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是人生全部的意义所在,而最大的智慧就是“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最深刻的莫过于认识自己的“心”。佛法是管理人心的大智慧。
唯识宗上讲的“八识”、“五十一个心所”便是对心的分析和改造之法。通过“智与理冥,境与神会,如人饮水,零暖自知”的顿悟,把人带入知识与真理不分,人的心灵与它的物件合为一体的“不知之知”状态。迷者师渡,悟者自渡。那便是,和谐世界,从心开始!
二 和谐世界的三大要义
人类一直是在三对矛盾中前行;一是人与(自身)心的矛盾,二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三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个人欲望(或称价值追求,包括精神与物质的需求)的无限性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人人之间,民族之间,阶层之间,国家之间,最终反映的都是这个矛盾。人权意识的觉醒,平等自由理念的普及,追求幸福已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工业文明形成的幸福观是占有更多的物质财富。例如,人人有购车开车的自由、但尾气排放到大众共同呼吸的大气中,消耗有限的石油资源,引起气候变暖,生物植物都遭灾。私欲得到满足却可能把成本转嫁成社会“埋单”。过去人类为了争夺奴隶、土地、石油、海洋、水源、甚至太空的控制权而引发斗争和战争。曾经认为空气资源无限,因而没有过争斗。如今清新的空气也成了稀有资源,于是“碳排放”的斗争也随即开始。因此历史上的争斗本质上多是在争夺自然资源的控制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是中国人应有的思维。人类一直在三对矛盾中前行,因此,人与(自身)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尤其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和谐世界的三大要义。人与自然的矛盾决定了人与人的矛盾和人与心的矛盾;然而,要实现和谐世界,则必须从心开始。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文明和谐、世界和平。一念迷,则是众生,一念觉,则是佛。迷则为凡,悟则为圣。
三 有所敬畏-人类的信仰精神
人类是大自然进化的产物,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是自然界的“在”者,并非“观”者。人类并不是自然规律的制定者,人类只能探索发现自然规律,适应、利用自然规律,敬畏自然规律。
在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历史有三个形态:自发生态文明,工业文明,自觉生态文明。人类文明从根本上是反映天人之间的关系,由此孕育了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不断变迁的政治制度和组织形式。自发生态文明产生于人“畏天而不知天”;工业文明则是由于人“初知天而不畏天”;自觉生态文明的出现是人类“大知天而敬畏天”的结果。自觉生态文明会引领人类通过回圈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人类无论把支配自然的技术力量扩展到何种地步,自然界永远保存着一个不向我们打开到实体内核。人可以发现规律,却不可能创造规律。因此,“天所不欲”,则应当“人所不欲”。如何能做到人所不欲,君子应当首先做到“己所不欲”。可见,欲之源在天,而不在人。佛陀所传下的真理,也并不是佛陀所发明,而是发现。这些伟大的发现,为人类带来无比的光明与希望--天不生佛陀,万古如长夜!圣贤顿悟了天命,自然要教化万民,普度众生。“天不变,道亦不变”,“道法自然”。但多数人仍是“无明”。这就需要建立人的信仰,使人有所敬畏。敬畏那人类无法逾越,更无法创造的规律。老子称之为“道”。基督教则创造出人格化的神——那神圣的、无所不在的和无所不能的“上帝”;牛顿在无法解释万有引力的起点后,笃信是上帝给了“第一推动力”;而佛陀则认为是“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
作者:
姜鹏明
编辑:
王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