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营造“和善为根、和谐为本”的企业文化
2009年03月28日 21:20 】 【打印已有评论0

二要以佛教的“和合”精神推进企业各组织与社会事业的和谐。经济是协作的结果,企业内部和外部、企业内部各团体之间只有共同协作和交换,才能共赢和发展。当今中国的社会经济成就有目共睹,但也有一些商业主体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利润,狭隘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严重。经济领域出现诚信危机,这些都是缺乏真诚合作的结果。大力弘扬佛教的“和合”精神,宣导诚信和团结,必有利于推进微观企业主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要以佛教的“包容”精神推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中有家庭关系、工作关系、社会关系等。这些关系的处理,包容是第一要义。佛教讲“与人为善”,提倡“包容万物”,这一理念对处理好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佛理讲“心净则国土净”,重视净化人们的内心。这种精神特质,对个人可提供安身立命之处,对社会则可以维护着社会安定和精神平衡,同样是营造和谐企业的精神前提。
四要以佛教的“报恩”思想推进企业和家庭的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企业是家庭的载体。家庭和谐是企业和谐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佛教讲究“报恩”,即“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我们要以慈悲为怀,使企业内部呈现和谐的气氛,员工也会以感恩心努力工作。当然感恩是双向的,不仅员工要感恩你,你也要感恩员工。有了佛法的教育,企业就会真心善待一切员工,员工也就会真心将工作做好。佛教中的知恩、感恩、报恩,应具体落实于对社会的回报上。因此在财富观上,哲学家西塞罗也曾经说过:“追求财富的增长,不是为了满足一己的贪欲,而是为了要得到一种行善的工具。” 

作为沐浴中国改革开放三〇周年恩泽而茁壮成长起来的企业,我们将不断发挥自身的绵薄作用,将企业文化相通于佛缘,不断服务于中国的经济建设,服务于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及减灾、赈灾等慈善事业。生命诚可贵,行善的机会更可贵,只有真心真意行善,其善才大,其福才广。所以我们要及时行善,要快乐行善,更要无我行善。

宋汉平

富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宋汉平   编辑: 王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