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佛教 > 观点 > 正文
佛教文化发展样式:传承与创新
2009年09月27日 11:24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佛教文化] [佛教观点] [传承] [创新]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即后人是否拥有对佛法的解释权的问题,我们认为,回答应当是肯定的。当然解释者的态度应当是严肃的、慎重的,解释的内容应该是符合佛法核心精神,合乎逻辑的,其结果是有利于佛教弘法事业的。

还有一个相关的问题是,后人创新的学说、派别是否还是佛教呢?这里有一个判别佛教的标准问题。我们认为,释迦牟尼提出的缘起说和苦、集、灭、道“四谛”说是佛教的基本理论、主要信仰与核心价值,凡是佛教界人士的阐释符合这一核心思想、核心传统的,都是对佛教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那种以佛教一定时期的理论为唯一的绝对的标尺,否定后来的学说,排斥后人的发展,是不可取的,是影响佛教的开拓,妨碍佛教的发展的。至于断章取义,歪曲佛教核心信仰与价值,摘取佛教术语、名词、字句,宣扬另一类思想,借以达到另一种目的的,则自然是非佛教,乃至反佛教的了。

由上似乎也可初步确立佛教文化创新的基本尺度:一是符合佛教的核心信仰价值;二是能够结合时代特点,适应、满足人们的信仰需要;三是有助于推动佛教的向前发展。

佛教文化如何创新呢?我们认为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佛教本土化。在中国,所谓佛教本土化也就是佛教中国化。印度佛教在中国流传过程中,逐渐与中国实际相适应,相结合,容受中国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改造,使佛教打上了中国社会的深刻烙印,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的特征,具有中国文化的品格和特质,形成了有别于印度佛教的独特精神和风貌。也就是说,佛教在中国既继承又改造、发展了印度佛教,在发展印度佛教过程中创造出了中国佛教。佛教中国化的途径和内容,重要的是展现为佛教义理,佛教神灵信仰结构、佛教伦理道德、佛教文学艺术,以及佛教制度、教仪和生活五个方面的中国化。佛教中国化是整个佛教发展史上最重大的创新成果。

佛教文化创新的实质主要不在于某些佛教文化具体内容的变化,而在于佛教文化传统的转化。这里我们要着重强调的是,我们讲的佛教文化传统的转化,不是简单否定佛教传统,更不是彻底否定佛教传统,而是在佛教传统的内核、精神的基础上作出新诠释,新发挥,是在佛教传统内部依靠其积极方面去转化其消极方面。这种转化在内容上是富有创造性的,是一种创造性的转化。这种转化工作是为了佛教不断扬弃传统中的消极因素,强固传统中的积极因素,为传统增添新的积极成份,从而推动佛教文化传统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发展。

五、传承与创新的良性互动

传承与创新不是绝对对立、互相排斥的关系,而是对立统一、相即互补的关系。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方立天   编辑: 邢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