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自《和尚·博客——学诚大和尚博客文集之一》
作者:成溪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定价:¥25.00元
精彩书摘:
起初,我感觉这是学术上的研究,和修行关系不大,随后又觉得这样的想法一定是不对的。和尚让我看,绝对有我需要学习的地方。和尚对这些很通达,做弟子的怎能不见贤思齐呢?我暗自策励自己,不要排斥,应当认真去了解。
13∶00一位王先生来拜访和尚。这次我随侍和尚,就比以前从容、灵活多了。倒茶、拍照的时候,都试着去寻找一种在家里的感觉,好像自己的父亲在接待客人一样,结果试验很成功。记得一位大德曾经说过:“人与人的痛苦都来自心灵的藩篱。”自己的执著就像藩篱一样,把它拔除了,当下就会快乐。
王先生送给和尚一本很厚的书,名字是《〈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菩萨地〉藏要本、略纂、论记、科句汇编、披寻记汇编合刊本》,其中后记是王先生所作。他同和尚谈论了许多法相、唯识方面的教理,并赞叹和尚说:“您对《俱舍》、‘唯识’是很有研究的!”
客人走后,和尚把那本书递给我说:“看看这本书的后记,可以增长见识。”
回到房间,开始翻看后记。内容很复杂,多是在引用文献探讨《瑜伽师地论》的相关经论、科判、版本、翻译等问题。起初,我感觉这是学术上的研究,和修行关系不大,随后又觉得这样的想法一定是不对的。和尚让我看,绝对有我需要学习的地方。和尚对这些很通达,做弟子的怎能不见贤思齐呢?我暗自策励自己,不要排斥,应当认真去了解。于是静下心来祈求三宝的加持。
随后的感觉比先前好了很多,没有那么浮躁了。我想起以前有一次,我将整理好的一场开示文稿呈给和尚审阅,和尚留下了《中庸》里的一句话:“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意思是说,孔夫子说:“圣人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理论通达的智者觉得它很容易而不做,愚者没有能力做;圣人之道晦暗不明的原因,我知道了:行持好的人觉得不必、不屑去研究,不肖者没有能力去研究!”这句话后来一直鼓励着我积极地整理和尚的开示。教理研究和修行实证,两样都是需要的,否则佛法不能深明,不能广行。我对学术研究的文字看不进去,是因为心态有所偏差,认为文字是没有意义的。和尚常说:“文字是载道的工具,不可缺少。”如果能像和尚一样,既能教理广博,又能有深厚的修行功夫,使学术界、宗教界都认可,才是中道、圆满道。
和尚曾经在两年前的一次禅七开示中引用蕅益大师的话策励大家:“超俗拔群、谦己虚心、耐苦悍劳、亲近知识、触处体会、以教印心、广大悠久、博通古今、事理双备、栖神净域、覆履典型、特达勇锐、深心无极、誓穷法海源底,是名出世丈夫!”
两年前听到此话,内心非常受触动,后来还常常想起,用以不断策励发心和培养相应的素质,如何今天又迷失了心的方向?特别是最近听到和尚说:“对今生要有最高的期许:我要做什么样的人!然后才是怎么去做到,不能没有期许。”我想蕅益大师这番话,正可作为我今生的期许。不仅今生要有期许,无限生命中更要有无限的期许:深心无极、誓穷法海源底!佛法的所有教理,我都发愿要通达,所有的修行我都发愿要实证。“实际理地一尘不染,佛事门中一法不遗。”无限生命不做这样无限的事情,就是自己局限自己。经历尘劫,奈何我还是凡夫,正是因为得少为足的缘故。现在的这篇文章在讲佛法的教理,自有它的内涵和价值,这是我应当了解、通达的。
想到这里,内心欢喜踊跃,再去看文的时候,就感觉非常亲切。特别是看到里面讲:“《瑜伽师地论》一部百卷之文,虽所说甚为广泛,但是绝不杂乱。非特如此,而且首尾一贯,组织井然,如更能检点其微细之处,则无有不惊叹的。论其内容:有天文,有地理,有历数,有医学、药学、生理、卫生,有工学,有美学,有心理学、伦理、哲学。”内心触动于佛法的广博和严谨,正如和尚所说:“佛法的经典那么多,浩如烟海,但里面没有一点实质性的矛盾,而一般人写得稍微多一点,就会前后矛盾,从这里可以认识佛的智慧。”书中还说:“因此,最胜子等于《瑜伽释论》赞云:‘理无不穷,事无不尽,文无不释,义无不诠,疑无不遣,执无不破,行无不修,果无不证。’”这是何等的境界!正可以作为我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我将文章细致地看完,虽然还有很多内容不明白,但内心的厌烦和排斥已一扫而空,因此很欢喜地将书捧过头顶,至诚顶礼。于因地这样认真地播撒正因,必将在无限生命中结出丰硕的果实。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成溪
编辑:
闫秀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