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和谐企业建构
2009年03月28日 21:17 】 【打印已有评论0

“真”在企业管理中,就是要求员工有真才实学的本领、真心实意的态度、要真知灼见地谈问题、真枪实弹地干大事。

乐善。善,就是善良,爱心,讲慈悲,是佛家最核心的东西。佛家最讲因果报应,劝人向善,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讲“我佛慈悲,普渡众生”。当然,儒家也讲善,讲仁者爱人,但儒家的诉求核心不是善。所以,我们做人要有菩萨心肠,关爱他人,同情弱者,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善”是指在企业管理工作中要以人为本,善于待人,对于所作出的各项决策都要以善为本,要行善积德,达到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境界。

唯美。美,就是和谐,和合,天地人和,天人合一,这是儒家最核心的东西。儒家讲人与人的和谐,就是要有“礼”有“分”;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要天人合一,天地人和;人与内心的和谐就是要修身齐家,然后有机会就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就是礼,就是和。社会最高追求就是大同社会;个人最高追求就是内圣外王;外在表现手法就是礼乐,礼治。做到人和内心和谐了,就美了;做到了人与人和谐了,就美了;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了,就美了。三者都做到了,就是美好社会,即大同社会。

“美”在企业总是指员工们要具备美好品德、拥有美好心态,专注做好每件事,用心干好每一天,做任何工作尽量至善至美。

佛学中所指的“戒定慧”三学中,佛教首先强调的是戒律,这好比企业制度,它被归纳为戒、定、慧“三学”,人要大彻大悟即是“慧”,要先入“定”,而要入“定”则应先有戒律,一个人具备“戒定慧”修为的也是一个“真善美”者。

二、和谐企业呼唤建立“中国管理模式”

中国企业管理的成功必须把西方科学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把管理理论和企业实际问题相融合,建立“中国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管理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近三十年,随著中国改革开放,一批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中国企业家一直在探求建立具有中国元素的企业管理模式。其中不乏成功的个例。但是众多的中国企业,因为未能建立与之发展规模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以致于先天不足,而无所适从。概言之,无论从历史的时空与强国崛起的例证中,我们都需要呼唤“中国模式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确立。”

自日本从二战废墟中崛起,在短短的二十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时,号称“管理王国”的美国人惊诧了。美国管理大师杜鲁克前往日本探讨,才发觉日本管理的特色在于重视管理哲学。当然,日本人并没有排斥美国管理,一半是执著地把握科学管理的工具和技术,但从未变成西化;一半是充分吸收中国的儒道佛思想的精华,强调人本管理的真善美思想,形成管理哲学,而人本管理的核心就是中国的儒家、佛家思想。日本可谓是中西结合的最佳典范。新加坡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成功,也证明了这一点。国际儒联名誉主席李光耀如是说:“从治理新加坡的经验看,使我深深相信,要不是新加坡大部分人民受过儒家思想价值观的薰陶,我们是无法成为亚洲四小龙的”。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李俊   编辑: 王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