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运法师:佛教的仁王思想或可解决南海争议
佛陀认为一个国家不可扩张武力去侵略他国,但是为了维护本国人民自由、平等、快乐、幸福,必要的施政是可行的。
佛教徒该如何应对南海争议事件(图片来源:资料图)
早前有日本传媒透露,指日本将联同美国,于七国峰会(G7)上动议,在联合声明首次点名批评中国在东、南海的行为;国际形势显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七大工业国集团正欲对中国形成一个包围网,引起各国舆论纷纭。
六月四日,G7国家(包括英、美、法、德、意、日、加拿大)领袖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出席首日会议后,发表声明表示,严重关注南海、东海的紧张局势。强调反对任何涉事国家采取单方面威胁行动,宣称其领土或领海主权,并呼吁所有国家通过国际法解决纠纷,唯会上未有提及具体国家。
面对目前因南海争议事件所引致的国际政治动荡局面,佛教徒该如何应对?对于政治问题,佛教徒究竟应该采取积极的参与态度,还是消极的观望姿态呢?清末民初时期太虚大师所提出的“问政不干治”的看法,相信应该是最客观中肯,最具智慧的见解。大师认为佛教徒应该积极关心国家大事,而不热衷追求实际的权力运作。
晋朝道安大师曾说:“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古时佛教的兴盛,必须靠国君的扶助与支持。现在民主法制,弘法必须依众靠众,故法事乃大众之事。正如国父孙中山先生对政治的解释是:“众人之事谓之政,管理众人之事谓之政治。”由此可见,佛教和政治都是众人之事,彼此息息相关,脱离不了关系,证诸历史,佛教愈弘扬的时代,国运就愈昌隆;同理,国家富强、政治清明,佛教也才能兴盛。
因此,今天让我们来看一看佛教仁王政治的思想,以及其利国安民的作用与效益:
佛陀认为一个国家不可扩张武力去侵略他国,但是为了维护本国人民自由、平等、快乐、幸福,必要的施政是可行的。
佛陀心目中的理想政治是转轮圣王的仁王之治,在《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中,佛陀为国王们提出许多如何为仁君圣王的治国之道,如频婆娑罗王、波斯匿王、阿阇世王等,经常向佛陀请教治理国家的方法,佛陀都善巧地给予指引,譬如《中阿含雨势经》中记载了佛陀对政治的看法。
有一天,阿阇世王要发兵攻打跋耆国,特地派遣大臣雨势向佛陀请教战略。佛陀早已知道雨势大臣的来意,故意对站在身后拂扇的阿难尊者开示跋耆国所以富强的治国七法(“七不退法”):
第一、数相集会,讲议正事。第二、君臣和顺,上下相敬。第三、奉法晓纪,不违礼度。第四、孝事父母,顺敬师长。第五、恭于宗庙,致敬鬼神。第六、闺门真正,言不及邪。第七、宗事沙门,敬持戒者。
佛陀主张以议会制度,来推行民主法治,决定全民的利益。今日世界各国各院会等也经常召开会议,而二千六百多年前,佛陀早已灼灼有先见之明了。佛陀说完治国七法之后,更进一步说明做为一个国王应该具备二种五可爱法,才能获得百姓的爱戴。
第一种:1.人所爱敬2.自在增上3.能摧冤敌4.善摄养身5.能修善事。第二种:1.恩养苍生2.英勇具足3.善权方便4.正受境界5.勤修善法。
大臣雨势听了之后,虔诚顶礼佛陀说:“佛陀,弟子已经明了跋耆国施行仁政,是无法攻破的,我会如实向国王复命。”
佛陀的权巧智慧,化除了一场血腥的战争;佛陀的政治观也由此显露端倪,后来这些国王都成为佛教的忠实护法。
由此可见,上述的“仁王政治”是佛教推崇的治国之道。另外,在《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中,佛陀对国家元首(即国主)应如何治国安邦,亦有详细说明。国家元首,要如何执政,才能受到人民敬爱,举国同乐,薄海欢欣,上下如意,而长治久安?佛陀曾对优填王开示了五个治国要领,值得现今及未来的执政者参考。执政者若能依照实行,不但能受到人人敬爱,自在无忧,而且还能摧伏冤敌,摄养自身,从事自他利他的事业。
依佛所说,治国要领有五:
一是恩养世间:国家元首(即执政者),对于百姓,要能施恩照顾,使其生活无缺;对于贫穷孤独的人,能起出库藏,随力布施;对于违纪犯法的人,能宽恕矜愍,如理治罚。
二是英勇具足:国家元首,要足智多谋,文韬武略,运用自如。对于顽劣之徒,能予降伏;对于已经降伏的人,能予摄护。
三是善权方便:国家元首治国,要能通权达变,与强党合作,软言相对,以和为贵。
四是正受境界:国家元首的日常生活,不宜奢侈豪华,宜有正当的享受。尤其要注意饮食健康,且能与人同享。
五是勤修善法:国家元首,要具足净信、净戒、净闻、净舍、净慧。相信因果,受持五戒,常闻佛法,舍财布施,具受灌顶。
与此同时,国家元首,若能每日读诵《佛为优填王说王法政论经》,并且加以实践,即能成为圣王或法王,能获得诸佛菩萨的加持及天龙八部的护持,而使国家风雨顺时,兵甲休息,万国景仰,福祚无边,国土安宁,寿命长远。
我们都知道,由于现代的政府是由民选的,所以政府就代表人民的权益。它为全体人民做整体的策划、管理、经营和发展的事业,以保障每一个人的利益,并改善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及生活环境。因此,今日的政治理念必然是群体的、多元的、全民的权利与义务,而不是少数人的特权。由此可见,政治是社会组织的重要一环,关怀社会就不得不关心政治。
而佛教与政治间,可以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政治需要佛教的辅助教化,佛教也需要政治的护持与弘传。是故,今日佛教徒若以“弘法利生”为最大前提,对政治就不应抱持消极回避的态度,相反地,应该更加地积极关心,直下承担,建设贡献,以佛教智慧的教理来净化人心,改善风气,为社会提供心理建设和精神武装──但愿佛教徒多一分呼吁,社会就能增一分平安与幸福。
相关新闻: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