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光前一天——11月14日,年已九旬高龄的赵朴老即兴致勃勃地赶赴无锡,视察了整个灵山胜境。并赋《访小灵山》诗二首:“宋人侈说惠山泉,陆羽《茶经》到处传。妙处寻常交臂失,苏黄不识小灵山。”“昔游天竺访灵鹫,叹息空慌忆《法华》。不意鹫峰飞到此,天花烂熳散吾家。”又赋《灵山大佛》七律一首:“湖光万顷净琉璃,返照灵山正遍知。身与云齐施法雨,目垂海众示深慈。从兹圣迹留无锡,随顺群情遇盛时。喜见朋来师子国,和平世界共心期。”又于大佛莲座下, 双手交胸,拍照留念。有十万之众参加的开光大典,由中国佛协副会长净慧法师主持。他宣读过朴老的贺词后,朴老又亲自热情洋溢地发表讲话。他指出:“所谓五佛,又称五智佛、 五智如来,系根据密宗教义而设立。”“以五佛配五方;中央毗卢遮那佛,东方阿閦佛,南 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成就佛。”“在神州大地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上已有五尊大 佛,从理论上说,已是五智俱足;从自然法则上说,已是五大协和;从修因证果的关系上说 ,在因行上有四大名山四大菩萨的信仰,在果德上有五方五佛的崇奉,”并建议:“佛教界 要注意从信仰体系的高度深入理解五方五佛和四大名山四大菩萨信仰的深刻意义,要保持这 种信仰体系的格局,今后不要再建露天大佛了。”“要自觉地意识到佛教作为社会良心保证 的重大责任,把握时节因缘,契理契机地弘扬佛法,解决现实人生因信仰失落、精神空虚而 造成的诸般烦恼,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要求佛教徒“爱国爱教,以庄严国土、 利乐有情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报效人民”。17日下午,朴老又泛舟太湖碧波达3个小时之久,从不同角度远望法相庄严的灵山大佛,并赋诗二首。19日下午,他再度来到灵山,重新仔细观察,并赋《再上灵山礼佛》诗一首:“妙相庄严倚碧空,群峰周匝绕天龙。再来愿海 微澜起,净土人间现眼中。”在无锡期间,朴老共留诗18首。11日25日,朴老将离锡返京,赋诗留别诸友曰:“不负名城十日留,太湖人作太湖游。可能实践年年约?报答灵山未肯休 。”
赵朴初先生题字
除此,赵朴初先生还为建筑面积达35000平方米的灵山佛教文化广场及祥符禅寺诸多景点题匾书联,如门楼匾额“灵山胜境”、天王殿匾额“祥符禅寺”、大雄宝殿匾额“大雄宝殿”及门楼镏金长联“八王智 门仰宝像金容莲座禅云拥护应身璀璨天中观想如来八相;传四照用破尘缘世纲灵山花雨缤纷覆面弥陀法界敷宣临济三玄”等,均为胜境增添了浓郁的艺术氛围和人文气象。
总之,灵山大佛从批准、选址、定名、定型、定位(为五方五佛之东方大佛)到定向(灵山胜境应成为我国佛教的东南一大丛林、佛学研修中心、国际性的佛文化交流中心),均得到 了赵朴初先生的精心指点;他又两次亲临,多次作诗、书联、题匾,无一不充分体现了朴老对灵山大佛建造工程的高度重视与关心。可以说,灵山胜境的营造、祥符禅寺的修复、青铜大佛的铸造,无一不凝聚着朴老的智慧与心血。
为纪念朴老的护法功德,人们于灵山216级登云道的左侧,仿朴老北京南小栓一号故居建起一座青砖灰瓦的小四合院,额曰“无尽意斋”。斋内辟有朴老资料室及生前录像演播室。客 厅里悬挂着朴老的遗像,两边是他生前好友、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所书的挽联。在清幽的小院内,铸有一尊朴老的全身铜像。他老人家衣着西装,拄杖而立,笑对众生。每当游人至此,无不伫立景仰。陶潜曰:“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有厚德于众生如朴老者,自当永远活在世人的心中。明月清风,又何劳寻觅呢?
作者:
石德润
编辑:
李雅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