫红遍全球的内在基础。从非洲青少年到苹果公司总裁,从国际足联主席到俄罗斯总统,少林功夫受到各类人群的喜爱,成为世界人民了解、认可中国文化的有效媒介。
少林寺是中国文化的珍贵品牌,需要社会各界的呵护。直到今天,少林寺都是媒体上最有争议的寺院,网络上对少林寺及其僧人的批评不绝如缕,不乏破口大骂。长期以来,少林寺最为社会舆论所诟病的,就是其商业化。其中有些因素与少林寺的管理水平有关,但主要原因,来自寺院之外。这也是少林寺最为尴尬,最为欲言又止的地方。将心比心,少林寺地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很高的河南腹地,却成为全国一流的旅游胜地,政府与全社会的努力功不可没,地方政府、社会各界、民众在其中有一定的经济诉求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少林寺在河南,就要为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这也是义不容辞的。不过,我们想要说的是,随着地方经济社会的逐步现代化,少林寺的意义与价值,需要从更广阔的视角予以新的界定。少林寺的功能,绝不应长期局限于每年销售几亿人民币的门票,解决几千人就业。少林寺是中国文化的少林寺,是人类文明的少林寺,是能为现代人重构身心关系做出独特贡献的少林寺。少林功夫所承载的,不是几个功夫小子的杂耍,而是现代化之后的整个人类,如何建立身体与心灵之间可能的健康关系。这将是少林文化、中国文化、佛教文化对整个人类的贡献。
近年来,少林寺的区域发展正在产生深刻的变化。围绕少林寺的开发,人们越来越跳出经济效益的单一维度,开始从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人类进步的高度,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少林寺的定位,要以少林功夫、佛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为首要目标,更加尊重少林寺本身的意见,以取得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历史性多赢。任何人如果为了蝇头小利,对少林寺进行杀鸡取卵式的过度经济开发,都是中国文化的罪人,是历史的罪人。
从历史的长河看,登封、郑州、河南之有少林,本身是多大的福报!在这颗星球上,有多少人因少林功夫而知道登封、郑州、河南,乃至中国。当少林功夫成为这个时代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品牌的时候,我们有缘与少林朝夕相处,是何等的荣耀!责任何其重大!不是任何人、任何团体都有机会对人类做出如此伟大的贡献。少林功夫作为中国文化的品牌,需要我们的爱护与珍惜。
魏德东:宗教学教授 佛教文化评论家
华人佛教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佛教资讯
往期回顾
责任编辑:马本州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