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凤凰茶馆第十期:喝出禅茶真滋味 汉传佛教的茶道真谛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人参与 评论

导语:茶,自古以来不仅是国人发明的健康饮品,更在数千年与国人的陪伴中成为一种文化。中国茶文化与佛教,特别是与禅宗渊源极深,“禅茶一味”的说法妇孺皆知,家喻户晓。那么,什么才是禅茶的真滋味?陆羽《茶经》

凤凰茶馆第十期:喝出禅茶真滋味 汉传佛教的茶道真谛(图中人物从左依次为本期节目主持人王乾宇,中国佛学院宗舜法师,资深演员爱茶人士王菁华女士)(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专题导语】茶,自古以来不仅是国人发明的健康饮品,更在数千年与国人的陪伴中成为一种文化。中国茶文化与佛教,特别是与禅宗渊源极深,“禅茶一味”的说法妇孺皆知、家喻户晓。那么,什么才是禅茶的真滋味?陆羽《茶经》中“精行俭德”的茶德与佛教的“精进”、“节俭”、“培福”有什么联系?什么是“惜福水”?禅茶的佛教本怀又是什么?本期《凤凰茶馆》节目,特别邀请到中国佛学院教授宗舜法师与钟爱茶文化的资深女演员王菁华,与您一起探寻“禅茶一味”中的佛教本怀,喝出禅茶的真滋味。

【推广语】

精行俭德 正清和雅 慈悲喜舍

探寻“禅茶一味”中的佛教本怀

文字实录: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您到《凤凰茶馆》来作客,和我们一起谈天论地。今天来《凤凰茶馆》作客的还是两位好嘉宾,一位是中国佛学院教授宗舜法师。

宗舜法师:您好。

主持人:法师好。

王菁华:法师好。

主持人:另一位是资深演员王菁华。

王菁华:法师好,您好,大家好。

 

【禅茶一味精行俭德最宜茶】

主持人:法师,陆羽的《茶经》说了精行俭德。

宗舜法师:精行俭德,最宜茶。

主持人:我做这么多年茶,我也是秉着这个,最宜精行俭德这句话,我也是很喜欢。

宗舜法师:对。陆羽,他本身就比较特殊,是一个弃婴,然后是在寺院生活长大的,所以他对寺院的生活,对禅者的生活是非常了解的,非常熟悉,所以他把这个精行俭德这四个字拿来提炼,作为对茶的概括,其实跟他受到的禅宗的思想影响是有很大关系,精行,就禅堂里面坐禅的禅师们,是要放一块心板在腿上,双手扶住,如果要打磕睡,一推这个竹板掉地,咣当一响,立刻警醒,再得振作精神继续坐,所以他这个精行,就是精进修行。

主持人:你甭说我那么喜欢我以为是什么呢?以为是精进的意思呢,精行我以为是精进。

宗舜法师:对。精进的修行。

主持人:还是精进。

宗舜法师:他有一个心板,是一块竹子那么长,正好放在腿上,双手扶在上面,一个是南方,因为禅堂久坐,心火很旺,所以他用双手贴在手心,贴在心板上,能把心火卸掉。

王菁华:就是一个竹子是凉的。

宗舜法师:竹子凉的,在北方就少用,因为北方没有那么热,第二个,他有警醒自己的作用,因为你在打瞌睡,一推,正好那个竹板掉地,所以他就提醒自己要随时的精进,俭德,那就更不用说,僧家从来都是以俭朴为尚,勤俭为尚,所以他说茶性就如同修行人一样,所以说这四个字就是禅者的写照,也是茶的写照。

王菁华:那他这境界很高了。

宗舜法师:是的。

王菁华:就说明陆羽的修为也很高。

宗舜法师:对。

王菁华:是茶圣,只是可惜,我还真有一本《茶经》,但是我真是没有拜读,没读,我现在已经把他收藏了,没读过,因为当时是在武夷山拍戏,人家领导送了一本。

宗舜法师:我觉得全篇读,咱也不必要,但是起码先把“茶之源”那一段,第一章,知道茶的来源是什么?读完这一篇,你就差不多。

王菁华:是的,你这样一说我必须回去好好学习一下,否则我白把那个《茶经》放在那了。但是他这个你看就是,等于是这个禅和茶还真的分不开。

 

【刻苦努力就是精进吗】

王菁华:从陆羽这又感觉到,就是说茶的真正的境界,其实是一种修为,就是他的最高境界也是修为,因为我们通常讲,精进,大家可能都不了解什么意思,然后俭应该俭到什么程度是一个真正的。

主持人:把握那个度。

王菁华:对。把握那个度,到底是抠门还是吝啬,还是什么,就是为什么要俭,也不太知道,最后这个德,他能够带给我们什么?其实大家都是挺模糊的。

宗舜法师:是。学佛,当然他是有一个过程,就是有一个慢慢慢慢积累,逐渐逐渐解决,过去在我们这个凤凰网华人佛教频道,曾经专门做一个栏目就叫问道,当时就说把大家关注的很多问题,咱们就来逐一的面对,正面的回答,比如你刚才说到什么是精,精行,什么是俭德,什么是德,好,我觉得还可以把它放在更加专业的,既然是茶馆,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入手。

比如我就给你讲一个精进,精进如果我们按照学过佛教的人来讲他会知道,就是我努力地去做某件事情,我用力,长时间持续不断地去做这些事情就叫精进,但是在佛教里面对精进是有一个定义的,比如说我们要修行善法,就做善事善行是善业,修学佛法当然是这个。

那么,包括我们世间的对于像慈善、利于他人的事情,环保公益的事情,用心努力地去做,这样叫做精进。

王菁华:这也叫精进。

宗舜法师:这叫精进,但是比如说,我这个人特别喜欢干某件坏事,他可能孜孜不倦地去做,有的人是,你说这个叫不叫精进,如果我们把精进定义成,努力地专注地拼命地去做,那他如果专注做坏事那是不是叫精进?不是,在佛教里面,精进都是指正精进,正确的正。

也就说,只有做正确的善行,修随顺解脱之行才能叫精进,而造恶,哪怕你24小时都在不间断的造,那叫放逸懈怠,所以只有修善法从事正行,才能称作精进。

王菁华:就是正能量的。

宗舜法师:对。如果是负能量的都在懈怠堕落,而放逸,而不能称作精进,所以不能说精进是在做某件坏事,只能说他精进的在做某件善事,是这样的,佛教对这些词语有严格的界定,所以我们聊天正好,我们虽然通过聊天,但是我们把正确的知见掌握了。

王菁华:这个很重要。

宗舜法师:对。我们觉得这才是一个对佛法的真正的了解。

主持人:正精进就是八正道之一。

宗舜法师:对。所以正精进是八正道1之一,我们讲其实真正的顺应解脱道,他一律是正精进,所以没有邪精进这么一说,邪的都叫放逸懈怠。

 

【惜福水:俭以养德的的生动实践】

王菁华:行就是当然很知道了,就是属于行为,践行,我一定去努力地去做,而不是光在那说,是这种,就是这种行为,行持,这个俭的这个度,你看我觉得特别震撼的一种状态,就是到寺庙里过斋,你会看见大家把那个饭,就是吃的特别干净,然后之后还要倒上一点点惜福水,行堂的时候,每一个就是人家那个义工过来,给你拿那个瓶子,就是暖瓶,倒一点,就是然后把我们吃的,除了饭以外,还剩那一点惜福水喝掉,你看他那个瓶子上就写的惜福水,就是你就看到它是一堂课,就是说告诉你真的是粒粒皆辛苦,然后你不能去浪费,一个饭粒都不浪费。

主持人:我也有这么一个经历,就在05年去柏林禅寺的时候,那是第一次住庙上,那年是中环禅茶大会。

宗舜法师:就是天下禅茶会赵州。

主持人:对。是那一次,因为我原来没有学佛,那时候所以就是想参加这个禅茶大会,去完以后住在庙上,住庙上行堂吃饭的时候有一个,当时有一个粉条,一个粉条就掉在桌上,掉桌上,因为咱们平常没有修信仰的人,觉得这脏了就扔了,所以我也是吃完饭,就给得到碗里了,我还是认为应该收拾自己的台面要干净,搁到那的时候,待会儿来行堂的,看见我这里头碗有东西就不收碗,就站在那。

宗舜法师:他就认为你没有吃完。

主持人:没吃完,但是已经是把碗搁在前头了,他也不收,我也不懂,五观堂又不让说话,所以我当时不明白,不明白最后那人还是很慈悲,就指了一下,我说这个可能要吃,但是当时也克服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王菁华:觉得都已经脏了。

主持人:但是那一次给我的教育非常深。

宗舜法师:因为我们就说要食存五观2,其中就是要知道它的来处,来处不易,因为现在很多小孩子问,米是从哪来的?电饭锅来的,电饭锅的米在哪来的,超市来的,超市的米哪来的?妈妈用钱买回来的。

王菁华:都已经达不到根上了。

宗舜法师:所以不知道米从哪里来,甚至我看最后可能就是,不知道饭是米做的,他都不知道。

主持人:这太可怕了。

王菁华:是不是应该我们的学校也应该有像过去那种上山下乡的这种活动,应该去践行一下。

宗舜法师:在佛教里面叫做出坡,就大家集体去劳作。

王菁华:去农耕。去播种。

宗舜法师:去做清洁,做这些事情。

主持人:现在不过,在学校我知道的,就说学校也在讲,叫做实践课。

王菁华:实践非常重要。

主持人:叫技能课,其中他们也把茶道作为一种技能,或者叫实践,有些学校也在请他们去做这种讲授,所以在不断的,比方说,刚才说有认知问题,就要解决这种实际的认知问题,如果要真是像刚才法师说的,都变成那样的一种认知了,太可怕了。

王菁华:这个就属于是非颠倒了。

主持人:他就是等于没有根本了。

王菁华:对。没有根了。

 

【为何当今社会看似福报越来越大是假象】

主持人:没有根本了,什么东西都浮在上头,以后变成漂了。

宗舜法师:所以当今的社会就是,大家看着好像自己的福报是越来越大,我们得到了东西越来越多、财富越来越多,其实是在减少,我们的福报是在消耗,越来越少。

王菁华:为什么这样说呢?

宗舜法师:你想想看,我们过去有在不远的地方,我们武汉市就是一个典型,我们那有号称是千湖之省,百湖之市,就是那个城市里有一百个湖泊,还可以去垂钓,游泳什么,现在全部都把它盖成了房子。

主持人:都填了。

宗舜法师:然后环境恶劣那就更不可想象,像这样子的,整个大家都在感受,就是我们现在很多想要找到一个安全的吃的喝的用的越来越难了,越来越难,其实意味着什么呢?就是生存越来越艰难。

王菁华:这个资源就没有了。

宗舜法师:你表面上,我们现在诊疗手段越来越高明,但其实它哪里跟得上病的速度呢,所以这个时候俭朴,这个惜福,它能够帮我们把现在还残存的福报能够保持的更加久远一点,所以我觉得学茶它也就是一个有好处,比如咱现在推崇的这种流行的干泡的方法,不要像过去那种打茶船,拼命的注水,然后去浇,我们佛教界的很多早就已经用湿泡法,都已经把他废止了,因为觉得浪费这么多水去洗烫,在僧家来说是一个不惜福的表现。

所以现在就是我们把它洗干净杯子已经很整齐,然后注少量的水一样可以达到温杯这样的作用,同时初茶当洗的时候,也动用少量的水,这就是在从点点滴滴在践行在惜福,只有这样子,我们才能把有限的福报拿来能够延续的更加久。

另一方面,就还要多做种植福田,培植福田的事情,现代社会曾经有我们的师长就讲过,他说表面大家都觉得说学佛,什么东西重要呢?大家说开智慧很重要,他说其实相对于智慧而言,培植福报比智慧还要重要,有的人不能理解说师父好像不是这样,培福报多容易,智慧多难,后来我们的师父就说过,他说福报就像一条船,智慧就像一只帆,如果福报大,帆比较小,船身大,船帆小,他走的慢。

主持人:但还在走。

宗舜法师:稳,不会出事,但假如我们的船身很小,福报很小,帆很大,他说一定是翻船的。

王菁华:对。

宗舜法师:现代人很容易学到一点东西,有一点知识就认为这是智慧,就拿来卖弄,这样的结果就是往往他不肯再培福的事情上去多做文章,结果就是翻船。

 

【禅茶崇尚俭朴摒弃奢靡】

主持人:今天师父在,法师在,今天咱们虽然用的是茶海,你看基本上没有浪费水。

宗舜法师:咱就不用浪费水。

主持人:没有浪费水,就跟干泡法一样。

宗舜法师:对。咱这就是俭朴之德,所以我觉得,包括现在喝茶也是如此,往往现在就是奢靡,喝茶也变得奢靡,大家都有点走样。

谈茶品就先论贵贱,所以他们曾经在前不久,佛家文化杂志专门给我做过一个禅茶的访谈,当时他就说,觉得就说师父你怎么看待贵价的天价茶,还有包括什么样的茶能够拿来做禅茶,类似像这样的问题问了很多,当时我曾经就很明确的告诉他说,任何一杯茶,你可以都把它当作禅茶,因为禅茶他并不专指某种茶,所以当时讲了一个关系叫禅的茶和茶的禅。

王菁华:到底哪个在前?

宗舜法师:不是哪个在前,它其实是两层关系,我们讲禅茶其实这个里面包含两层含义,是禅的茶和茶的禅,有点绕吧,我们可以把它放在将来,后面的凤凰茶馆的下面的话题再聊,但是可以体会,其实禅的茶,就是刚才讲的,俭朴的禅。因为禅人之茶不可能奢靡。

王菁华:我们应该学这个。

 

【禅茶不是小资 正清和雅慈悲喜舍】                

宗舜法师:对。过去都是禅寺里面自己种茶,自己摘茶,自己炒茶,自己来冲泡,所以这样的禅茶一定是这个俭朴之茶。

王菁华:但是我们在社会上现在不是,就是我理解的那个,就是看到的禅茶,感觉特别的古色古香的,香薰缭绕的,然后特别小资的一种状态,要不是这样的禅茶,我们都不去。

主持人:有其名没其实。

王菁华:其实不是这样的,是不是师父,就是真正的禅茶是俭朴的,连水他都要珍惜,可能就是陆羽先生的这个,他这几个字里边有禅茶的味道了是不是?

宗舜法师:对。因为那个关于茶之德,历代都有不同的理解,净慧老和尚就提出过,正清和雅气,喜舍慈悲花。您参加过天下禅茶会赵州,我也参加过,所以咱们这样一说的话,虽然见面不是频繁,但是这已经是很多年前都在同一个殊胜的一个大会上做过交流,所以老和尚,在当时的时候就说过,茶的品格是什么呢?他理解的就是,正气,清气、和气,雅气。

主持人:正清和雅。

宗舜法师:正清和雅四气,它有四重气质,正气,清气,和气、雅气,同时关键还有,要落实到慈悲喜舍这样的四无量心,这才是僧家之茶,如果没有喜舍慈悲这四无量心,它还是一个俗,就是茶我们讲它是世间法,但是把世间法回向无上菩提之道,那么它就是一个大乘之茶,或者说禅茶了。

王菁华:还是要把他的品德提升。

主持人:因为好多人都搞不清楚什么叫禅茶。

宗舜法师:我们喝的只是一杯人民币水,三万五万,煎出来的一碗人民币的水,那就是一碗人民币汤,咱们如果说要讲禅茶那他就是有禅茶的自己的风味,所以老和尚赵州禅茶颂里写,“赵州一碗茶,今古味无差”。就说千载以来这个滋味从来没有变过,为什么没有变?值得我们好好的去体味当下的这碗茶。

主持人:好。

王菁华:谢谢,谢谢师父,感恩师父,也感恩凤凰茶馆,要不然。

宗舜法师:对。给我们创造这么好的相聚并饮饮禅茶的这样的一个风格。

王菁华:对禅茶重新理解,不一样。(本期完)

                                    

注释:

1.八正道:梵文Aryastangika—marga,英文Eightfold Path,佛教名词。八正道亦称八支正道、八支圣道或八圣道。意谓佛弟子及佛教信众修行达到佛教最高理想境地(成佛)的八种方法和途径。八正道具体为“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第一正见:谓人修无漏道,见四谛分明,破外道有、无等种种邪见,是名正见。

第二正思维:谓人见四谛时,正念思惟,观察筹量,令观增长。

第三正语:谓人以无漏智慧常摄口业,远离一切虚妄不实之语,是为正语。

第四正业:谓人以无漏智慧修摄其身,住于清净正业,断除一切邪妄之行,是谓正业。

第五正命:谓出家之人,当离五种邪命利养,常以乞食自活其命。假若因缘不具足,宁可心出家而身没出家,如此尚有功德。以出世的精神入世、发挥生命的功能,成为正信的在家居士,这也是功德。假使身出家而心没出家,不但在修行的道路上无法自立,反而破坏了佛法,这就是一种邪命。

第六正精进:“正”就是不偏邪。不杂名精,无间名进;谓人勤修戒定慧之道,一心专精,无有间歇,是名精进。’

第七正念:谓人思念戒定慧正道,及“五停心”助道法,堪能进止涅槃,是名正念。

第八正定:谓人摄诸散乱,身心寂静,正住真空之理,决定不移,是名正定。

 

2.食存五观:在佛门中,学道者吃饭时,要观想:

计功多少,量彼来处:面对供养,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并思量粒米维艰,来处不易。

忖己德行,全缺应供:藉着受食来反省自己,想想自己的德行受得起如此供养吗?

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谨防心念,远离过失,对所受的食物,美味的不起贪念,中味的不起痴心,下等的不起瞋心。

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将所受的食物,当作疗养身心饥渴的良药。

为成道业,故受此食:要藉假修真,不食容易饥饿,体衰多病,难成道业;但是如果贪多,也容易产生各种疾病。所以必须饮食适量才能资身修道。

吃一顿饭要把它与佛法结合在一起,能如此,即使硬如钢铁的食物也能消化;反之,就是滴水也难以消化。因此,佛门中过堂有一语:“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付鹏]

标签:凤凰茶馆 禅茶 精行俭德 慈悲喜舍 佛教本怀 茶道 汉传佛教

人参与 评论
凤凰茶馆第十期:喝出禅茶真滋味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4/06/19/46d95ea8-90fd-42e5-a44e-4afec6176568.jpg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