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 佛教超越界限
2009年03月28日 23:02 】 【打印已有评论0

佛教诠释学意义上的超越界,非与之瑜伽实践的众生不易明白。佛教行者则赖以运用密码语境体系的工具,瑜伽于超越界,而圣密宗超越界密码群体构成了圣密宗超越界话语境界。密码非超越界本体,由是,圣密十法界曼荼罗和六宇宙三密陀罗尼,也非超越界之本体。佛教行者借用圣密宗超越界密码群体,使超越界之灵性显露,通过佛教教相的指引,运作此密码语境体系的工具,帮助救渡沐浴众生,直达宇宙实相、直面本体,臻致究竟解脱[35]。

佛教诠释学意义上的〝佛教超越界限〞是大圣佛祖〝无我〞解脱学实相、存在的依据。因而,佛教诠释学意义上超越界的〝密码〞曼荼罗、陀罗尼修持瑜伽,应用而成为救渡众生、解脱众生的必不可少的要件。[36]

古天竺婆罗门教〝梵〞的理念,具有太多神话的成份,原初的神话,朴素的教相尚未成为定形的信理,〝梵〞的理念尚非究竟理性化的圆满陈述,亟需梵密码的开发,梵具有天然的脆弱性,大圣佛祖将其进行〝革命性〞的改革和升华。[37]

《奥义书》将轮回与梵我等思想系列结合成纯熟圆融的修行解脱论,尊重传统的《吠陀》经典,但是不重视其祭祀,而强调修行与实践的自我。[38]

解读〝梵〞的本义和祂的衍生的意义,窥探佛教超越界的诠释学问题。佛教与婆罗门教相遇,佛教对〝梵〞分别采取〝扬弃〞、〝提升〞的立场,既批判印度传统婆罗门意义下的〝梵〞理,指其并非究竟解脱,又同时肯定修习佛教意义之下所安立的佛梵法门系解救众生烦恼苦难的圆满究竟解脱[39]。〝梵〞被大圣佛祖所融契、升华,而亲自授意曼殊师利佛和薄伽梵至极维摩诘初成立持明密教,[40]从而胜解〝持明〞圣义[41]。

六、全人类和谐,和平共进,多元共存的期盼

大圣佛祖以华严圣缘指引救渡婆罗门,究极言之,婆罗门论师们皈依圣教的初衷始于对梵天法门的心路探寻。婆罗门追索宗教真理的兴趣,是基于对梵天法门〝究竟如何〞的关怀而并不在于对大圣佛祖教法的本身,在这情况下,佛教的诠释必然对于传统婆罗门教的宗教文本采取〝破〞的进路成为首选,从而解消婆罗门教统谱系的虚妄性[42]。

为使婆罗门上上上胜根[43],参与熟悉佛教自身教法,继而采取〝立〞的进路,以婆罗门教话语境界书写大圣佛祖安立的神圣教相、事相、戒相文本的内涵,以使行者求证大圣佛祖的究竟圆相,以达到救渡、调伏婆罗门的慈悲目的[44]。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薄伽梵智及维摩诘   编辑: 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