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所说: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内身中循身观,勤精进一心,除世间贪忧,以不可得故。外身、内外身亦如是,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亦应如是广说。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T08, p. 254, b11-15)
菩萨道亦将声闻戒法视为”应等修学,无有差别“,同时修学声闻禅法--四念处,以”除世间贪忧“,甚至将一切声闻解脱法皆视为摩诃衍。由此,修持菩萨道者应当正视菩萨道内摄解脱道的事实,将解脱道离欲清净的功德力转化为菩萨道的资粮,而不该再盲目地否定解脱道了。
四、解脱道与菩萨道之别异
前节虽说明了解脱道与菩萨道间有相通、相摄之义,但并不因此证成二者可完全互相取代,因为二者之间存有不可取代性。虽如前节所说,三乘之间并无绝对之对立性存在,然其中却有一道理需抉择。从缘起性空来看,三乘之”体“是无差别,然若从性空缘起来看,三乘的”相“与”用“却不能说无所差别。所依仗的缘不同,所显的德用亦不同,所度的机自然不同。若含混笼统地将三乘打成一团,不仅违背缘起法则,也破坏了世尊慈悲因应众生种类不同所施设的善巧方便。此处特举两点,以显示解脱道与菩萨道在对应众生种性差异性的善巧上,是存有不可取代性。首先谈二者所感果德之差异。阿含经向来被认定为声闻根本教典,然在《杂阿含经》卷二十六却说到:
”若此力成就,如来、应、等正觉得先佛最胜处智,能转梵轮,于大众中师子吼而吼。如此十力,唯如来成就,是名如来与声闻种种差别。“(T02, p.187,b2-5)
不仅十力是罗汉所无,十八不共法亦是罗汉所不能证得的。声闻教承认阿罗汉非等于佛,其教法所揭示的实践法与果位,最高也只到阿罗汉果。问题是,得阿罗汉果后,便不受后有,超出三界,接着应该修持何种法方能到达佛果?在声闻解脱道里,并不能找到明确的修行规划。若然,众生可以修成阿罗汉,但与佛之间却似有一个不可跨越的鸿沟。佛不是自然天成,而是由众生修成,这是诸佛教的共义。然若依解脱道的修行体系,佛果却是无由获致。事实上,佛是修持菩萨道而成的,唯从菩萨道才能了解佛为何拥有阿罗汉所没有的十力与十八不共法,亦唯有菩萨道才能填平这一个不可跨越的鸿沟。菩萨道除了收摄了解脱道,更明确指出一条完整的成佛之道。这正是菩萨道不共解脱道的价值。
作者:
释大航
编辑:
栓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