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佛教 > 观点 > 正文
楼宇烈:我们应该说——智慧才是力量
2009年12月21日 11:00龙泉禅寺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佛教观点] [佛教智慧] [楼宇烈]

佛教与科学

楼宇烈教授:佛教是不怕不信,就怕迷信。所以禅宗也一定要你生疑,所谓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不疑了就是迷信了。我们讲信是指正信,而不是讲迷信。正信就允许有疑,有了疑之后才能有正信。佛教讲因果强调是正信因果,而不是邪信因果。我们自己身口意三业在怎么造作,在生活中就会怎么影响你。这和我们现代人讲的一样,你的历史是怎么写成的?你的历史也就是你的身口意三业,也就是你的思想、行为、言论组成自己的历史,是自己在写自己的历史。流芳千古或遗臭万年,都是自己决定的。

佛教在中国本土的弘法环境中,也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去理解佛教,所以要把它放在一个整体的环境中去。我们有的时候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这是在第二次世界佛教论坛我强调的一个问题。我的论文是《在科学时代下的佛教定位》。因为我们现在不能否认我们这个时代是个科学的时代,在科学时代我们怎么给自己定位?我们做什么?我们的特点在什么地方?我们不需要处处去和科学对立,但也不需要和科学去混同。很多人希望用科学去说明佛法,然后说明佛法和科学是不对立的,是符合这个时代的,其实没有这个必要。科学是科学,宗教是宗教。科学解决我们客观世界的问题,宗教解决我们主体世界的问题,重点不一样。我们不要去比附,不需要去取得他的认同。我们把自己的定位定好,才能够做好,不仅仅是整个宗教要找准位置,各个不同的宗教也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虽然总的目标是一样的,但是方法不一样,所摄受的众生不一样。有时候我们费了很大的劲,觉得和科学吻合了,但科学却不认同,认为是你自己比附出来的。

科学,尤其是和人有关的,包括和人的心灵无关的物质的这个领域的科学,也需要对话,因为我们的科技是发展的。但是不是可以任意发展,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科学家也是人,也要受到思想的指导,所以科学家要自我克制。以平常心对待宗教是最好了,任何事物都有两方面,要往好的方面引导。

一些佛教问题的思考

楼宇烈教授:基督教、天主教很注重教育,大力培养神职人员,教堂开放,信众免费到教堂里面去听,每个礼拜都有。这点佛教要向他们学习,但现在有些地方政府部门把佛教的寺院都圈到风景区里,进门都要买票。这也是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应该考虑怎样给信众把庙门开得更大。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舍利的问题上进入了一个误区。我在一个舍利的研讨会上讲了我的观点。我认为我们学界把舍利崇拜炒得过高。其实我觉得本质上不是舍利崇拜的问题,舍利象征着佛,所以对舍利的崇拜从根本上讲是对佛的崇拜。

我讲得很不好听,打了个比喻:我们去给祖先上坟,能把祖先的尸骨扒出来瞻仰吗?那是大不敬的。我们绕着塔走一走,拜一拜,就是对佛的礼敬了。如果是非常必要的,如法门寺的佛指舍利,在唐代也才30年拿出来一次,巡礼之后再收起来。平时都是绕塔礼塔,哪能总拿出来呢?现在社会节奏快了,我们不一定非要30年,可以10年或者5年,但不能天天拿出来看。造塔的目的就是为了礼佛,所以我们绕塔就够了,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学者有些误导。

为什么要舍利建塔?就是为了礼敬佛,怀念佛。按传统说法是“以塔建庙”,要建庙,一定要先建塔,要建塔,一定要有舍利,这样就有了佛宝;然后盖庙,盖藏经楼,这样就有了法宝;再有了常住,就有了三宝。每个道场必须佛法僧三宝俱全。塔完全是印度过来的,中国原来都没有这个字。现在动辄从哪个塔里又发现了舍利,好像神奇得不得了,其实是个很普通的事情。过去是依塔建庙,如果塔里面没有舍利,那肯定是中国人后来创造的风水塔,或指示塔。

也不必把舍利看得过于神秘。佛在世时的遗物就是舍利,并不一定是烧完了的。比如头发,就是发舍利,指甲就是爪舍利,在生活中的遗物也是,人们借此来象征他、尊敬他。也并不是顶骨舍利就是最高贵的,怎么可能?过去很多僧人都到西方去求法,都带回来舍利,哪有那么多舍利呢?宋仁宗赐给全国各地很多舍利,每个州都有,因为有了这个才能建塔,不拿这个作象征不行。所以我们不必要去反复鉴定舍利的真假,倒是可以考证它的源流。比如有什么样记载,根据装舍利的器皿的规格如何,时代如何来判断,这个有很高的价值,我们可以把这些文物留下来。至于舍利,可以继续用原来的器皿装,也可以拿现代的一些器皿装,但还是埋回去的好。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楼宇烈   编辑: 王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