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善奉行
2009年03月28日 21:26 】 【打印已有评论0

佛教的“六和”精神为企业的管理与人际关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使之成为企业人事管理的基本精神。佛教讲中道,所谓“中道”就是“不二”,亦即是说要以不偏不倚,走“中道”的精神来看待世间的一切,和谐精神就是“中道”的具体表现,“中道”要以平等的心态来对待身边发生的事,佛经指出“今以平等空中出声导之,和谐两家不许偏执”,(《维摩经疏》卷第三)用在企业的管理方面,就是以“中道”精神指导企业的和谐人际关系,把“六和”精神充分地运用到企业员工的身上,让他们共同享受到因有了“六和”精神而处在一个充满和谐与快乐的工作环境之中,把他们体内蕴藏着的创造力充分调动出来,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众所周知,禅宗的僧人是集体住在寺庙里面,寺庙有时也被称为“山林”,僧人住在寺院里面有时也被称为“住山”。古代禅师曾经赋偈说:“住山只贵众和谐,表里通明应整齐。折脚滥儿幸无恙,相凭出手共提携。”(《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八)这首禅偈是要说明凡是住在寺院里的出家人,最看重的是“和谐”精神,因为寺院里的僧人都充分注意到和谐的气氛,整个寺院上上下下就充满了通明整齐的气象,僧团就不怕别人来破坏,大家就能共同携手得到解脱。所以对整个寺院来说,集体主义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六和”精神恰恰就是强调这一点。它是佛教僧团的必要保证和基础之一。

现在整个世界都处在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的经济与企业息息相关。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造成了各国经济的连锁反应,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把世界各个企业和国家的各个企业绑在一起。由大看小,现代企业是一个整体,企业要发展,要有效益,强调集体的协作与凝聚力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现代化的技术使产业工人的分工更加精细化与单调化,协作能力与各工种之间的协调成为企业工作中的主要方式。企业精神的最大特点是团队管理,如何管理好团队,除了依靠领袖的作用之外,集体的力量和员工的团结配合是取得根本胜利的无上法宝。企业员工是一个集体,是一个团队,更需要有凝聚力。这个凝聚力就可以通过“六和”的精神得到实现,因为“六和”精神里面强调的就是集体主义的合作精神。例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而此时最需要的就是上下同心同德、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共同时间。“六和”的精神就是要说明在企业里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的局面一直存在,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每一个企业成员都以企业的目标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相互勉励,心同此理,将企业的利益与自己的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整个企业的发展目标才能顺利实现。但是要完成企业的任务,我认为更重要是的要发扬“六和敬”中的“敬”的精神,团队成员之间要互相尊敬,领导与被领导者要相互尊敬,有了尊敬才有谦让,有了尊敬才有了凝聚力,有了尊敬才能享受到因共同目标,而带来的共同利益的分配。其次“敬”字当中还应该包括“敬业”的精神。员工“敬业”同样对企业的发展显得非常重要,不能敬业的人,就不是一个好员工,佛教说“匪敬弗得”的另一方面,就是强调了没有“敬业”就不能有回报,也不能“得”的意思。如果每个员工都做到敬业,这个企业肯定就充满了活力,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渡过难关。

三、结 论

佛教博大精深,体系宏大,思想繁杂,它不仅是现代社会指导人生的资粮之一,也是当代社会可利用的,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之一。像上面所提到的佛教的和谐观理念与“六和敬”思想,就是现代企业可以借鉴参考的历史文化资源之一。多年来,我们企业将和谐作为企业的灵魂,发扬佛教和谐思想的整体观,使企业内部充满了朝气,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同时我们十分注重对企业员工进行“六和”精神教育,在员工之间形成了互尊互敬的良好企业风尚,企业同时也受益无穷,不仅把企业管理水准给予了提升,而且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也有了根本的改观。
当前,我国政府正在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张,和谐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和谐思想在古代就已有之,但是在今天它显示了更加重要的意义。佛教有自己的和谐思想,能够为当代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而作为古老的传统文化组成部分,佛教的管理思想更是一直非常丰富,其中有很多可以被借鉴用来管理现代企业。除了上述的和谐观与“六和敬”思想之外,像传统佛教寺院的清规管理制度、佛教的心理调节实践等等都可以为现代企业管理所用。我们希望有关方面能在这方面多做一些研究,将佛教里有关与企业管理的思想整理出来,让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使古老的佛教再次焕发出青春,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陈绍常

广东常裕瑞实业投资集团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陈绍常   编辑: 王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