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2009年03月28日 21:21 】 【打印已有评论0

三、以“诸法无我”、“众生平等”的理念,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佛教讲“诸法无我”,“诸法”是指世间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内部,“无我”即是无自性,无自己的特征。它体现了佛教空的思想。在任何事物中,都没有单独存在的、不变的唯一因素,即没有一个“决定这个事物是这个事物”的永恒不变的“自我”存在,所以,一切事物都“无我”,即诸法无我。佛法讲“无我利他,普济众生”。要达到“合于诸法”,就必须首先进入“无我”,因为“无我”而“法现”,因为“有我”则“蔽法”。

无我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和大智慧,企业管理也应运用这种“无我”的大智慧、大境界角。从企业的行销管理看,现实的市场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我们应探究市场的发展规律和需求,从而设定我们的战略方法和战术手段,而不能主观地臆断和盲目决策。比如一个产品能否在市场上打开销路,关键在于这一产品能否满足消费者即他人的消费需要,适应他人的消费心理,应以“顾客为中心”,而不是简单地“以产品为中心”,只关注这个产品能否满足自身的理想需求,“闭门造车”的产品是不可能被市场所接纳的。 
佛陀提倡众生平等,按佛经佛理所言,在于众生皆有佛性,与佛本来平等一体。对于企业文化而言,众生平等应该作为其基本精神之一,应宣导企业内部员工平等相侍。企业的创立者并非绝对神圣,他可以获得应有的尊重和地位,作为企业里最早为该企业寻找到生存和发展途径,并引导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角色。企业的各级领导者是各级团队中具有不同分工承担不同任务的普通一员,领导者不是带领团队去执行他所决策和定义的工作目标,而是与团队的其他人员一道去共同实现大家所认可的工作目标。每位员工都有权利和义务去定义所属团队的目标,也有权利去否决他所在团队的工作目标。在企业外与客户和消费者沟通中,应体现众生平等,以感恩的平等的心对待。我们只有心存“无我”“平等”的心态,才有“利他”的结果,才能使客户在接受我们产品的同时,接受我们和我们的公司,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积极进取、团结敬业、精诚合作的氛围。

几千年来,佛教在中国和世界广为流传,其理论和观点博大精深,他是人文化的巨大财富,是指导人们行为的一门哲学,有些思想和观点不是三言两语表述清楚的,需要在实践中去体会,去挖掘,去感悟。“观自在菩萨”,你就是佛,佛就在你心里。现代企业和谐发展,要善于用佛教的思想净化人的内心,重视对人心的修炼,教导人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诸法无我”、“众生平等”的思想贯穿企业的管理理念,提升企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员工双赢、多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李新庚、熊钟琪,管理学原理,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2、李映辉,唐代佛教地理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3、张怀承,无我与涅槃[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

4、苏东水。东方管理[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3。

李玲娜

美国世界佛教和平促进会秘书长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李玲娜   编辑: 王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