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思想对于企业道德构建的积极作用
2009年03月28日 20:53 】 【打印已有评论0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法。”佛教追求真、善、美,这正是人类道德的最高境界。企业是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真、善、美应该成为企业行为的最高准则。实践证明,凡是能够体现真、善、美的道德伦理就会被人们认同并长期坚持下去,反之则会逐步消亡。真、善、美是与假、恶、丑相对立的,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鲜花与毒草共生”真、善、美与假、恶、丑并存,经常会遇到真假难辨,是非难分的复杂情况。而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过程必然是一个不断识别假、恶、丑并与之分道扬镳的过程,因此,这个过程也一定是自我修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过程。佛教对此有许多重要的思想方法可以为我们提供指导。中国佛教主张人间佛教,反对将佛教神秘化,贵族化,强调“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太虚就认为,佛教不仅与各类世间的职业伦理不冲突,而恰恰可以为职业伦理提供正面的精神支援。他说:“从事正当职业无碍于学佛。佛法并非隐遁清闲的享受,而叫人不做事的,应对于国家、社会知恩报恩,故每人要做正当职业。而学佛不但不妨碍正当职业,而且得著精神上的安慰,在乎人做不了的事,若学佛就能作了。若能如此学佛,方称为真正学佛。”可见,如果我们能够把对佛法的修行与企业道德的构建很好的结合起来,把市场当成修行的道场,把经营企业作为修行的实践过程,坚持精进的精神,不断地去除假、恶、丑的东西,发扬慈悲精神,关爱员工,关注民生,服务社会,牺牲自我,奉献大众,坚持中道思想,讲合作,求共赢,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就能够在构建企业道德的修行过程中,实现觉悟逐步提高,智慧逐步迸发,烦恼逐步减少,习气逐步减弱,人的品格逐步提升,道德逐步完善,精神通往神圣的境界。

必须指出,在企业道德构建中,老板或企业经营者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决定著企业道德构建的走向和成败。首先,他们是企业道德的积极宣导者和坚定的维护者,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来使自己的意志得以贯彻。其次,他们是企业道德的实践者,是企业员工心目中的样板。企业道德建设越深入有效,员工对企业领导者自身的道德期望就越高,甚至希望他们成为完美无缺的圣人。如果企业的领导者自身存有过多的瑕疵或者他们的道德行为不被员工认可,企业构建道德的努力就会失败。因此,企业的领导者自身修行就不仅仅是其个人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企业的问题。现在许多企业的老板和经营者在认真学习佛法,体会佛教思想,注重个人修行,并不断取得心得,提升思想境界,不仅获得良好的经营成果,而且其人品受到企业员工和社会的尊重。事实证明:佛教思想对于现代企业的道德构建具有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内容摘要:中国企业道德构建的任务既紧迫又艰巨,中国佛教思想对于中国企业的道德构建具有积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历史作用。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发扬人间佛教的思想,把个人的修行与企业道德构建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企业道德构建之路。

关键词:企业 道德 佛教思想

企业天生就是赢利性组织,利润是企业生存与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的原动力。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企业对于人类生活的改善和文明的进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著科技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广几乎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新的历史时期,企业的内涵以及在社会中充当的角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对企业的道德要求越来越高,只有能够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具有较高道德水准的企业才能生存与发展。如何构建现代企业道德?如何在获取利润的同时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如何使企业的利益与社会的福祉保持一致?这些问题不仅成为社会审视企业活动合法性的标准,而且日益成为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企业,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违反劳动法侵犯员工合法权益的企业,越来越难以生存,有的被依法取缔,有的被迫停产转产。最近一个时期发生的“三鹿”案件,一个生机勃勃的著名企业顷刻瓦解,其没有栽倒在竞争对手面前,也没有因生产技术水准被市场淘汰,而是一下子栽倒在企业道德的缺失上。这个惨痛的教训,从反面说明了道德对现代企业多么重要。

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标准对企业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在有些方面甚至超过法律和市场的力量。但构建现代企业道德准则,必须是企业的自觉行为,企业只有自觉地、积极的、严肃认真的加强道德建设,树立起义利统一的价值观,自觉地以社会认同的道德标准约束自己的生产经营行为,才能使自己的经营活动真正具有合法性,才能被消费者承认,才能与社会的发展同步。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张玉成   编辑: 王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