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西藏山南朝圣 探访藏传佛教第一寺桑耶寺


来源:凤凰旅游

人参与 评论

桑耶寺是藏传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寺庙。

原标题:桑耶镇上的朝佛之旅

对于渴望已久的山南之旅,没有想到会在这一年的最后几日成行。位于拉萨城东南角的山南地区,历来被看做是藏民族和藏文化的摇篮,在这片广袤神奇的土地上,灿若繁星的传奇人物上演着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这里历史悠久,藏王松赞干布从山南崛起,创造了吐蕃王朝的辉煌,唐蕃联姻,文成公主进藏千古传颂。此刻,想象着藏南河谷和哈布山,想想着藏传佛教第一寺的桑耶寺,想象着消逝千年的吐蕃王朝,想象着藏王墓、昌珠寺、雍布拉康……这一切一切的文化地标和历史活化石,此刻一一浮现在我的脑海。

山南,历史久远,文化璀璨,而这里独有的诸多“西藏第一”,更是为独具魅力的雅砻文化增添了更加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积淀,历史单独钟情于这片8万平方公里的文化沃土,让山南成为雪域高原上的殊胜之境。面对这片土地上的第一块农田、第一个村庄、第一座庄园、第一代国王、第一座宫殿、第一部经书、第一座喇嘛寺院……这些散落在岁月烟尘的历史废墟和保存完好的文化古迹,曾经在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我彷佛看到了松赞干布的铁骑英勇驰骋在雪域高原之上;彷佛看到了文成公主的车辕西出长安走进高原;彷佛看到了莲花生大士从远方而来,散落佛学智慧的朵朵莲花开…….

于是,无数次在梦里和书中出现的这些场景,让自己不得不再次踏上求知寻遗的步伐,行走在这片令自己热恋敬仰的土地上。

山南,最终,我还是来了。

桑耶寺(图片来源:凤凰旅游)

(一) 晨钟初响,路上匆忙

清晨五点钟,伴随闹钟的第一声清脆的声响,便开始准备起床出发。

五点钟的拉萨城,万籁俱寂,人们都还安稳的沉醉在梦乡之中,毕竟这个点对于拉萨而言,确实尚早。不记得这是第几次在这样的时刻起床,然后踏上朝圣的路程,每一次的出行,都让自己怀着忐忑而不安的心情,却又在车辆行驶的路途逐渐安稳而舒心。在通往前方的路上,黎明未醒,灯火仍在。

从城东出发,十多分钟便到了乘车的地点:宇拓路。

藏族人对于宇拓路的喜爱非比寻常。在白日里,车水马龙的宇拓路是拉萨城最早的商业街道,如今也依然是商业文化中心,但这还不够,在寂静的晚上乃至清晨,宇拓路也依然是人来车往,好不热闹。许多从拉萨开往各寺庙的班车都聚集在这里,每天清晨前来乘车朝佛的信众络绎不绝。伴随着早起在八廓街大昭寺转经扣头的人们,还有早早前来兜售各类朝佛用品和卖早点小吃的小贩,在这样短短几百米的街头,拉萨城一天的繁忙时光其实早早的便开始了。而每次前来,我都习惯性的绕着八廓古城和大昭寺转一圈,然后再回到出发的地点等候。

如若不是亲眼所见,你不会相信不论多晚、多黑、天儿多冷,每个时段,拉萨城从来不缺朝圣者和叩长头的信众。哪怕是晚上十二点,凌晨三点,早上五点,伴随信仰而生的微弱灯火依然在他们的精神高地轮回繁衍,长燃不灭。而他们叩长头的虔诚姿态,彷佛是在自我的内心世界雕琢一件庄严而精美的艺术品,甚至这还远远不够。抑或,他们相信这样的举动是在自己的骨子里和精神内核之中与生俱来的,如同我们仰望星空,俯瞰大地,这种及其自然而深入血脉之中的骨肉连接和悲悯情怀,让所有人虔心而自然的对待神灵众生,在这样的的境界里,人心不虚妄,世界不癫狂。

而自己,也逐渐开始平复而自然。

灵塔(图片来源:凤凰旅游)

凌晨六点半,正式出发。开往桑耶寺大概需要三个小时左右,旁边的朋友已经捧着厚厚的书本开始做早读,于自己而言,在路上的感觉是最好的,此刻,看书是一种浪费,也是一种毫无作用的自我催眠,相对而言,听听歌倒是不错的选择。

从拉萨城西出发,行人全无,熬夜的街灯和路旁的指示牌孤零零的站在两旁,远处零碎的灯火在旷野的高原上散出微弱的光,映照着玻璃窗子,让人分外清醒和孤寂,而头顶高悬的弯月,残缺而透明,这映照千年万年的月光冷清如昨,于是在车子里的自己不禁微微蜷缩了起来。嗯,就这样吧,躲在更加微小而黑色的角落里,你才能更加清楚而开阔的看清周围的时间空间,距离,和人。也才能在这美丽神圣的西藏怀着更加谦卑的心匍匐于此,潜心修行。曾经的一篇文章叫做《活着,便是修行》,今天发现,其实行走也是修行,匍匐和等待亦是如此。

随着日月星辰和高山河流的陪伴,一路上,我的目光所及之处皆是令自己怦然心动的风景。在旅行的途中,不论路途有多远,时间有多长,我都是可以持续观景而不睡觉的人。在时间推移之中,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和高低相间的河谷,山上裸露的岩石与美丽的沙丘,雅砻河上碧波凝翠的清澈河水,以及偶尔穿梭在马上中间的牦牛和羊群,都开始逐一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一路上,沿途各色富有藏南风格的村庄部落也开始烟雾缭绕,这些美丽的场景在空旷的高原之上,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之下,愈加醒目而开阔。此刻,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远古的先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努力耕耘和放牧为生的场景。他们习惯了与山川自然为伴,习惯了与牛羊牧场为伍,如今,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远古时代的诗意景象,却越来越快的脱离了我们的视野。庆幸的是,这里的人民依然在坚守着这个时代远去和缺失的东西,比如清澈的河水、湛蓝的天空、无污染的大自然,以及世人所谓的信仰。

(二) 佛法僧三样寺:桑耶寺

一路从贡嘎县到乃东县到雅砻河,再越过无数山川河流,沿着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伴随近三个小时的颠簸,上午九点钟左右,终于到达了山南行的第一站:桑耶寺。

桑耶寺又名“存想寺”、“无边寺”、“三样寺”等,坐落在山南扎囊县桑耶镇上,雅江北岸的哈不山下。桑耶寺是宁玛派的祖庭,是藏传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现在的桑耶寺是格鲁、萨迦、宁玛三派共管,以其殿塔林立,楼阁高阔,规模宏大,融合了藏、汉、印三种风格而造型完美的建筑和题材广博,技艺高超,绘塑精湛的壁画造像,以及众多木雕石刻、唐嘎等文物瑰宝驰名于世,它是藏族文物古迹中历史最悠久的著名寺院,也是吐蕃时期最宏伟、最壮丽的建筑,是藏族古代文化宝库之一。迄今为止,仍有许多中外考古学家络绎不绝的来此,进行文化考古和学习钻研。对于自己而言,桑耶寺数千年的历史太过壮阔而漫长,几天乃至几年的学习了解都只是管中窥豹,还是怀着虔诚敬仰的朝佛之心,在如今物欲横流和信仰缺失的时代为自己寻一处净土,不忘过去,不念私情,让佛光的指引照亮前行的路吧。

寺中掠影(图片来源:凤凰旅游)

桑耶寺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在寂护和莲花生的主持下,桑耶寺于775年建成并开光。当时的藏王赤松德赞邀请印度、汉地、于阗等地僧人住寺讲经弘法,并且开始将梵文佛经译为藏文,为寺庙做了许多工作。其中剃度出家的七名贵族子弟,成为西藏第一批真正的住寺僧人。剃度为僧的数年后,这七人都被委任为讲经的规范师,被后人奉为西藏藏传佛教的先驱者,声名显赫于佛教界和西藏的历史,史称“桑耶七觉士”。此后,赤松德赞持续沿用松赞干布时期弘佛抑苯的政策,同时命令群臣在全国各地广建佛寺、佛塔,要求群臣发誓永远信仰佛教,在他任内,吐蕃王朝一度达到了鼎盛时期,并最终确定吐蕃王朝全民信仰佛教的传统。

沿着桑耶寺班车停车的地方,我们穿过寺庙商店来到宽阔平整的水泥路上,便能看到远处闪闪发光的辉煌金鼎,同时耸入云端的黑色佛塔也映入了我们的眼帘,环顾寺庙四周,密密麻麻的小佛塔整齐的排列在围墙之上,而整个寺庙的上空,桑烟缭绕,百鸟盘旋,处处透露出一派静谧、祥和的自然氛围。走了大约三五分钟,我们便来到了桑耶寺的门口,一座红黄白三色相间的楼宇便出现在我们面前,门口周围,全是各种旅游纪念品和朝佛用品。进去之后,映入眼帘的便是巍峨壮丽、金碧辉煌的乌孜大殿,另外,周围的各种小殿也散落其间,蓝天白云之下的红檐白墙,无不透露出一种沉稳敦厚、神秘深邃的恢宏气象,站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之间,在这座高僧大德层出不穷的绝胜庙宇之中,我的思绪不禁开始飘向了曾经的赤松德赞时代,飘向了莲花生大士讲经传道的心灵道场,想象着藏民族的先人们是用怎样的智慧和技巧才修建出如此令人叹为观止的杰出建筑,我开始迫不及待的开始直接前往桑耶寺的主殿:乌孜大殿。

(三) 桑耶寺的内核:乌孜大殿

在乌孜大殿的前方,是一片开阔的、可容纳数千人的广场,三根布满经幡的经幡柱就这样耸立在空阔的广场上方,我们去的这一天,寺院里的僧人们正将中间一根经幡柱逐渐放倒,并且重新在上面又缠系了许多的经幡,那些替下来的经幡很快就被周围的信徒请走了。这些在五色组合的旗布上印上经文图符,类似于风马,通常以经文为主,图案也常用风马的图形布局,经幡边上也往往印有风马图案并经常与风马旗混同插挂,故也有人常把经幡叫做风马旗。但是听一些藏族朋友说,其实风马旗和经幡柱是不同的,我们通常在一些山口看到的,那些才是风马旗。而经幡柱更多的则是在一些寺庙的广场中间,比如大昭寺广场前竖立的便是经幡柱。但是因为它们的制式很贴近,而且人们都习惯性的称之为经幡,所以引起混淆也就不足为奇了。

乌孜大殿(图片来源:凤凰旅游)

在广场停留片刻,我们便迫不及待的走进乌孜大殿了。乌孜大殿,即“祖拉康”,是桑耶寺的中心主殿,建筑面积达六千多平方米,坐西朝东,高三层。乌孜大殿吸取了西藏、汉地和印度的构造风格;底层采用藏式建筑形式;中层采用汉族建筑形式;上层采用印度建筑形式。各层的壁画和塑像内容丰富,艺术精美。这种藏、汉、印合璧的建筑格调在西藏建筑史上是非常罕见的,所以人们也把桑耶寺称作“三样寺”。在旅游旺季的时候,这里经常是人满为患,并且还需购票才能进入,我们去的时候正值冬季严寒,几乎看不到什么游客,都是当地的僧侣信众和一些正在施工的工作人员。进入主殿,大门两边便是两位在此磕长头的朝圣者,在他们饱经风霜磨砺和岁月洗礼的脸上,双鬓斑白的华发和每一道深深嵌在额头的皱纹,似乎都在无言的诉说着西藏恶劣的自然环境,但是不论条件多么艰苦恶劣,对于他们而言,只要生命不止,手中的经痛和口中的诵经声便永不磨灭,只要天地自然和神灵万物常在,虔诚礼佛的心灵和崇尚自然的精神则永远常在。驻足片刻之余,一位年轻的藏族妈妈抱着襁褓之中的孩子走了进来,在寺庙中的佛像经堂前,她将孩子双手送出,用孩子的额头轻轻碰了碰供奉佛像的柜台和金色哈达,出来后,在三五行人的转经路上,从几岁的孩童到几十年的壮年,再到满头银发的老人们,他们历经沧桑的微笑和手中永不停息的转经筒,成为阳光下最动人的雪域魂灵。带着满是惊叹和感动,我们也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口念六字真言,转动着高原之上最美妙动人的轮回福音。

(四) 乌孜大殿的三样风格

乌孜大殿底层分为两部分,大门前方是一座经堂,后面为佛殿。经堂内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经幡,这些印刻着各种经文的五彩经幡,在西藏最为常见的了。我们来的正是时候,经堂里面的喇嘛正在做功课,诵经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虽然自己不懂他们在念什么,但是这响彻庙宇的齐整诵经声,着实让自己在日光倾城的西藏,不止一次感动的泪流满面。经堂与佛殿之间有三道殿门,门上有龙和升云纹等雕饰,围绕佛殿的回廊两壁都是各类金碧辉煌、色彩艳丽的各式壁画,有一些壁画在岁月的洗礼之下,逐渐剥落了。这些历经千年的珍贵壁画,彷佛在用它们永不退色的艳丽色彩在展示着佛法的精髓和伟大,同时那些逐渐剥落的残迹也在无言的诉说着这座古老庙宇的岁月沧桑和历史辉煌。佛殿的天花板上依据时轮金刚、极乐世界绘成的团花图案,异常美妙,在藏地,人们相信生死轮回,也信奉极乐世界的存在,于是,他们潜心礼佛和乐于布施行善,用他们的话说,这是为了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在佛陀的引领之下通往极乐世界,获得无上的智慧和幸福。殿内壁画遍绘千佛像,佛殿内主供一尊高大的释迦牟尼像头戴高冠,内着僧祗支,外着右袒式大衣,手结触地印,结跏趺坐。在释迦像前方左右两边各有5尊菩萨和1尊护法神尼塑像,佛殿后列置经架,满置经卷。这些来此朝佛的信众们,都会习惯性的抚摸着这些装满经书和智慧的经卷。用他们的话说,许多藏族人不懂识字,但是只要是在这些经卷上抚弄一番,便代表自己已经读过这些先贤的智慧结晶,同时自己也能获得巨大的加持和无上的智慧,藏族信众对此深信不疑。

乌孜大殿(图片来源:凤凰旅游)

看完大殿的底层之后,沿着旁边的楼梯,我们便上到了大殿的中层。乌孜大殿的中层有明廊、佛殿等建筑,墙壁上也是绘满壁画,桑耶寺的壁画以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技艺精湛著称于世。几乎在寺内所有大小殿堂、回廊的壁面上都遍绘壁画,其题材有“西藏史画”、“桑耶史画”、“莲花生传”、“舞蹈杂技”、“举重柔道”、“田径赛马”等,其内容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南面的墙壁上绘有莲花生大士的传记图,讲述了莲花生大士进藏传法的经过和修建桑耶寺的情景等;北面的墙壁上绘的是早期桑耶寺的全景图,从图中依然可以看到当年桑耶寺的恢弘场面和佛法兴盛的局面。大门两侧都是非常厚的墙壁,门上两边都是同样宽度的门楼,这一沿着中大门对称分布的格局,采用了内地汉式建筑的中轴划分的特点,据说当时第一个来到桑耶寺的洛扎瓦大译师就住在此门楼上,如今大门两旁的门楼都有喇嘛专人在此学习并看管,在中层佛殿供奉的是三尊合金铜佛像,中间为无量寿佛。殿内壁画均为“藏传佛教故事”。在大殿中层,仍不时有信众前来参拜和布施供养,在西藏,对于寺庙的供养是藏族人一生的事业,他们用这些物质钱财来供养三宝,祈获平安吉祥。甚至在许多偏远的地区,每年到了秋冬闲适时节,许多人拖家带口,带上全部家产,一路磕长头到圣城拉萨朝佛,他们将自己的家产全部捐献给寺庙之后,再一路举家迁移回去。如今,冬季的拉萨,从下面牧区上来朝拜的信众越来越多,往往这个时候,浓郁的民族风情尽情彰显,西藏才会愈加接近本质和真相。对于一些热爱西藏的人们而言,人迹稀落但藏地风情浓郁的冬季更适合出游。

沿着中层旁边的梯子直上便是顶层了,顶层按照印度法式建造。也都是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和其他众多佛菩萨等,在顶层的最上面,其实还有一个小阁楼,但是我们去的时候,阁楼已经锁上,没有对外开放。但是许多人还是忍不住爬上去,站在门前留影纪念。在顶层的走廊,抬眼望去,外面的风景尽收眼底。东南西北四角的佛塔和四大殿也一览无余。

乌孜大殿(图片来源:凤凰旅游)

(五) 桑耶寺里的小沙弥

当我们逛完乌孜大殿出来的时候,意外的从外围的一个楼梯上到了乌孜大殿的外围建筑上,在这环绕乌孜大殿的外围建筑上,可以更加全面而近距离的观察整个大殿全貌,同时,对桑耶寺的整体建筑也都尽收眼底。这时候一个小喇嘛走了过来,告诉我们,这里不许游人上来,看着这个十来岁的小喇嘛,我们倒没有感到尴尬或担心,反倒便拉着他攀谈了起来。原来,这个小喇嘛叫巴桑,今年才十三岁,家里还有一个哥哥在上学,自己刚刚在拉萨读完六年级便来寺庙出家了,到桑耶寺也才一周的时间,当我们问及他为何会选择出家的时候,他说,不知道,就是很喜欢在寺庙的这种感觉。巴桑告诉我们,他老家在日喀则,但是爷爷是山南的,自己之前一直都在拉萨生活,现在在寺庙里面,每天会跟着师傅一起学功课,另外也会参与一些寺庙其他的工作,自己每三个月才能回家一次。这个善良可爱的小沙弥在我们面前倒不拘泥,他用流利的汉语跟我们交流着他的故事,同时也在后续的时间里面,陪着我们一起逛完了整个桑耶寺。在西藏,出家是一件非常光荣而殊胜的事情,如果家里有一个人出家,那么全家都会觉得荣幸,同时也会更加积极的向寺庙布施供养。

转经筒(图片来源:凤凰旅游)

对于小小的巴桑而言,或许他还不明白自己此举的意义所在,但是对于整个藏族人而言,出家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和顾虑,这是融入到了他们的骨肉精神里面的寻常事情,他们是看守这片净土最合适也是最美丽的人!

离开时,夕阳的余辉撒在这里的每座山头,佛光普照的地方总是如此静谧安详,远处的雅砻河像撒了金粉般水光潋滟,温扎寺和桑耶寺的金顶光芒万丈、金碧辉煌,在车子缓缓开出桑耶镇的时候,置身于这方天地特殊的加持力中间,我们开始走出“佛”的世界,步入凡尘。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于发文]

标签:西藏 山南 吐蕃王朝 桑耶寺 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 莲花生

人参与 评论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