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慈善社会事业─以佛光山为例
2009年03月31日 18:29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已有评论0

二、监狱教化

《广弘明集》云:“但以诸佛大慈善权方便,启疏往咎导引精灵。因立悔罪之仪,布以自新之道,既往难复,覆水之喻可知,来过易救,捕浣之方须列。”所以,佛教生命平等及慈悲社会的另一种体现,是针对监狱里的受刑人提供生命方向的咨询,以及重新建立受刑人的人生观,帮助他们能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导正未来人生的行为,并且在接受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之后,重塑自我,重新出发,展现新生命。

因此,佛光山慈悲基金会及全世界别分院都接受当地监狱的邀请,担任监狱巡回教诲师,体现佛菩萨的慈心悲愿。

一九六三年起,佛光山即成立监狱教化组与佛光山派下道场合作,至监狱辅导受刑人。如前往少年观护所,关怀受保护管束的青少年,做近距离的心灵交谈,以及定期至监狱弘法布教,担任监狱教诲的工作。此外,佛光山慈悲基金会亦不定期于全省监狱举办佛学会考、短期出家修道会、三皈五戒修道会、一日禅修等活动,透过种种课程活动,给予受刑人在心灵上,获得宗教信仰的依靠,更提供导正受刑人错误的观念和行为一股莫大的助力,使得受刑人在监狱中有机会重新检视自己过去的错误,洗刷人生的过失和污点,真诚悔过,重新站起,展开生命崭新的一页。

正因为监狱教化工作的成效卓著,一九九三年佛光山应法务部邀请,派布教师驻锡于台南明德戒治分监,每天二十四小时与受刑人生活在一起,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特例。

根据法务部统计,佛教对烟毒犯采取宗教教诲,对受刑人作佛法开示,对勒戒成效帮助很大,因为烟毒戒治的再犯率非常高,成功率很低,但是接受过监狱教化课程和帮助的烟毒受刑人,确确实实地降低了再犯率,显著提升了烟毒戒治的成效,这证明透过宗教信仰,可以强化受刑人抵抗使用毒品的意志力;透过佛教教理和修持的教导,能够帮助烟毒受刑人远离毒品的诱惑。目前佛光山监狱教化的工作,不仅在台湾持续进行,也为海外地区提供亚裔受刑人宗教教诲协助,例如关岛。佛光山监狱教化的工作,犹如地藏菩萨,走入黑暗的世界,给予光明再现的希望。

贰、建寺安心的慈善事业

一、安定人心

身体病痛了可以上医院救治,但是心灵烦恼甚至苦痛的时候,寺院道场就是心灵医疗的场所。人们来到寺院讲经说法,或者参与课程、活动、服务、法会而学习佛法,得到心灵药方而心开意解,因此改变了人生,从阴暗走向光明,从烦恼深重走向清心自在。因此,佛教寺院存在于人间,本身就是慈善社会事业。因此建寺安心,作为万千众生的得度因缘,寺院存在的社会意义和功能,不容等闲视之。

而寺院道场同时也是维护社会正义的因果法庭,是启发道德良知的教育学校。善恶因果的维持,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不平,也可以化解得宜。因此,寺院道场具有稳定家庭、宗族和不同族群之间的力量,是安定民心的场所。单靠政治、法律和军警这种外在的法治,不足以成为维持社会伦理道德和安宁的主力,如果能使每个人都有宗教信仰,明白善恶因果报应,由内心产生自治的力量,进而皈依佛和菩萨,才是安定社会事半功倍的最佳管理。

所以佛法的布施和慈善,是进一步净化心灵,孕育法身慧命,影响及于生生世世。因此,建造佛寺,等于建设了一所人心可以终生学习的学校,度众万千,是功德极大的慈善社会事业。

二、稳定社会

许多华人移民海外,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面对求职、法律与经济方面的种种压力时,寺院就能给予海外华人精神安住的力量,他们来到寺院,既可参加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得到人群互动的经验和生命知识,同时结交善友,获得帮助,发挥了教化社会安定人心的功能。

如布里斯本中天寺的中华学校,让海外华人以及当地人民,得以学习中华文化。非洲南华寺办非洲佛学院,免费招收当地原住民学生;开办农场提供当地人民就业机会,欧洲的柏林道场,不仅是当地移民华人的精神依靠,更扮演传递中华文化与国民外交的重责大任。巴拉圭经济萧条,巴拉圭与巴西边境贸易每况愈下,旅巴侨胞经济环境大不如前,致使许多侨胞子女辍学外出打工贴补家用。为解决当地贫寒侨胞子女就学问题,佛光会与道场共同合作,设立清寒奖学金补助家境清寒优秀的学生。当今适逢金融海啸风暴,人心惶惶,民生痛苦指数攀升,因此二○○九年开春之际,佛光山台北道场举办的“生耕致富讲座”场场爆满,发挥了安定人心的功能,使佛教带给大家心灵和精神的平安及富贵。因此寺院道场是传播文化与艺术、安定人心及稳定社会的重镇。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释慈容   编辑: 李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