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现代的佛教寺院到底应该怎么管理》是文革僵尸诈尸


来源:凤凰佛教博客

人参与 评论

寺庙也不怕被强拆,不要说五百年那么长,五十年后就能恢复起来,有衲子在,社会就会好,不担心。

有衲子在,社会就会好(图片来源:资料图)

毁佛庙,驱僧众,近百年的不良思潮,有一些恶行。他们闹腾一次,被抗击一次,又闹腾,又被抗击,还闹腾,变着花样,无非六个字:毁佛庙,驱僧众。须揭露!

2014年01月13日,网络上出现了一篇极为反动的文章:《现代的佛教寺院到底应该怎么管理?》。以下简称“管佛”。反动在哪?第一,图谋剥夺灯火相续了千百年、早有社会定制的佛教的自主权,将寺庙纳入社会强人的势力范围,出家人变成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喽啰。第二,若其目的得逞,“出家”就变成了一种社会工作,“出家人”实际上就被控制起来,变成一种职业行业队伍,还有僧俗的不同?

“管佛”说“管理犹如供血,是寺院呈现生机的保证”。并颠倒是非的说“据了解,一些佛教寺院因为不能妥善解决常住的生老病养,导致部分僧人流失,造成寺院无人看管无人打理的局面……要学习敬老院经验搞好老年常住的临终关怀,要学习企业的员工生日问候,这些都是以人为本的积极机制。”试问,千百年以来佛教寺庙的堂口设置,人事安排、财务管理、民主决策,哪一样不是完整的程序,科学的调配?马祖建丛林,为什么?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安顿老年出家人,同时科学整合,形成良好的传帮带教授模式。“管佛”对佛教历史、体制一点也不了解,好似小儿指导父母行为处事,无有是处。

“管佛”说“佛教发展不仅在僧人自身修持上要严格精进,在寺院管理上亦要科学把关”。此乃典型的文革思维,僵尸诈尸。骨子里,是要把寺庙、出家人纳为自己的地盘之一、喽啰小兵。寺庙对内是修行中心,对外是宗教活动中心。寺庙又称为丛林,出家人又称为衲子。丛林养衲子,衲子养道德,道德弘扬佛法,净化人心。自古以来,政治治身,教以治心,心正一切正,所以佛教的作为虽看起来无为,其实有个支点,可以撬动地球。

“管佛”称“经常看到一些寺院建筑,装饰考究,功能多样,花钱不少,但给人的感官视觉,却怎么叫不出一个‘好’字来。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体现出佛教文化的真实氛围,没有将佛教境界的清净庄严,祥和简朴传递出来。更有甚者,在建设过程中盲目追求‘大’‘新’效果,肆意破坏山体资源,野蛮拆除老古遗迹……决不能牺牲环境,更不能毁没文物,要简朴清净,祥和庄严,彰显佛教内涵。”试问,与佛教寺庙相关的野蛮拆除,大造大办,究竟是佛教徒干的还是谁干的?寺庙对内是修行中心,出家人主导决策与修建的寺庙,哪一座没有文化?所谓佛教文化,怎么来的?“管佛”不懂得文化不是经营起来的,也不是外行的、粗暴的管理弄出来的,而是身体力行,彰显后自然沉淀的,若酒,勾兑酒永远比不上窖藏。

“管佛”说:“为什么有的寺院规模庞大,地理位置优越,常住多,香火旺,但给人的感觉却是乱糟糟,散沙一堆。还有的寺院竟然出现佛道(塑像)同供,僧人抽烟,行住随意,穿着混乱,不依律制等现象,叫人揪心。”公然叫嚣“严格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到人,严格科学规划。”典型的文革“人治人”妄想,全盘否定了佛教寺庙的优良传统。无知无畏者,最爱信口开河了。他就不晓得,“佛道一家”。道教的神像中,有谁?观音菩萨。困难时期,道教徒难以正常上殿,有些道士干脆读金刚经作为功课。大多数时期,包括现在,道士可以住佛庙,且不必换装成为和尚,他可以随殿,也可以上自己的殿,和尚去道观,人家也视为亲戚。都是出家人嘛,不分彼此。

“管佛”说:“建立问责考核制度……持续发展……共同成就的大众事业……引导常住僧众积极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积极参与和谐共建。”若果真如此,“出家”就变成了一种社会工作,“出家人”实际上被控制起来,变成一种职业队伍。

历史长河总有分段,社会大家庭各有分工。在什么环境下,呈现出怎样的状态,在什么“岗位”,做什么事。什么叫“管理”?术业有专攻,这就是佛教的无形的大手对佛教的管理。仅就佛教自身来说,也没什么行政上的“统一”,四众弟子们以释迦牟尼佛为本师,以戒律为依据、准绳,三皈依入门,学持五戒下手,广行十善,爱国爱教,各修各的,千人修,千人同去,万人修,万人同去。

佛教定制不能废,也没人废除得了。偏废尚属破教。偏废也难,不是谁都有那个能力的。“出家”不是求职,“出家人”不是职业行业队伍。出家人住庙,再怎么不好,比当俗人、俗事缠身好。宁在佛庙睡觉,不要社会富贵地位高。出家人中有这样那样毛病,正常,正是因为有毛病,才来修行的。佛门有话:修行人不求无病。何如?无病不知疼痛,拿什么激励修行?寺庙也不怕被强拆,不要说五百年那么长,五十年后就能恢复起来,有衲子在,社会就会好,不担心。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马本州]

标签:佛教 文革 僵尸 诈尸 寺院

人参与 评论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