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法的科学宇宙观对和谐世界的启示
2009年03月28日 18:53凤凰网华人佛教 】 【打印已有评论0

这证明了《心经》所说:“空即是色。”真空即是自性,能现妙有;而这妙有非有,并无实体。佛在《金刚经》中说:“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这里“一”是指自性,不可分之为二,一切相皆由自性所现,而相的基本构成则纯是震动而已;“合”是指和合,由此震动的不同方式,渐次组合成千差万别的相,故世界是众缘和合而成。

上升到理性世界观,人类应该认识到,我们是彼此相依而共存的,是相聚在自性所现的同一个世界里,我们都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正如中国儒家的基础教育课本《弟子规》中所说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是随顺宇宙法则的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互相关怀,互助合作,是众缘和合之妙用。

日本江本胜博士用十余年的时间做水结晶试验,一本《生命的答案水知道》记录了他的心血研究。他发现用爱心、感恩的心,对试验水祝福,或贴上“爱”字,“感谢,”“和平”的字在试验瓶上,经过一段时间,水的结晶特别美丽;用“战争,”“仇恨”的字贴上,水的结晶特别丑陋。屡试不爽。于是他得出结论:爱与感恩是宇宙的真谛。

水属矿物,是人类的依报。它也是众缘和合之物(水分子H2O),它也需要爱与和谐,才能呈现妙有,况人类乎?

二、震动起于心

现代科学的“弦”理论给我们很深的启示,宇宙原来就是由震动而来的。那么震动又是由什么产生的呢?

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当年来到法性寺(今广州光孝寺),听印宗法师讲《涅盘经》,座下有两名僧人看到堂外风吹幡动,一僧说:“是风动!”另一僧说:“不是,是幡动!” 二人争执不下。惠能大师走上前去跟他们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这才一语道破一切现象的根源:万法源于心动。

《华严经》[5]中明确地告诉我们,宇宙万有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

1、唯心所现

此处的“心”是我们本有之真心,人皆有之,在圣体而不增,处凡身而不减。虽有隐显之殊,而无差别之异。烦恼覆之则隐,智慧了之则显。它是宇宙的本体,在佛法中也叫本性、真如、自性、清浄圆明体、灵知心等名词。

佛教浄土宗第九代祖师蕅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中对“心”有一段精辟的描述:“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

我们找到了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源头 —— 自己的一念真心,它不是身体内的肉团心,它也不是能思虑攀缘的意识心,它广大、圆满、周遍,能摄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我们终于明白了,在真心之中是众生平等,因为我们拥有同一个源头,同一个本体,唐朝贤首国师称之为“自性清浄圆明体。”我们找到了和谐世界的最高理论依据:和谐相处、平等对待,是随顺真心本性的性德,是随顺宇宙人生的真相。

2、唯识所变

识是众生妄想分别执着的念头。由于念头的震动,而有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幻相产生。在佛教中,早已有这种科学的阐述:在《菩萨从兜率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里面,我们看到一段佛跟弥勒菩萨的问答:“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识耶?弥勒言:举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锺茂森   编辑: 李雅清