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本焕长老追思会4月5日上午举行 火葬之地将建万佛塔


来源:深圳新闻网

人参与 评论

本焕长老追思法会今日9时举行 10时将举行荼毗法会火葬之地将建万佛塔 今日上午9时许,本焕长老追思法会将在弘法寺举行。记者了解到,在本老的火葬之地,将建起万佛塔,本焕的骨灰将保留在其中。 昨日是

本焕长老追思会于2012年4月5日上午10时举行,本焕长老法体环寺一周(图片来源:羊城晚报 摄影:王磊)

2012年4月5日10时将举行荼毗法会火葬之地将建万佛塔

2012年4月5日上午9时许,本焕长老追思法会将在弘法寺举行。记者了解到,在本老的火葬之地,将建起万佛塔,本焕老和尚的骨灰将保留在其中。

2012年4月4日是本焕圆寂的第三日,前往弘法寺吊唁的人群大幅增多,据弘法寺统计,4月4日单参加吊唁的人数就超过10万。2012年4月4日下午,深圳市长许勤前往弘法寺吊唁本焕长老。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长老、台湾中国佛教会会长圆宗长老等诸山长老、高僧大德,相继前来吊唁。

另据了解,泰国总理英拉和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为本焕长老送来花圈,泰国僧王也送来花圈。尼泊尔佛教界人士及中国台湾佛教代表团、香港和澳门的佛教界人士等也已抵寺,参加2012年4月5日的追思会。

记者从本焕长老治丧委员会了解到,追思会时长预计1小时,议程共10项。届时,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国佛教协会及广东省、深圳市的有关领导均将出席追思会。

追思法会结束后,还将进行荼毗法会。佛家高僧圆寂后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保留肉身,一种是荼毗。而据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弘法寺方丈印顺大和尚介绍,荼毗是老和尚自己做出的选择,认为“生归丛林死归塔、烧了干净”,按照印顺大和尚的理解,老和尚此举也有环保的意思在其中。记者了解到,在本老的火葬之地将建起万佛塔,本焕的骨灰将保留在其中。

为见本焕长老最后一面,不少信徒和社会人士纷纷前来吊唁。虽然连续三日深圳来仙湖植物园门口的上山之道排起了长龙,但秩序井然。据了解,2012年4月4日18时至4月5日18时,深圳仙湖植物园将临时停止对外营业,莲塘片区部分道路临时交通管制。

□名词解释

荼毗,梵语,又作荼毘,本为燃烧之意,通常指焚烧遗体,埋其遗骨,即火葬之意。火葬法于佛陀以前即行于印度,佛教东渐后,中国、日本亦多用之。

本焕长老生前每天饭前都会念颂供养咒。

“修行修行,要修更要行”

佛教有三宝——佛法僧,佛宝是佛祖释迦牟尼,法宝是佛教的教义与实践,僧宝是续佛慧命的出家僧人。如果说本焕长老是僧宝中之至宝,肯定没有人不认同。

106岁,82年修行,无论世事如何变化,无论生命如何坎坷,本焕长老都不改信仰,高扬佛教,这种虔诚之心,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本人自1930年元月十五日正式披剃落发出家,于是年四月初八受具,深心赞仰佛菩萨慈悲无我高尚精神,力求早日脱胎换骨,而往江苏省扬州高曼寺亲聆来果和尚七年,此间受益之大,深铭肺腑。”本焕在《普贤行愿品序》中这样描述自己当初出家后的感受,“觉得自己是佛子,应学菩萨发大深心、大悲心,不使人生空悲叹。更痛自己孽障深而巨重,生于末法时代,幸未失人身,又能耳闻目睹正法之伟大,顿生‘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之心,如不好自珍惜,必得痛饮终生,尤使我感愧万分。”

可是,发愿容易修行难,要么佛教怎么会有“用行山填愿海”之说呢?本焕自己也承认:“大家要成佛,这不简单。”怎么个不简单呢?他说:“成佛要发大心,发大菩提心,要利益众生,救渡众生,成就众生,这就要做事情、做大事情。”

在本焕长老看来,要利益众生,救渡众生,成就众生,这就是大事情。“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他82年的修行实践。他坚忍不拔的毅力正体现在这里。

正是因为他感受到“行”之难,在许多场合,他都在谈“行”。“修行修行,要修更要行。不仅要修智慧,还要认真地行,行,行,行。”本焕长老一生都在“行”,这或许是他为人景仰的所在。

本焕长老《普贤菩萨行愿品》血经。

苦修禅法,8年不出庙门

1930年4月,本焕决定“多走些名山古刹,多参拜高僧大德”。4月中旬,他从武昌乘船到镇江,步行60华里到达扬州,朝礼禅宗名山高曼寺,参拜大善知识来果禅师为依止师。来老视其虔诚与宿缘,便高兴地收下了这个同乡做徒弟。来老要他手抄宋仁宗撰的《赞僧赋》,并教他“好生体会什么叫僧人,怎样修行?”又跟他讲述临济宗义玄祖师的故事,鼓励他要以祖师为榜样,通过严格修持,以成法门栋梁。

在高曼寺用功的情形,本焕法师后来回忆,“昼则勤修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视消息。”1934年,本焕法师参加八个禅七后,又连打五个生死七,九十一个日日夜夜,禅坐静思坚持不倒单,效法古人“头悬梁”苦参禅法。本焕的用功,深得来果上人嘉许。1935年,他任禅堂维那,次年任堂主,后接衣钵。在高曼寺一住8年,足不涉俗,静心证悟,对本焕来说可谓甚得禅悦,终生受益。2009年5月,弘法寺“重走本老路”成员在高曼寺时,高曼寺德林长老谈及这一段公案时言语中饱含敬仰。

刺血为墨,书写经典20余万字

1939年4月8日,本焕有缘与同参接续广慧老和尚的临济法脉,担任碧山寺监院。在此,本焕每日诵读《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知“毗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生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折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高积须弥,为重法故,不惜生命,难行苦行……”,本焕开始刺舌为墨醮血书经,日写六百字。

1946年,39岁的本焕到山西阴县净土寺结夏安居,继续刺舌、指之血抄经,与前共书写血经20余万字。

后来,本焕曾经屡次寻找这些经书,但“终是渺茫”。1987年8月1日,“忽然由终南山来一僧人”,“特为送一部经来”,这就是我们看到的本焕《普贤菩萨行愿品》血经。本焕在“普贤行愿品序”中感叹:“能回到我手里,实在是天大难事,于今思起佛法之伟大,无与伦比。”

本焕长老生前一直关心国家大事,这是本焕长老103岁时用放大镜读报的情景。

拜行五台,行程400里磕头22万个

1937年1月,本焕法师发愿拜行五台,参偈大智文殊师利菩萨道场。

还是隆冬时节,本焕从保定起香,三步一拜,跪朝五台。经漕河、太行山、狼牙山、太白山等地,一路上餐风宿露,历时65天,于当年3月3日拜到五台圣境。随即,本焕又三步一拜,参拜完五个台顶,共拜行了四百余里。

事后回忆这段经历时,本焕说,当时虽然腰酸腿疼,膝盖磨出了层厚茧,可是心中充满无比的喜悦。有僧人作过统计,在半年时间里,本焕共磕了22万个头。

敬孝母亲,肩窝里装上菜油点灯

1948年4月的一天,正在上海普济寺参修的本焕突然接到母亲病重的消息,立即赶回湖北新洲,到报恩寺挂单结夏安居。

本焕坚持每天清晨坐禅,早斋后步行15里回家照料母亲,晚上又返回报恩寺研读三藏,并天天施放焰口。在5个月内,本焕伺候老母,端茶送水,喂药敬食,殷殷相护,细致入微。

母亲病逝后,本焕在母亲坟前搭一灵台,在自己两个肩窝里装上菜油,放上灯芯草点燃供养,双膝跪在母亲床前,日夜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守孝四十九日,其“燃臂行孝”一时成为佛门乡邻佳话。

在本焕看来,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不忘父母养育大恩,才能永弘佛法,建设光明的佛土。

每当出现灾害,本焕长老都会捐出善款给有需要的人。

不幸蒙冤,二十年狱中不忘修行

1958年,因为一段为日本兵4个月修路的经历,本焕被指为汉奸,不幸蒙冤入狱。

在监狱15年,本焕把监狱当道场。他以憨山大师岭南充军,虽脱却袈裟,禅心依然未减为楷模,坚持修持。在其入狱期间,本焕与坚守南华寺中的亲传弟子、僧众们一道,成功让历经千年的“六祖真身”躲过了红卫兵的毁坏。

1980年,本焕被平反昭雪,此时他已是73岁古稀之年。但是,“躬逢盛世,国富民强。宗教信仰政策全面落实,佛教法事活动繁盛”的背景下,本焕深感“弘佛法,扬宗风,禅门有望焉”,于是,倍加珍惜,踌躇满志,重又开始兴教弘法护国利民。

对自己的牢狱之灾,本焕显得很是淡然:“坐牢虽然名声不好听,但也因祸得福。当右派在外面就要被斗争,而把我关起来,不被打骂,坏事就变成了好事。”

午餐后,侍者陪同本焕出门散步,本焕看到记者相机,调皮地说:“拍得不好看,可不要上报哦。”

建寺为业,晚年修建庙宇十多座

1980年,仁化县政府礼请本焕长老到该县丹霞山恢复别传寺。本焕长老来到丹霞山后,面对一片残垣断壁,佛像被毁,名刹荒废,不禁黯然泪下。经过4年的苦心劳作,最终募化人民币900余万元,重修殿堂5000余平方米,还修复了澹归墓、浮屠塔等重要文物。1984年4月8日别传寺举行了落成暨佛像开光典礼。

1986年12月,80岁高龄的本焕长老,奉中国佛教协会和广东省宗教局礼请为广州光孝寺首任方丈,并担重修光孝寺的重任。光孝古刹,始建于三国,衰于民国,建成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中国早期佛教译经的地方,又是六祖慧能大师弘扬南禅的祖庭。本焕长老驻锡光孝寺10余年中,总投资2000余万元,把光孝寺变成了一座清净、古朴、文明、安全而又具有岭南古代文化特色的佛教名刹。

重修羊城首刹光孝寺,亲建深圳名山弘法寺,复兴出家祖庭湖北新洲报恩寺,重建禅宗四祖道场黄梅正觉禅寺,为让尼众安身修行而又复建南雄莲开净寺。此外,还先后兴建十方丛林大雄禅寺、浠水斗方寺和烟台成道禅寺等等,挽法运未颓而广修梵刹,虑道风式微而严净毗尼。

本焕长老在被平反之后,基本上都在修建庙宇。据粗略统计,有14所之多。

“民所好之,好之;民所恶之,恶之”

本焕长老自1930年出家,至今82年。虽然他称自己“还没有开悟,还是一个凡夫”,但是他承接历代祖师的智慧,受益于虚云、来果禅师培福修慧的引导,在漫长的修行过程中,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禅学思想。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生最终的目的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如果我们把出世间的智慧——佛教的般若也作为人生智慧的话,那我们就会发现,本焕长老就是一个生活的智者。

顿悟渐修为修行者找到用功的路径

在本焕长老的开示中,“用功”二字说得最多。在“即心是佛”的佛教中,用功当然不能向外求,只能向内求——求自己的心。

如何求自己的心?那就是消除妄想。历史上的高僧大德们发现了许多用功的方法,比如“参话头”,问“念佛的是谁?”或“父母未生前我是谁?”你能够在一个疑处一直参一去,就不仅仅是一个不明白,而且会很有滋味。按本焕长老的话说,就是“疑情提起来,功夫就得现前”。

本焕长老是顿悟渐修路上的实践者,他为修行者找到了绝佳的用功路径。先打佛七,继而渐修。打佛七,当然是过去佛祖留下来的,但本焕长老把它用活了。通过七天时间,让修行者克期取证,“开悟之后,睁开眼睛就不是瞎摸,就可以在成佛的道路上好好地行”。

在弘法寺,每遇打佛七,本焕长老都要亲自前点香,坐上一二支,用自己的行动,率先垂范,给修行者作出示范。当然,他的每一次开示都为信众广泛传播,为在家修行者导航。

修慧培福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在本焕长老看来,要成佛成祖,修慧和培福缺一不可。修慧,就是通过修,来获得解悟和证悟的大智慧;培福,就是利益众生、教化众生、庄严国土,用俗话说就是在奉献中为自己培养公信力。

修行与培福不是矛盾的,而是一体的。本焕长老之所以将修行与培福两种单独提出来向世人讲说,主要是其强调这两种修行的重要性。

在本焕长老看来,修行修行,落脚点在于行。本焕长老说:“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没有别的法子,只有脚踏实地地行,认认真真地培福修慧。大家想一想,我们做哪一件事不需要行呢?”

在本焕长老的心中,离开了行,充其量只能做一个小乘的自了汉,做不了大菩萨,更成不了佛。正因为如此,本焕长老在给大学生演讲时也常希望同学们,“好好为国家、为人民多忙,越忙得多,地位越高,那就越好!”

众生第一为世人立起度人度己的高标

修行,首先要破“我执”。我是什么,我是一个“臭皮囊”,不值得贪恋。有些人之所以放不下,就是因为什么都是“我的”,我的钱,我的妻,我的子,我的位置……说白了就是没有“找回自己”。所以本焕长老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经过无量无数劫,生了死,死了生,死死生生,六道轮回,转来转去转到现在”。既然人身是了不起的福德因缘,了不起的善根,当然人身难得。而为了不让自己“一失人身,万劫难逢”,就要修行。

怎么修行?本焕长老告诉我们途径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福修慧。如何培福?那就是“做对社会有益、对人民有益、对菩萨有益的事情”。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本焕长老的这句话既可用于出世间也可用于世间。事实上,他对从政的官员就说过“民所好之,好之;民所恶之,恶之”,他认为这就是为官的妙诀。

说平常话用自己的方式让佛教与时俱进

如何把出世间的佛教语言和世间的语言融合在一起弘法,这是中国僧人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在这方面,本焕长老的“说平常话”树立了榜样,可以说,他之所以有200多万的信众,与他的这种独特的弘法语言不无关系。

本焕长老的平常话首先在于他善用俗语。许多记者都看到,本焕长老常敲着香客的头说道“升大官,发大财”,有人甚至对此颇有非议,却不知道这正是本焕长老的高明之处。本焕长老正是借用世人的美好愿望,将佛教的美好祝愿送达众生,以方便法门行佛法之光。

本焕长老善用比喻。人们难懂的一些“道”经过他一说,不仅立马让人听懂,甚至还流传开来。比如他将修行培福比作“回家”就很贴切,因为修行功德圆满,就是到达目的地了,而这个目的地就是你“家”,也是你的解脱的终极所在。“早行早回家,迟行迟回家,不行就永远回不了家。”“没有正知印正见去行,行了也回不了家,有时会越行离家越远。”本焕长老的这些话许多人都背得。

“要先结人缘,广结善缘,为教为众”

“出家人,慈悲为怀!”看过电影《少林寺》的人可能都记得这句话。但是电影里的慈悲,其含义主要是不杀生。

佛教中的慈悲有更深广的意义。佛教主张“缘起论”,认为没有任何事物可以离开因缘关系而独立存在,每一个人都与众生息息相关,依正不二、自他不二、生佛不二。正因为有了这一理论基础,才有“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之说,作为佛家弟子就必须“慈悲为怀,自贵其心”。

在本焕长老心中,“佛教是最关心人的宗教”,佛教要人重视人生难得,佛教弟子视众生如己,要人去善待一切,认真对待每个生命。他也认为,“佛教是讲善的宗教”,主张“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作为佛家弟子,就要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无畏精神,广渡众生;要以有利众生、有利国家、有利佛教为善,开发自己的善心,广事利他,从事善行,这样人类社会就能变得更加美好。

本焕长老说,佛家弟子普渡众生,不是施舍,而是报恩:报众生恩,报国家恩,报父母恩,报三宝恩。“以一种报恩之心去利益众生、救渡众生、成就众生,这就是要做的大事情。”本焕长老认为,修行者就是在这种“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过程中成佛成祖的。

正行社会,慈悲众生,是本焕长老始终强调的。本焕长老秉持报恩之心要“存于中,形于外”,不能只说不做,而是重在实践。慈者离苦,悲者得乐。“各人福德、智慧、愿力不同,各有各的成佛之道。但你发心利益众生多,成就众生多,接众生缘多,培福多,修慧多,成佛就快了!”

老家重建报恩寺建医院学校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本焕长老在平反后回湖北新洲老家,昔日出家的寺院——报恩寺已经被毁,传圣法师早已离开人世。今昔相比,本焕感慨万千,觉得自己有负于出家的寺院,有负于领他入佛门的传圣法师。于是,他发愿重兴报恩寺,让祖师安心,为家乡的佛教振兴出力。

1988年,报恩寺恢复工程开始动工,1994年全面完工。整个工程耗资1500多万元,完成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新报恩寺规模是昔日寺院的十几倍,更加雄伟壮观,成为江夏名刹。

1994年9月21日,本焕长老在重兴祖庭欢度87岁生日。这一天,佛像开光、方丈升座、水陆法会……活动一个接着一个举行,成千上万人前来祝贺、参观、敬香,将一个小小的新洲县城变成了人间福地。

在随后的几年,本焕长老为湖北新洲李集镇修建了一座焕新小学,为新洲李集镇兴建了一座健民医院,解决了当地儿童上学难、人民就医难的问题。

大灾当前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1998年8月,长江流域洪水水灾严重,正在住院治病的本焕长老不顾医生的劝阻,从医院回弘法寺,冒着酷暑,亲自主持法会,募集善款,支持赈灾活动,自己带头为三峡灾区捐款10万元人民币。弘法寺僧人多次捐款捐物并发动社会四月众弟子捐款,总计人民币70余万元。

2003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病魔危害全国。4月25日,本焕长老向全国佛教界发出呼吁,号召全国23个省、自治区、市和港、澳、台地区的佛教团体,同时拜大悲忏或举行水陆法会,在家居士持念大悲咒,共同抗击非典,以求早日消除灾祸。当日,本焕长老向国家民政部捐款130万元。在本焕长老的带动下,香港杨钊、高佩璇两位居士分别捐款3000万元和100万元人民币。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后,102岁高龄的本焕长老亲自主持祈悼法会,本焕长老手系黄丝带点燃莲花灯为遇难众生祈福,愿他们蒙佛接引、往生净土。四众弟子齐诵祈愿文,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随后,他向灾区捐款300万元,并组织义工前往灾区救助。

最多时一天接待信众5万人

弘法寺方丈室,是本焕长老接待信众的地方。凌晨4时许起床,诵持《普贤菩萨行愿品》两个小时,然后便端坐在方丈室开始接见香客。

一年365天,老和尚都坐在这里,甚至连生病手上打着吊针也如此坚持。前不久病重得厉害,他想的还是到方丈室接待信众,只是因为医生坚决不允许,他才作罢。

2010年大年初一,有5万香客来到方丈室要见本焕长老。本老端坐在那里,香客流水般地从他面前走过。长达六七个小时的端坐,年轻人都难以承受,但老和尚却始终坚持,不时绽放出憨态可掬的笑容,并与小孩子们打招呼。

“未成佛时,要先结人缘,广结善缘,随众随缘,为教为众。”他常跟香客们说起这些,而他也做出榜样。

据弘法寺统计,每年从初一到十五,本焕长老在方丈室要接待88000多人。

生命最后时刻还在关心别人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本焕长老关心的还是别人。

据陪护在本焕身边的义工们讲述,老和尚非常关心身边照顾他的人,时间晚了,就惦念他们有没有夜宵吃。“你们有没有夜宵吃,吃什么?要他们多准备一点,要吃得好一点。”

有一天凌晨两点,老和尚穿好衣服坐在沙发上,手上打着吊瓶,把义工们叫到身边,要求大家回去休息,他说:“你们年轻,还要照顾家,熬坏了身体是不行的。”看到义工们一个个都答应了,老和尚笑得很开心。

一位义工说,他扶老和尚上厕所时,老和尚问他:“你来照顾我,他们有没有意见?”得到否定的答复后,老和尚又问:“你老婆会不会骂你?”又得到否定的回答后,老和尚叹一声:“你来照顾我,都是缘缘缘。”这位义工告诉记者,在照顾老和尚的最后2个月里,老和尚一直跟他念叨:“你们都在这照顾我,不好不好不好!你们还年轻,睡不好觉影响身体,你们还要养家。”

老和尚在最后的时刻还非常关心极乐寺、万佛禅寺、报恩寺、慈恩寺的建设,强调要把好质量关。老和尚对义工们说:“我现在身体好一点,要回去建寺院,要把好质量关,要把它建好。”

修行80余载皈依弟子200余万

作为南禅临济法派第四十四代传人,本焕长老曾任广州光孝寺、深圳弘法寺、南雄莲开净寺、韶关丹霞山别传寺、南雄大雄禅寺、武汉新洲报恩寺、浠水县斗方寺、湖北黄梅县四祖寺等寺庙的方丈主持,一生都在结人缘、结善缘、结佛缘。

本焕长老常告诫弟子们:“未成佛道时,要先结人缘,广结善缘,为教为众。眼里要有大众的影子,耳里要有大众的声音,心里要有大众的功绩,身上要有大众的恩惠。使佛教的理义能深入社会,能在群众中植根。”他的这些修慧培德方法得到了广泛响应,不管是不是信众,人们都愿意与他交朋友。

据本焕长老治丧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本焕长老修行80余载中,皈依弟子200余万人,法嗣弟子近千人。印顺大和尚说,本焕长老的功德款,甚至比整个弘法寺还要多,但他一分不留,全部拿出来,要么建寺安僧,要么捐助给有需要的人。

“我想走的时候,你拦也拦不住”

把庄严和幽默融为一体,确实是难事。可偏偏本焕长老能将二者完美统一于一身。

本焕长老的幽默源于他对佛学的透彻领悟。佛经三藏十二部,已变成他流淌的血液;佛教各派的源流变迁,他了然于心;佛教史上的公案、掌故,在他脑中都活灵活现。他无论演讲、开示还是交流,都可顺手拈来,趣味横生。

本焕长老的幽默源于他作为出家人的超脱。以出世间的眼光看世间人,以成佛成祖的眼光看凡夫俗子,自然有着人们难以企及的风景和趣味。

本焕长老的幽默源于他漫长的人生历程对人性的洞察。百年坎坷的人生阅历,特别是22年的牢狱之灾,使他对人生和人性、出世和入世、顺境和逆境有了更深的感悟,以过来人的眼光看正在走路的行人,当然有行人揣摩不透的心理。

本焕长老的幽默是高僧大德菩提心的自然流露。利益众生的方式多种多样,让人一笑难道不是利益众生之一种?佛教里有“同喜施”一说,如常人所说,送一个欢喜给别人,你就有了两个欢喜。本焕长老以幽默让人同喜,正是一种弘法的妙道。

幽默是本焕长老人生的组成部分,面对本焕长老的圆寂,我们大可不必过于伤心。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眼前浮想的是本焕长老和印顺大和尚说的一句话:“我想走的时候,你拦也拦不住!”

普渡众生,中巴小了点

2007年7月的某日,本焕长老一行自太原飞往西安。在咸阳机场,早有四众弟子恭迎。与往常不一样的是,这些人中有一行身着藏传佛教僧衣的僧人。

本焕长老坐定,就有弟子指着一位僧人介绍:“这是仲巴活佛。”

见到藏传佛教的活佛,本焕长老甚是高兴。仲巴活佛也施礼拜本焕长老为上师。

大家熟悉了,本焕长老的幽默就出来了。他问:“你真的是中巴(仲巴)?”

仲巴活佛答:“是的。”

本焕长老说:“中巴小了点。”

众人对此不解地瞪大眼睛。

本焕长老一本正经地说:“是的,中巴小了点,要普渡众生,还是大巴装的人多啊。”

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在这种愉快的气氛中,本焕长老向仲巴活佛、嘉泽活佛一行传授了《心经》。

离开五台山,向文殊菩萨告假

2007年7月13日,本焕长老一行乘车自五台山返回太原。

早上8时,太阳刚照到五台山标志之一的白塔顶,本老乘坐的轿车从饭店驶出,左拐弯上道,车头正向着殊像寺白塔处。

本焕长老道:“大家不要讲话了,我们大家一起来向文殊菩萨告假。”

经本老这么一提示,大家才想到,就要离开五台山,该向文殊菩萨告假啊!

“我们来五台山拜文殊菩萨,好像实现了一个愿望。实际上,佛菩萨就在我们心中。”回到深圳,作为侍者的印顺在日记中写道。

修行修行,不仅要修还要去行

时值炎夏,峨眉山山下像个火炉,室外温度高达40℃,而金顶却仍然是清凉境界,与山下的温度相差20多℃。正是在这种忽冷忽热的气温下,已过100岁的本焕长老从山下来到山上,在峨眉山金顶参拜普贤菩萨。

礼毕。随行的悟始走过去问本老:“您老人家这般高寿,为什么还要不顾一切地去登上山顶拜普贤菩萨呢?”

本老答:“这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是行大愿的。我登山算什么?学佛,就是要学菩萨的精神,去行大愿!”他意犹未尽地说:“修行,修行,不仅要修,还要去行啊!只有行,才能到家;只有把修与行统一起来,这个成佛的金刚种子才能萌生。古人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之说,各人修各人得,多修多得,不修就没得!在修行的路上,没有年龄大小之分,只要行大愿,只要在不断地修行,总有一天会修到家的。”

升大官发大财,自度度人啊

本焕长老在方丈室接待各方信众,有时候,他会拿着扇子敲着信众的头,口中念念有词:升大官,发大财,升大官,发大财……

某日,一群人上山跪拜本焕长老,长老依然用手拍着对方的头道:“升大官,发大财!”

那人抬起头说:“长老,您祝愿我升大官发大财我很高兴,可您为啥要这样祝福我呢?”

本老道:“你未入佛门,是顺道来讨个吉利的,我将佛教的美好祝愿送达你!”

“佛教不是讲普渡众生吗?那您对我的要求太低了吧!”那人说。

“不然,佛教讲自度度人,你升的官越大,发的财越大,不就对国家的人民的贡献更大?”本老反问道。

没就是得,得就是没

某日,一个本老老家(湖北新洲)的干部来看望本老。

“长老,晚辈向您请安了!”那个干部恭敬道。

本老答:“我是个小和尚,一岁的小和尚。”

“一岁的小和尚?”

“是的,一岁的小和尚,我什么都不懂!”本老说。

“您要是一岁的小和尚,那我不就没得了?”对方用湖北方言答。

听到湖北方言,本老来了兴趣。停了一会,他拉着对方的手一字一顿地说:“没就是得,得就是没啊!”

今天是你们还包子债

在弘法寺,佛七到了第六天,本焕长老跟大家开示。

“你们各位,今天跟过去不同,为什么跟过去不同呢?今天是你们还包子债。”本老开口就把大家怔住了。

“你们天天晚上吃包子,吃了很多包子,今天是要你们还钱的。你们还钱怎么还?不是让你拿钱来还,是叫你们拿用功的开悟来还。”本老跟大家说,你们在这里打禅七,天天和尚也讲,班首也讲,维那师父、监香师父都来帮助你们大家用功。帮助你们大家用功做什么?就是叫你们克期取证,这七天里要证果的。

如何取得证果?本老说:“你们大家要好好认真站好,要把这个功夫提得足足的。因为功夫提得足足的,或者和尚,或者班首师傅考的时候,磕着、碰着,马上就开悟。如果你在这个七中开悟了,那你一个人就还了大家的钱。如果有很多人开悟,也可以把那些包子钱还了。”

坐10多个小时辛苦吗?

“冇门抬啊”

记者到弘法寺方丈室采访103岁的本焕长老。

本老还在打吊瓶,只是将插着针头的手放在桌子下,接待香客。

记者问他为什么生病了还这样,他说:“大家都是来求平安的,我要把更多的祝福送出去啊!”

记者问:“那您每天在这里坐十多个小时,辛不辛苦啊?”

本焕长老一改湖北方言,用广东白话答:“冇门抬啊!”引得周围人都笑起来,他自己也开怀大笑。

本老告诉记者,他身体健康也没有什么秘诀,就是思想安定,身体安定,做走动的运动,还有就是参禅。当记者说也要参禅时,本老说:“觉得好,那就学我嘛。我好,你学了,将来也好了。”

我们都是老张

在弘法寺方丈室,105岁的本焕长老正在接待信众,看到面熟的晶报摄影记者,非常高兴。

“你看我年纪多大?”本老问记者。

“也就八十吧!”记者答。

他开怀大笑,活脱脱一个弥勒佛。

记者说:“本老,我也姓张啊!”

本老俗姓张,名志山。听到记者说也姓张,他狡黠一笑,道:“我们都是老张。”

小和尚赶忙纠正:“不是,他是小张,您才是老张。”

旁人都被逗得前俯后仰。

净慧长老“他把寒风苦雨当作修行的磨练”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79岁净慧长老追忆本焕老和尚:

62年前,阳春三月,他18岁,和本老因缘相识;62年后,依旧是莺飞草长的春天,他79岁,本老却已圆寂。他,就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长老。忆及与本老的相识相随相知,60年间求道的风雨同舟,净慧长老不无感慨。

谈及本老的佛法之精、人心之善、修道之艰,净慧长老满是敬仰。2012年4月4日,净慧长老更是一口气作诗七首,以“幻生幻灭等浮云”为题,悼念本焕长老。

忆往昔:62年他是师兄也是老师

净慧长老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与本老最初相识的情景。他说,1951年3月,他怀着求道的心情,从湖北武汉走到广东,与老和尚见面,因缘相识。此后,便决定追随他,为佛教界做力所能及的事。“第一次见面的时间,与本老离世的时间,月份非常接近,非常巧合。”他不无感慨。

净慧长老和本老相识62年,两人都是湖北新洲人,同为虚云大师的法徒,既是同乡,又是同门。他说,本老长他27岁。第一次见他时,本老40多岁,他才18岁。60多年来,他始终把本老当成自己的老师。

净慧长老回忆称,本老很慈悲,一直把他当师弟看,不仅在佛法上熏陶他,而且在生活上关怀他,在法务上支持他。“我也一直怀着感恩的心、报恩的心。几十年来,大事小事,风雨同舟,互相支持和关爱。”

60余年的风雨相随,化作两句简诗:瓶钵追随六十年,临终相送了前缘。吾师入定超三界,百万人天瞻古颜。

叹别离:他走而不走只暂时告别

在组诗中,净慧长老首叹本焕长老的离去。他这样写道:弥留一念归真际,古貌尊颜尚宛然。末后因缘齐往圣,幻生幻灭了无牵。

对净慧长老来说,本老是自己的同门师兄,更是在佛法上的指引者,他还曾当过本老的侍者。在本老生病期间,净慧长老不时前来探望。用他的话说,本老对自己有恩,所以自己一直怀着报恩之心。“世纪老人离开了,虽然我们依依不舍,但是人生无常,寿命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本老享年106岁,也已是人间奇迹。”

故人已走,物是人非。净慧长老称,对生死,佛教界有自己的看法。可以说,本老走而不走,他只是暂时的告别,还会再来。所有信众都在祈祷,希望他乘愿再来,完成这辈子的未竟之业。这也是佛教的菩萨精神,不仅当世要做,生生世世都要做。

他感叹道,本老的离去,不仅是弘法寺和中国佛教界一个重大损失,也是世界佛教界的损失。但活着的人,要继承本老慈悲济世的精神,弘扬他为众生服务的精神,化悲痛为力量,将其未竟事业发扬光大。

谈相知:有寒风苦雨有春暖花开

沧海桑田,在超过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两个同道之人有何感人的故事呢?净慧长老称“一言难尽”,并做了简洁的“总结”:“62年里,我们既有过寒风苦雨的季节,也有春暖花开的时节,前者是指文革前后,后者是指改革开放以来。”

1958年,本老被打成右派反革命,遭受了长达22年的牢狱之灾。净慧长老说,其实,即使在文革结束后,还有针对本老的不利言论,与历史事实完全不符。在净慧长老及多方大力呼吁下,针对本老的不实之词得以纠正,让他得以继续弘扬佛门大德。此后,本老在各地弘法,净慧长老也竭力相助。

净慧长老还感慨道,尽管本老历经人生的曲折和道路的坎坷,但他不会对过去耿耿于怀,而是把这些“寒风苦雨”当做学习的机会、人生的经历和修行的磨练,始终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过去和现实。“其实,过去的不仅是佛教界的经历,也是全社会的经历,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坦然面对过去一切的心态。”他说。

感怀本老慈悲之心,净慧长老有诗句为证:悲怀念念系苍生,救难扶贫事事亲。谁说佛门逃世外,名山开创是僧人。

净慧长老挽联

(龙门对)

柏林鼎建,屡荷匡扶,曾数度毗尼共演,戒德庄严,人天共仰;

双峰忝位,历蒙奖掖,六十年风雨同舟,禅河波息,草木含悲。

一世清修,掩关入定,刺血书经,道成北国,寿相戒珠朗耀,衣钵有传人,天下丛林永垂典范;

百年砥柱,祖刹中兴,禅风丕振,法衍南宗,慈容硕望潜辉,身心无挂碍,神州大地痛失津梁。

衣末净慧拜挽本公长老莲右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李保华]

标签:本焕 长老 追思 佛教 弘法寺

人参与 评论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