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少林:刚猛凌厉五祖拳 惊世绝技一指禅
刚猛凌厉五祖拳,惊世绝技一指禅,泉州南少林以“一指禅”闻名已久,但事实上,泉州南少林传播最广,也最有影响力的武技是五祖拳。
核心提示:刚猛凌厉五祖拳,惊世绝技一指禅,泉州南少林以“一指禅”闻名已久,但事实上,泉州南少林传播最广,也最有影响力的武技是五祖拳。五祖拳刚柔并济,打起来虎虎生风,这也与闽南人世代尚武的风俗关系密切。
凤凰卫视6月27日《文化大观园》,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刚猛凌厉五祖拳,惊世绝技一指禅,一代名将中兴少林功夫,武术传承,南北少林成就因果缘法,习武即是修行,《泉州南少林》,《文化大观园》正在播出。
五祖拳刚柔相济堪称泉州南少林上乘武功
王鲁湘:我身后这一座红瓦红墙的山门,上面有一块匾“少林寺”。大家不要误会,我不是在河南的嵩山,我是在福建的泉州,对,这里就是著名的南少林寺。我们看一看山门这一个柱子上头的一副对联。上联是“合掌参成悲智忍”,下联是“双拳打破去来今”。从这个对联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寺庙里头的和尚一定是禅武双修的。那么让我们走进去看一看,我们南少林寺的和尚们,我们的师父们,是怎么样的禅武双修。
解说:坐禅,是南少林寺武僧每天必修的功课,传说,少林功夫是从坐禅中悟出来的,而功夫本身带有戾气,坐禅正可以化掉这些戾气。泉州南少林近来以“一指禅”功夫闻名,“一指禅”是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练成极为不易,因而泉州南少林博得世人众多关注。事实上,泉州南少林传播最广,也最有影响力的武技是五祖拳。
王鲁湘:大和尚,我刚才看到您打的这一路五祖拳,真的是虎虎生风,我都能够听到这个拳头带出来的这种风声。
常定大和尚(泉州南少林寺方丈):对。
王鲁湘:就是这么的刚猛,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我以为总得还要柔一点点。
常定大和尚:对。
王鲁湘:那么刚猛,这个拳的经义是在什么地方?
常定大和尚:我们五祖拳呢,其实它是一种刚柔相济,气势磅礴。
王鲁湘:这个拳种我看它有实战性啊。
常定大和尚:它这个实战性很强,特别是在手势上的动作比较多,灵活应变,既有攻又有守。
王鲁湘:既有攻又有守。
常定大和尚:对。在实战上是比较强猛的一种。
王鲁湘:也就像您刚才说的刚柔相济?功守皆备。
常定大和尚:对,攻守皆备。
解说:泉州南少林又名镇国东禅少林寺,始建于唐朝,兴盛于两宋,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经历几度兴废,史迹犹存。如今的泉州南少林,是上世纪90年代由华侨在原址上捐建,寺内至今还保存有唐代的柱础和墙体,还有两株经历千年兴衰,依旧枝繁叶茂、亭亭如盖的古榕。
天下南拳出南少林闽南人自古便有尚武之风
王鲁湘:天下武术出少林,天下的南拳出自南少林,那么南少林在哪,南少林在福建泉州市。福州泉州市的南少林的武术,有千百年发展的历史,尤其到了明清之际,天下中原的武术齐集于此,这里成为一个中国武术的一个集散地,那么在这个地方,发展出了著名的五祖拳。那么我们大家现在知道的咏春拳,就是五祖拳中间的一种。五祖拳勇猛、刚烈、凌厉,而且非常朴素的实用,让我们来见识一下南少林寺的武僧们,他们非常刚猛凌厉的拳风。
解说:五祖拳是福建武术的一大流派,动作简洁、不尚华巧,出击直截了当,因此在演练时并不起眼。而真正看出五祖拳功力深浅,拳术造诣的地方,就是“摇身震胛”的发劲。联绵不断的手法,和灵活转换的脚法。闽南人尚武之风由来已久,五祖拳是闽南地区流传最广的一个拳种。
王鲁湘:小师父,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刚才看你打的这一路拳,打得那么样的勃勃有生气,好像练了好多年了,你几岁了?
小师父:九岁。
王鲁湘:九岁,那你到南少林来练这个武术练了几年了?
小师父:快一年了。
王鲁湘:才快一年,你还不到一年啊?那么你小时候在家的时候,是爱好这个武术吗?小时候在家就爱好武术,家是哪里人呢?
小师父:泉州这边的。
王鲁湘:就是泉州这边的人?那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呢?
小师父:就是喜欢。
王鲁湘:你就是喜欢是吧?但是这个东西是很吃苦的,要练的那个腿疼,胳膊疼的了,你不怕吃苦?
小师父:不怕。
王鲁湘:不怕是吧?你觉得练武很好玩是吧?
小师父:不是。
王鲁湘:不是,那练武是为了什么?
小师父:强身健体。
王鲁湘:强身健体,另外呢?
小师父:保护自己。
王鲁湘:保护自己。
解说:历史上,泉州南少林在两宋时最为兴盛,曾一度有寺僧千人,陇田百倾,树林茂郁的盛况。而闽南人自古就有习武的传统,泉州正是南少林武术的发祥地。自明清以来,南少林武术逐渐传播到东南亚、台湾、香港、澳门等地,习武也成为华人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常定大和尚:唐宋时期,这个有“遗址(跡)清源兴国建,泉南到处少林风”。
王鲁湘:泉南到处少林风指的是这个习武之风?
常定大和尚:指的是习武之风,还有是我们泉州人的文化,我们泉州人的这个性格特征,当时我们整个泉州经济比较发达、比较兴盛,那个时候就号称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所以有这些因缘,当时我们的文化生活还是比较丰富的。特别是我们南少林的武术,在我们这个当地呢也相当兴盛,所以作为男子汉这种性格的特征。
王鲁湘:这个本地的民风就尚武?
常定大和尚:对,民有尚武风,民俗民风。
王鲁湘:这个地方尚武是不是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我们这个地方是东南沿海,当时候是世界著名的海港城。
常定大和尚:对对对。
王鲁湘:这个有点关系,而且泉州周围一带的这个岛屿很多,那么过去历史上其实这个地方也都是海上贸易,海上走私的很多的地方。你如果说你要在海上做这个贸易的话,你要碰上海盗,你还真的就得拼啊。
常定大和尚:对,所以说艺高人胆大,你没有点武术,没有点功夫的话呢,你相对会比较弱一点。但如果你有练一些功夫的话,相对胆识比较有一点,出路就比较不会担心,说怕人家欺负。所以你看,包括是我们闽南人到海外去谋生的时候,他在外边的时候,他也要练好功夫的,他不然会怕人家欺负。不然在外面的话,人地生疏,担心力薄,如果说你没有点功夫,你就没有胆识,你要生存也怕人家欺负你。
王鲁湘:对对对,你看我们在外边看到这个泉州人,哪怕他不习武,只要是一个男人,都是腰板挺挺直直的,走路风风火火的,就像个习武之人,其实他可能并不习武。
常定大和尚:对对对。
王鲁湘:就是因为民风如此。说起这个习武之风,民间尚武之风,我们当然会想起我们泉州这个地方的很著名的一个人物郑成功。
常定大和尚:郑成功、俞大猷啊。
王鲁湘:对,这个都是当时候的民族英雄,其实也是行伍出身,他们也都是从小习武,那么也是在这样一个我们的泉州、闽南这样一个尚武之风的这种民俗民风中间长大的。那么说到郑成功,也有人说他是我们南少林的俗家弟子,是这么回事吗?
常定大和尚:对,你看他当时在收台湾的时候,其实用我们南少林的功夫去收台湾。
解说:理亮师父自幼习武,2000年,他在泉州南少林剃度出家。苦练五年时间,练成了少林绝技一指禅。
王鲁湘:师父,您练这个一指禅的功夫练了多长时间了?
释理亮(泉州南少林武僧):练了差不多十年。
王鲁湘:十年,那么这个一指禅功,最难难在什么地方?
释理亮:难的时候就是平衡。
王鲁湘:平衡。
释理亮:平衡是很重要的,因为以前有受过伤,就是平衡。
王鲁湘:就是稍微弯一点点,这个关节就会受伤?
释理亮:以前这个地方受过骨折。
王鲁湘:骨折吧这个地方,你一百多斤,最后是压在这个地方,稍微不平衡一点,这个地方就容易骨折是吧?
释理亮:对,因为以前有骨折过。
王鲁湘:已经骨折过了?
释理亮:这个关节。
王鲁湘:这个关节。
释理亮:这个指头,关节都缩短了,我以前这个手指头也有练,后来这手没有练了,你看,我这个关节跟这个关节距离不一样。
王鲁湘:要短一些。
释理亮:这个线对不齐。
王鲁湘:线对不齐。
释理亮:短那么一点。
王鲁湘:短那么多,它就是练短了是吧?就是练短了。
释理亮:以前练的时候,插铁珠啊,坐的时候就是用指尖的。
王鲁湘:用指尖。一身这个一百多斤的重量,最后集中在这么一个小点上头,所以这个实际上要非常的垂直才行是吧?
释理亮:所以有的人就是禅啊,禅就是我们把所有的心平静下来,把所有的精气神集中在一个小点上。
王鲁湘:一个小点上。
释理亮:对。
王鲁湘:就是我们过去古人说的专一专一,就是专到这个一上头是吧?其实这个一指禅跟禅有关系,主要是这一点?
释理亮:对。
王鲁湘:就是你如果没有这种禅定的功夫,其实你的精气神,不能集中到这一点。不能集中到这一点,这个一指禅其实练不出来的,很容易就把自己给弄伤了。
释理亮:心中还带意念的。
王鲁湘:还带意念。
释理亮:以意提气。我们气来自大脑中,意念带动我们的经脉,随着经脉,肩、腰、放(松),全部(放)松,气随着经脉意念到你要到的这个点。
王鲁湘:我看你前面也花了很长时间在这个地方,实际上就是调心、调意、调气是吧?
解说:练“一指禅”需要控制体重,理亮师父每天都要穿着特制的负重服装跑步五公里。一年四季,风雨不辍。借助“一指禅”的功底,理亮师父还练成了另一项绝技“水上漂”。借助三合板,他可以用脚尖飞快地在水上奔出数十甚至百米之远。
泉州南少林举行水陆空大法会消灾祈福
在拜访泉州南少林时,寺内正在举行水陆空大法会。水陆空法会是佛教所有法会中规模最大、最殊胜的法会。法会的意义在于借由这样的大型佛事活动,供养普渡一切众生,使之消多生之灾,保多生之平安。度脱恶道,离苦得乐,趣入佛道。放焰口是法会的最后一个重要仪式,诵经声中,洒以甘露,施以饮食、焚烧香烛纸钱以示功德圆满。
王鲁湘:南少林寺每年都有一次水陆空的这个消灾祈福的大法会,这是南少林寺里头每年最大的一个法会。那么这个法会正好今年举行的时候,我们来到这里,赶上这一场大法会。我后面这样一个用纸扎的这个红胡子的将军,手里头拿着一面旗子,旁边还有一只正在飞行白色的鹤,这个就是为大法会而做的一个镇坛大将军。说到这个镇坛大将军,不由得我想起我们泉州明代最著名的一位武将就是俞大猷,他是和戚继光齐名的抗倭的名将,他同时也是我们南少林寺的这个俗家弟子,是一位武艺极其高强的一位武术家了。因为他对这个少林寺的各种棍术、拳术进行总结以后,写出了一部我们中国武术史上最有名的一部武术经典叫做《剑经》。这个剑不是我们华山论剑那个剑,额是指的长棍,因为在抗倭的战争中间,这个长棍所发挥的这个战斗力最强,而很多的,包括倭寇,都称这个长棍为长剑,所以这个《剑经》其实指的是“棍经”。它是对少林寺的棍术的一个继承和总结。
王鲁湘:理刚师父,刚才我们看这两位师父在这打这个棍的时候,非常的刚猛有力,而且非常的实用,好像每一招就是在实战时的那种感觉。
释理刚(泉州南少林寺武僧):对。
王鲁湘:那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间的这个俞大猷棍?
释理刚:对,没错,他们练的这套棍就是我们所流传下来俞大猷《剑经》棍术。
王鲁湘:哦,就是他当时在抗倭的时候,总结出来就是在战场上要用的是吧?
释理刚:对,没错,它这种棍术非常的实用,适用于在我们陆地上和船上都能用到的,因为它这个棍非常长,船跟船之间,它有隔阂,所以它如果短棍,他就打不了。
王鲁湘:对,当时的倭寇很多是在海上,在船上的。
释理刚:对。
王鲁湘:所以说我们当时那个愈家军,他也要坐船出去,然后在海上隔离着船跟人格斗。
释理刚:对。
王鲁湘:那么棍子就要比较长?
释理刚:对。
王鲁湘:真正的俞大猷棍是这么长还是比它更长?
释理刚:比这个还长。
王鲁湘:比它还要长。
释理刚:非常长,它叫丈二棍。
常定大和尚:丈二,一丈二。
解说:俞大猷是明代抗倭名将,福建泉州人,南少林俗家弟子,精通棍术。明代时,北少林的棍术绝技已经失传,俞大猷行军经过河南嵩山,机缘巧合之下,他将棍术传给了北少林武僧,因此南北少林成就了一段因果缘法。
王鲁湘:我们禅宗的寺院里头的僧人,一般来说是要坐禅、打坐,包括这个一年还要(打)产七是吧?
常定大和尚:对。
王鲁湘:那么我们的武僧他平日里的修行,和我们一般僧人有什么区别吗?
常定大和尚:其实我们每个寺院的规矩呢,基本上都是一样的,那我们少林寺因为有这个武术的特色,作为我们修行的方便法门的话呢,我们是在我们这个规矩里的,一些空间的时间,灵活的时间安排一些固定的(时间)来习武,就当做我们的这种修行。
王鲁湘:那么我们很多的这个人不太理解,我们佛教是讲戒杀的是吧?然后而且不要起这种暴戾之气是吧?但是我们习武呢,其实经常我们也知道,习武最后是要用的是吧?是哪怕你防身自卫也好,最后你其实是要伤到别人的。那么尤其在习武的过程中间,我们知道看平时的这个俗家人习武的时候,其实他心里要起一股杀念,包括起一种杀心,起一种杀念的,这个和我们佛教修行的宗旨其实是相违背的。那么我们的这个僧人在习武的时候,如何把它和我们佛教的慈悲为怀的这个东西结合起来,而去掉这一种武术武功中间,本来带着的那股杀机和杀心呢?
常定大和尚:我们这个少林寺,作为禅路的一个道场,禅是修心养性,净化我们的身心,武,武止戈,止戈为武,是让我们锻炼好一个心体,来作为我们修行的一个法门。
王鲁湘:你看,我看到那个山门里那个对联啊,它的上联就是“合长修(参)成悲智忍”,这可能也是针对我们习武的出家人来言。特别多一个忍字是吧?
常定大和尚:对对对。
王鲁湘:而且也特别强调这一个悲字。
常定大和尚:慈悲忍辱。
王鲁湘:就是越是习武的僧人,这个忍大概越要加强这种方面的修养。
常定大和尚:对,这没错。
王鲁湘:也是一种般若。
常定大和尚:对对对。所以我们在坐禅的时候,我们在静坐的时候,我们就要净化我们的身心,摒除我们的一些欲望杂念。
解说:泉州南少林的武功绝技可溯源自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嵩山少林寺,少林武功的习练者主要是僧人,自然会受到佛教中禅法的渗透影响,因此少林僧人又把少林武功称为武术禅。习练武术不仅可以强身健体,防身自卫,更是参禅悟道的法门,这或许是泉州南少林这个佛教圣地,演练武功长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常定大和尚:你看我们现在少林寺,现在很多海内外黑人、白人,哪一个国家的(都有)。每年他们都来我们少林寺,来参观、来学习。
王鲁湘:等于我们这儿收了很多不同肤色的洋弟子。
常定大和尚:对呀对呀,收了不同肤色的洋弟子。
王鲁湘:这开花结果这都开到这个五洲四海去了。
常定大和尚:对呀对呀,就把我们这个泉州的南少林武术文化,传到世界各地过去了,也通过我们南少林武术文化的传播,同时就让更多国际的海内外朋友,来了解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我们泉州的少林寺的武术文化。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